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调适策略

2019-10-23徐子珺

中文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效能大学生教师

徐子珺

摘 要:当前学生学业倦怠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频频发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身心健康和高校人才培養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将从学生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促使其健康成长发展,进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倦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逐渐由“精英化”向“普及化”转变,源源不断地向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着人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伴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长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与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大学校园里学生上课玩手机、逃课、网络成瘾的现象愈发凸现出来,不少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这一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而且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探索大学生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求针对性的、有效的应对措施,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倦怠的概念与表现

1.学习倦怠的概念

学习倦怠的概念是由职业倦怠的研究引申而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倦怠的情绪。

连榕、杨丽娴等学者立足我国现状,在对大学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产生的厌烦、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他们基于职业倦怠的研究,编制出了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并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或缺乏学习动机,却因各种压力不得不参与学习时,就会感到苦恼、烦躁、抑郁,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1]

2.学习倦怠的表现

在认知上,表现为将学习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想起学习就感觉到疲惫和焦虑,甚至对学习、书本、教师产生厌恶感和抵触心理。

在情绪上,表现为对学习感到厌倦。在考试的压力下,情绪不稳定、躁动任性,自信心易受挫,心理承受力低,态度消沉、情绪低落,甚至对前途感到绝望气馁,自暴自弃。

在意志行为上,表现为逃课、沉迷网络,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在学习过程中,什么都不想做,对什么都没兴趣,甚至对学校生活漠不关心,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活力,严重者甚至不得不放弃学业。

二、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1.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能力,则会全力以赴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成功,那么他体验到的学习倦怠就较弱。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缺乏自信,面对挑战畏畏缩缩,更容易经历失败,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1.2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活与高中相比,有着很大差异。高中期间,学习有教师和家长的密切督促,管理严格,许多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但在大学里,学习主要靠自觉,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学生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转变,缺乏自控力,养成了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导致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产生学习倦怠。

1.3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归因习惯。如果学生将学习成就归因于诸如情境、运气这类外部因素,他会认为结果的成功与否不能由自己控制,自己对结果是无能为力的,容易导致身心消极状态,产生较高的学习倦怠。如果学生将学习成就归因于能力和努力这类内部因素,则会激发其学习动机,促使他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4专业适应性

许多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对自己所选专业并不了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听从教师和家长的意见,而并未考虑自己的喜好和专长,选择专业比较盲目。进入大学后,如果学生发现所学专业的真实情况与原本的判断存在较大偏差,或对于自身专业不感兴趣,则会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不高,进而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1.5应对方式

遇到问题时,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如果学生积极面对,努力寻找解决办法,那么问题就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如果学生面对问题,采取躲避的态度,进行消极处理,当结果不理想时,又不能客观分析、一味自责,则会产生较高的学习倦怠。

2.学校因素

2.1课堂教学模式

大学课堂上不少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3],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以死记硬背为主,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设计缺乏新意和互动,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容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

2.2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应由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而没有把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起来。一些教师对学生逃课、迟到等违纪现象不够重视,甚至还有教师给学生划考试的具体复习范围,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降低。此外,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应该由辅导员和学生处负责。实际上,学生是全校教师的学生,专任教师在教书过程中也应兼顾育人的工作。

2.3高校教育资源的不配套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然而,教师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这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大,教师要带更多的学生,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2.4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如果开展过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校园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干部进行策划、组织和安排,需要大量学生参与。过度开展校园活动,势必会花费大量精力,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萎缩,有些学生甚至以参加校园活动为借口而经常旷课,长此以往则会产生学习倦怠的心理。

3.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会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事事替孩子做主,孩子就会过于依赖父母。当他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容易退缩、回避,难易独自面对,甚至偶尔的考试失利都可能引发其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学生,则更加独立自主、自信积极,面对困难会积极应对,能够良好地调节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社会因素

4.1社会竞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高校大学生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毕业时找份好工作,就必须能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这要求大学生具备卓越的能力,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面对这样残酷的竞争,大学生需要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心理负担,过度的焦虑会逐渐削弱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2社会风气

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股浮躁的风气。部分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贪图享乐、追名重利,在学习中投机取巧,考试作弊、论文东抄西凑,找工作时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一旦遭到挫折便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招聘员工时只考虑名校毕业生,认为名校生的素质和能力优于普通高校学生,使得许多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其中一些甚至对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了质疑,从而产生出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

三、学习倦怠的调适策略

1.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应正视学习倦怠的问题,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发掘自身潜能,逐渐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还应主动与教师、同学进行积极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客观的归因习惯,科学设定长短期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此外,大学生应对自身专业及职业前景形成合理的认识,适当制定人生发展规划,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专业相关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让学习和生活变得充实且有意义。

2.学校教育方面

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辅相成。

高校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师素养的提升,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多多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课堂更加高效、实用、充满活力。

此外,高校还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狠抓校风、学风、教风,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3.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尊重理解孩子,在其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幫助,适时对孩子进行鼓励、鞭策,并给孩子留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

4.社会方面

相关部门应出台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重视教育的氛围,并且社会要努力提供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完善用人制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让大学生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此外,要充分发挥社会的激励作用,重燃大学生学习和奋斗的活力,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促进他们正视问题并积极应对。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而且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 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 心理科学, 2006,  29(1):47- 51.

[2]郭彩琴.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 当代继续教育, 2015, 33(185): 81-84.

[3]白佳慧.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91-93.

猜你喜欢

效能大学生教师
最美教师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