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乡侗苗族学困生一些情况及有效教育教学策略
2019-10-23张万存
张万存
摘 要:做好侗苗族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侗苗族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侗苗族学生的素质教育,构建和蔼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我们乡镇侗苗族学困生的现状分析,指出其成因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 文化背景 地域限制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1
一、我们乡镇侗苗族学困生的基本情况
我们乡镇以侗族居民为主,参有少数草苗族,这里以小型种养为主,当地虽然进行了教育教学的一些重大改革。但是仍然处于贫困落后的状况,表现如下:
1.基础薄弱,影响学困生
首先,老师住房严重空缺。像独峒镇第一中学,教职工七十多位,2010年以前没有几套教师住房,2010年以后才建有16套十多平方米的教师住房,但是大部份教师在外租房住,这样严重地影响寄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二,是教学条件尚差。其三,侗苗族地区小农经济,自我满足,读书无用论等严重影响。其四,没有控制好未成年人到外地打工,让大量学生流失,巩固率下降,控辍工作极为艰巨。
2.生源流失,恶性循环
一是“尖子生”外流,影响当地学困生在本校就读的思想。当地社会,男女老少都出去打工,留下来的子女担心贪玩,找外地学校“严管”,当地民众还受到“A+学潮”冲击,把中等以上成绩的子女送到县城学校或柳州市各学校去读书。如2013年9月,我组织我校14位教师对我乡几个自然村进行调查,从中惊人发现:独峒人出去打工的十个有九个人,村里只留下孤老儿童,这样学困生越来越多。
3.“读书无用论”、网吧、赌博等恶习严重影响
我们乡镇侗苗族民众真实看到,城里有很多大学生没找到工作。加上祖祖辈辈的“知足常乐”思想根深蒂固,有90%的家长没有重视孩子读书。这样,让许多孩子流落网吧,赌场或随父母到外地打工。据我调查:从2005年开始,独峒镇开始引进网络,许多私人开无证网吧,政府也难管,大量的中小学生都卷入网络里,通宵达旦地搞游戏、聊天、看黄网或到处打牌开赌,游手好闲……家长、教师怨声载道,然而又十分无奈。
4.我们乡镇民众极为轻视职校技校职能
首先,家长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前途。其次学生不重视,尽管领导、班主任、其他教师如何宣传教育也无用。据统计,独峒镇有初中二所,每年有五百位左右初中毕业生,上高中的只有一两百人,而读职技校的少得可怜,有60%的初中毕业生卷入打工队伍。
二、我们乡镇学困生一些类型
1.学习困难类型
这类学生从小失去父母的关心,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特别是高山村屯的学生,其中是留守儿童的占96%。如玉马、高宇等村,有的家长根本不来过春节,有的家长春节一过,只急于外出打工,村里只有老人、小孩,充满凉气。这样,客观上使这些小孩学习意识薄弱,对学习无所谓。如2006年春季学期,我教的 065 班,班里的吴红春同学是高宇村苗族学困生代表,他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里留有弟妹给她照顾,还有猪、牛让他看守,每周周末,她都要到家里准备好牛料、猪料。如此,原来还算聪明的吴红春同学从初一下学期起就慢慢感到学期的困难,家里的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学习动力不足类型
我们乡镇侗苗族人民只习惯于小农经济,吃饱穿暖的生活,这类思想传给后代,对于想干事业的人仍为少数。
3.学习整体困难类型
这类学生没有追求目标和竞争意识,保有朴实、胆怯思想,没有合作学习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地方不良风气和方言影响致使学困生学习困难。如我所执教的八届初中生中讲普通话不流利,语感能力差,学习英语吐音不准,学习数学基础差,课内外知识都十分贫乏的学困生,每届都有45%到75%。
三、我们乡镇侗苗族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社会原因。主要受着“读书无用论”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据调查,普九期间农村弥漫着“读书无用论”风气,侗苗族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城里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拉开巨大差距。如,普九前我乡干冲村、牙寨村的吴山产、杨通高两位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期间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很多。而普九以后,侗苗族民众不够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当然,这些家长的综合素质不高),像千户侗寨干冲,700多户侗寨林略、巴团、高定等村人,出去打工的打工,不出去打工的男女在开赌,大量孩子沉迷于网吧,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氛围。
