APP下载

苗医弩药滚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2019-10-23莫潇瑜杨孝芳张宁陈盼碧陈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苗医膝骨性关节炎针刺

莫潇瑜 杨孝芳 张宁 陈盼碧 陈程

【摘 要】 目的:采用苗医弩药滚针疗法及弩药液涂擦法两种不同的促渗方式,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弩药滚针组、弩药液涂擦组3组,每组30例,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三组治疗后及两次随访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三组治疗后及两次随访,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弩药滚针组在治疗后及两次随访改善程度优于弩药液涂擦组(P<0.05);三组治疗后及两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弩药滚针组在治疗后及两次随访改善程度优于弩药液涂擦组(P<0.05);三组治疗后及两次随访,WOM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弩药滚针组在治疗后及两次随访改善程度优于弩药液涂擦组(P<0.05);弩药滚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弩药液涂擦组(P<0.05)。结论:苗医弩药滚针疗法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中优于弩药液涂擦法,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关键词】 弩药;滚针;针刺;膝骨性关节炎;苗医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4-0104-05

膝骨性關节炎(Knee of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膝关节慢性、进展性、退行性病变,主要病理特征为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1-2],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苗医学认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但可归结为“毒”和“乱”两大致病因素,治疗上应当以拔毒祛邪为主。弩药滚针疗法作为苗医的特色外治法,近年越来越受到当代医家的关注,具有疗效肯定、操作简单、费用低、能广泛普及的特点;临床已被运用于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3-5]。该研究采用弩药液不同的促渗方式,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招募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弩药滚针组、弩药液涂擦组各30例。普通针刺组中男2例,女28例;年龄42~70岁,平均(58.67±7.46)岁;病程2~480月,平均(95.93±103.61)月。弩药滚针组中男3例,女27例;年龄4~75岁,平均(59.27±7.78)岁;病程12~132月,平均(60.67±33.55)月。弩药液涂擦组中男1例,女29例;年龄46~17岁,平均(58.60±6.69)岁;病程3~360月,平均(84.10±97.96)月。三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修订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6]中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放射学+实验室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②X线示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OA;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有骨摩擦音。结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条件即可诊断。分级标准: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7],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少于正常关节间隙的1/2);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明显(多余正常关节间隙的1/2),有硬化性改变;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注: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次研究西医诊断只采用符合①+②或①+④+⑤+⑥者。苗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苗医基础》[8]中关于“风类疾病”的“冷骨风”的诊断要点:骨头骨节疼痛,遇寒加重(类似于中医所称的寒痹)。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40~75岁之间,性别不限;②符合上述膝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①+②或①+④+⑤+⑥,若病人符合①+②诊断标准,则只选取K-L分级Ⅰ、Ⅱ和Ⅲ级者);③符合苗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冷骨风发于膝关节者;④若双侧均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将症状较重一侧纳入;⑤入组前一周内没有针对膝骨关节炎采取治疗措施者;⑥对该项研究有正确认识,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⑦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注:同时符合以上7项的患者,方可纳入本项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体质易过敏者;②并发有其他不属于KOA的膝部疾病者;③合并膝部、踝足部扭挫伤或其它影响正常步行外伤者;④施术局部皮肤破溃或肿胀者;⑤有手术指征或患者要求手术治疗者;⑥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注:凡符合上述任意一条的患者,立即予以排除。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部位①普通针刺组:选穴按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9]中膝骨性关节炎的主穴选择要求,选取患侧血海、梁丘、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阿是穴。注:阿是穴只选一个最痛点,每次治疗时阿是穴可不同。②弩药滚针组:苗医理论中,疼痛类疾病以局部治疗为主[10],故治疗部位以整个膝关节面为主,即以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为四点的长方形内。③弩药液涂擦组:治疗部位同弩药滚针组。

