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的析与做

2019-10-23卞宏庆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2期

卞宏庆

【摘   要】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中小学德育建设,对于全面切实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深度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必要性和紧迫性;原因;原则与对策

中小学德育建设的速度、水平、方向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努力加强中小学德育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德育新路子,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避免而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中小学德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中小学德育建设首先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一大批全面发展的合格劳动者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学校德育在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突出地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效果,为培养适应社会要求和地方经济、政治、社会等诸方面发展的学生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强中小学德育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依据,而市场经济又是以从事商品交易的组织和个人为主体的。因此,具备相应于市场经济为法律法规知识和品格特征的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以学校德育为抓手,以学校德育为基地和辐射源,在校内扎实进行市场经济必需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的传播、引导、践行,才能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运行。

3.加强中小学德育建设是我国德育现状的迫切要求

第一,德育观念落后,对德育在教育中的位置没有完全摆正,对德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从而忽视了学校德育的研究、开发、建设、管理。

第二,中小学德育的质量不高,整体水平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以及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德育内部各构成要素间的分别方面。

第三,中小学德育中的形式主义严重,制约着德育的实际效果。德育改革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否则,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建设无法走出困境。

二、德育建设相对落后的原因

1.中小学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

尽管新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要求素质教育,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因应试教育的习惯性观念根深蒂固,德育仍未有明显改变,有的地区、学校大唱素质教育之歌,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这种状况如不改观,将直接制约着中小学德育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2.中小学德育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许多不良因素的制约

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阴暗面,负能量,不良因素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不经意地传导给学生,从而干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坏境,家庭里的每个成员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一些品德低下的家庭很难对孩子提出较高层次的德育要求,因此处在这种家庭教育坏境中的孩子在德育方面没有获得良好的培育,欠缺较多,甚至学校社会已取得的德育成果还会沦丧于家庭教育之中。

3.宣传的力度不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建设中,用统一的思想品德原则、规范、要求去消除社会成员的私心杂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德育的宣传力度不够,范围较窄社会知晓率还偏低,广度和深度上还没有达到形成强烈影响力的程度。

三、中小学德育的原则与对策

中小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之相适应。中小学德育应扬优避劣,才能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好路子,中小学德育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方向性原则。第二,主动积极原则。第三,主体性原则。第四,因地制宜原则。第五,统一协调分层管理原则。第六,整体性原则。

那么如何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

首先思想政治品德课先行,其各学科跟上,各学科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整体德育功能。

政治课改革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堅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时教育的原则。第三,坚持走出校门参观、访问、调查、总结。

其次,重视环境课程建设,有意创设优良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工作发展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小学推行的“过程系列教育”,它的基本精神是针对小学生入学到毕业六年间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实行一时期一重点,分层推进,环环紧扣。它的具体做法是:低年级段以校班各类纪律规章制度的学习践行为重点,中年级段重点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高年级段把“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有”教育作为重点,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这种做法具有正常化、连续性的特点和优点,有力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再次,营造大德育环境。达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合一”。实现德育的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的和谐统一。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我们必须树立大德育观,积极营造大的环境,实现学校德育社区化,以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紧密配合,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J].青海教育,2018(10):10-13.

[2]程芳.孔子的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意义及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