2.家庭原因。据我调查,我乡50至70岁的家长读过小学的只有16%,读过初中的只有10%;40岁至50岁的读过中等职技校的只有8%;读过大专的只有1%。大多数家长只认为让子女读完初中即可,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子女不一定要读书,只要能赚钱即可。
3.学生自身原因。侗苗族学生受着方言、传统落后的习俗影响,思想闭塞,害羞,不适应环境,自控能力低,不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个性不开放,无主见,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心态]。
四、应对策略
结合侗苗族学困生实际和特征进行教育和帮助,采取一些有效策略,转化学困生。
1.扶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不怕学习困难,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利用兴趣法,把教材知识讲得浅显易懂,时刻关注学生进步,赞扬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始终用微笑和关爱走近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亲切询问学困生的困难,共同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对学困生充满期待和关爱,从不向他们泼冷水,講他们的风凉话。每位学生都讲我是充满微笑。如2015年我执教的156班学生,154班把学困生陆展鹏、廖凤丹等10位同学转到我156班,经过我与科任老师精心调养,该班毕业升学考试以500多分录取高中的占95%,获取中考奖,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十多年来,我执教了4个毕业班,挽救了像陆展鹏同学这样的学困生60多位。
2.为学习动力不足的学困生鼓劲。因为学困生,我常常长夜难寐,茶饭不思。我努力地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的时间,到学困生家里去。和家长共同分析当今国内外形式,发展趋势,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原因,未来孩子的生活,生存问题,分析外出打工农村与城里人收入的差距原因,强化宣传国家的教育政策及学习文化,技术的重要性,与学困生进行思想交流,努力扶助学困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和心理,生理中的一些问题。我定期用电话访问外出务工的家长,提出教育子女的要求,要求家长把自己打工的经历,所干的工种都需要文化,技术人才讲给自己子女听,为子女学习鼓劲。推选家长代表到班里来讲精典故事,助长学困生学习信心,从2008年9月份起至今,我共邀请了外出务工的家长到学校来参加主题班会的有32次。
3.营造关爱学困生的氛围。我主持“没有你的就没有我”和“一个也不能少”的主题班会,选用做宝石、茶叶、木料老板的学困生家长到班来参加班会,让他们为其他学困生赠送学习工具,书籍等。每届召开这样的班会二次,感化学困生14到22人。选用素质较高的家长代表为学困生讲文明礼仪的故事,建立“风雨桥—风雨同舟”的文化教育阵地。
4.积极挽救整体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这类学生的形式有多种原因,如不知拼音,说普通话不标准,各方面基础比较差,对事情不闻不问,上课不专心,对老师授课不明日的问题越积越多,大多学困生逐渐偷懒,家长无所谓等等,这类学困生占各班45%。多年来,对于我执教过的学困生,我努力尝试:(1)请班内或班外尖子生对这些学困生执行“一帮一”或“一帮三”的扶助方式,老师再与他们总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推进新的学习内容,这样坚持几个月,学困生有很大进步。(2)邀请本校初三把关教师或骨干教师扶助学困生学习精心辅导;邀请上过清华大学的侗乡学子杨通高,吴山产到班来讲讲他们求学经历,学习方法,学习收获,特别是如何挑战自己,挑战家庭的困难,这些学困生从中清醒头脑,树立了学习信心,学习成绩有所进步。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困生参观家乡风雨桥,鼓楼,吊脚楼,引领他利用有趣的数学知识(如几何,代数,统计知识,)计算鼓楼,风雨桥建筑所需的材料,建造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长人民,学习家乡的创造精神,邀请家长到班里来分析、科技人员,一般文艺工作者化人,无文化人每天的勞动付出各收获,生活上的开支对比,引导学困生运用有趣的数学进行分析,计算。这样极大地推动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侗苗族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侗苗族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侗苗族学生的素质教育,构建和蔼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和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傅莉蓉.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8).
[2]韦进红“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措施探讨[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