1.5.2 操作仪器及材料 ①弩药液[11]:处方:嘎八叉赊(黑骨藤)30g,包家利幼(生草乌)20g,斗珍空(透骨香)50g,嘎炯豆丢劳(白龙须)15g,嗟尚(大血藤)50g。制法:将以上5味药材置于玻璃容器内,加50度白酒1000mL浸泡2周,成棕褐色澄清液体即可使用。②皮肤滚针:选自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生产,生产许可证: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46号;注册证号:苏械注准20142270173;规格:0.22mm×1.0mm(针体直径×针体长径)。③针刺针具:选自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生产许可证: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20号;注册证号:苏食药监械(准)字号2012第2270864号:规格:Φ0.35mm×50mm。

1.5.3 操作方法 ①普通针刺组:穴位定位、针刺操作参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12] 进行。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膝关节面,确定穴位后予针灸刺入相应腧穴,用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得气为度,留针20min,即可出针。②弩药滚针组:先用75%酒精浸泡皮肤滚针10min后沥干备用。患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膝关节面,用安尔碘擦拭消毒膝关节面,用量杯倒取5mL弩药液,将消毒好的皮肤滚针浸入其中,持蘸有弩药液的皮肤滚针在膝关节面上以髌骨为中心,按“\、/、一、丨”的顺序呈“米”字型反复滚动,直到5mL弩药液用完为止(前期研究发现,用时约20min),操作力度因人而异,以患者能耐受、皮肤轻微潮红为度,操作完成后,嘱患者24h持创面清洁干燥。③弩药液涂抹组:患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膝关节面,用安尔碘擦拭消毒膝关节面,用量杯倒取5mL弩药液,用棉签蘸弩药液涂搽在膝关节面上以髌骨为中心,按“\、/、一、丨”的顺序呈“米”字型反复涂擦,直到5mL弩药液用完为止,操作完成后,嘱患者24h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上治疗均为隔日1次,1周3次(周六、周日休息),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對比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第一次随访、第二次随访4个时间点关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JOA膝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及总体疗效。

1.7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2002)之主要症状的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并作为疗效标准。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机能活动恢复正常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5%;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够参加正常活动及不影响工作,临床症状评分减少≥70%,<95%;③有效:疼痛基本消失,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能够参加日常正常活动;或者工作能力有所改善,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70%;④无效:施治疗效未能达到有效标准,临床症状评分减少不足3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算得出,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后及两次随访,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弩药滚针组在治疗后及两次随访改善程度优于弩药液涂擦组(P<0.05)。见表1。

2.2 三组JOA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后及两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弩药滚针组在治疗后及两次随访改善程度优于弩药液涂擦组(P<0.05)。见表2。

2.3 三组WOMAC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后及两次随访,WOM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弩药滚针组在治疗后及两次随访改善程度优于弩药液涂擦组(P<0.05)。见表3。

2.4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26.7%,弩药滚针组总有效率为43.3%,弩药液涂擦组总有效率为10%,弩药滚针组优于弩药液涂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在流行病学调查中[14],我国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9.56%,大多为40岁以上开始出现膝关节不适等症状,60岁以上患病率达78.5%[15];人数已达1500万以上[16]。苗医学上,根据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应属“风湿类疾病”或“风气症”,进一步细分当属于其中的“冷骨风”或“冷肉风”范畴[8,17-18]。从病因病机上说[19],苗医理论有“无毒不致病,无乱不成疾”之说。故本病主要致病因素为“毒”、“乱”,使人体(惠)气、血、水功能紊乱,导致筋脉气滞血瘀或失于濡养而发病。治疗上当以拔除邪毒,祛风散寒除湿,疏通经络,化瘀止痛为主。

弩药滚针疗法作为苗族人民传统治病的外治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在拔毒祛邪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弩药滚针疗法中弩药液多含嘎八叉赊(黑骨藤)、包家利幼(生草乌)、斗珍空(透骨香)、嘎炯豆丢劳(白龙须)、嗟尚(大血藤)等剧毒药成分,其中以热药为主,冷药为辅,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疏通经络、化瘀止痛的作用。而现代文献中表明[20],草乌中的有效成分乌头碱和透骨香有着镇静、止痛、抗炎的作用;黑骨藤中有效成分黑骨藤醇提取物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刘向阳[21]亦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得出,弩药液安全使用剂量较大,对大鼠皮肤无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而且能显著提高大鼠的痛阈及炎性病理改变;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及抗炎作用;可以运用于临床。

膝骨性关节炎在祖国传统医学上属“骨痹”及“痹证”范畴。《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中老年人肝肾渐亏,卫气不足,感受外邪,导致经脉气滞血瘀或经络阻滞而发病。《医宗必读》、《医林改错·卷下》等均有对骨痹治疗的详细记载。《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曰:“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阳陵六分止,神功妙不同。”肯定了针灸治疗痹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阿是穴等穴既可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又可补益气血、濡养经脉,通过针刺上述穴位,达到减轻膝关节局部疼痛,促进瘀血及炎症的吸收,改善膝关节功能的目的。所以本研究选取普通针刺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弩药滚针疗法与普通针刺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肯定了弩药滚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作用。弩药滚针疗法属于苗医药理论的外治法,不仅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较好、经济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患者易于接受,可以在民间广泛推广,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刺激量,减轻病人的痛苦,使患者乐于接受。

本研究采用弩药滚针疗法及弩药液涂擦法两种不同的促渗方式,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弩药滚针疗法异于弩药液涂擦法在于采用了皮肤滚针的作用。皮肤滚针由针筒与针柄两部分组成,针筒上由30~50根微小的短针固定而成,相较于传统的弩药针具有刺激面积大,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治疗适应范围广的特点。皮肤滚针属于微针的一种;微针技术安全有效、疼痛甚微,是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方式,在临床给药中广泛运用。当皮肤滚针作用于皮肤表面时,透过皮肤角质层可以形成一定的微小孔道,而这些微小孔道可以作为药物吸收的主要通道[22];并可以扩张病变局部的小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营养供给,加快炎症因子的吸收,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23]。结果显示,弩药滚针疗法与弩药液涂搽法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弩药液不同的促渗方式影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弩药滚针疗法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中优于弩药液涂擦法,临床應用价值较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 (6):416-419.

[2]邱贵兴.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和病因学新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7):68-69.

[3]熊芳丽,黎喜平.苗医弩药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3):266-268.

[4]刘向阳,杜江.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初步探索[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7):39-40.

[5]王政,杨豫川,王贵春,等.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1):17-18.

[6]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年版)[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8-30.

[7]Lawrence J S.Rheumation[M].London:WiliMed Books LTD,1997:153.

[8]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223-244.

[9]杜元灏,董勤.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4.

[10]杜江,邓永汉,杨惠杰.苗医绝技秘法传真[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8-10.

[11]陈亦乐,孙明子,肖淦辰,等.改良型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技术规范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4):19-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14]张豪杰.贵阳市症状性膝骨关节炎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1):47-49.

[15]孙晶,蔡绍杰,黄伟.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法综述[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120-125.

[16]刘献祥,林燕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17]欧志安,欧忠秋.苗医便方歌谣迭(外病门)(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69):206.

[18]杜江,赵能武,赵俊华,等.西部苗医对风湿类疾病的分类和诊疗方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6):3-4.

[19]杜江.苗医“四大筋脉学说”的探讨[J].中华中医杂志,2006,21(10):633-634.

[20]陈庆,靳风云,陈华国.苗族黑骨藤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74):163-165.

[21]刘向阳.苗医弩药针疗法的实验研究[D].贵阳:贵阳中医药大学,2009.

[22]张朵朵,吴艳丽.微针在经皮给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559-2562.

[23]丁曦,陶昆.皮肤滚针治疗带状疱疹202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6(5):38-40.

(收稿日期:2019-05-12 编辑:杨希)

猜你喜欢

苗医膝骨性关节炎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短刺配合热敏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6例
探究关节镜清理术配合骨质增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