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恢复期47例临床观察

2019-10-23买国仆郭长娥李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西医结合中风

买国仆 郭长娥 李静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3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采用掷币法分組,对照组46例予以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47例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及身体机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PV、CSS评分及HCT低于对照组,BBS、ADL及Fugl-Meye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风;血流变学;补阳还五汤;丁苯酞软胶囊;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4-0101-03

中风属中医病名,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不利为主症,该病起病骤急,病情急重,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经有效抢救治疗后,神志逐渐清醒,饮食稍进,渐入中风恢复期,但仍有半身不遂,口歪眼斜等后遗症[1]。临床对于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重点在于保护脑神经,改善身体机能,减少后遗症[2]。丁苯酞软胶囊属抗脑缺血药,能对抗脑缺血,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减少后遗症的效果,然而服用时间较长易产生耐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3]。为此笔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旨在改善身体机能,减少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许昌市中医院收治的93例中风后恢复期患者采用掷币法分组。对照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62~72岁,平均(66.18±4.73)岁;病程3~5个月,平均(4.01±0.79)个月。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65~70,平均(67.03±4.56)岁;病程2~6个月,平均(3.93±0.8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CT、MRI等检查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4]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5]中风病气虚络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且患者意识清醒,病情稳定,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药物禁忌症,精神系统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等。

1.4 方法 两组均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0.1g/次,3次/d,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组方:黄芪30g,当归尾15g,赤芍10g,地龙6g,川芎6g,红花10g,桃仁10g,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剂,持续治疗1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②比较两组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6]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共14项,每项0~4分,满分56例,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好;采用巴士指数评估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7],分值越低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采用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8]评估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分值越低提示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越差;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9]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PV及HC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驱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身体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ADL及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且预后极差,据研究显示中风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且发病群体逐渐有年轻化趋势[10]。中风恢复期是指中风发病2周至6个月,经有效抢救后患者神志渐清,饮食稍进但仍需积极配合治疗,中风恢复期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关键时期,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1]。

丁苯酞软胶囊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结构相同,属人工合成品,其能够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抗脑缺血作用,缩小局部脑缺血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能够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2]。

中医认为由于年龄增长,患者年老体衰,素体阴亏血虚,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气血上逆,蒙于轻窍,突然发病。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少,为致病之本;实为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发病之初,邪气内侵,风阳痰火炽盛,气血上菀,故以标实为主。经抢救后,虽邪气稍减,但病久气虚溃败,出现正气虚脱,此时以本虚为主,后期因正气未复而邪气独留,可留诸多后遗症。气虚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难以推动血液运行,可致血瘀,瘀血阻络致血脉瘀阻,可见面色萎黄,舌淡紫甚有瘀斑之象,故治则益气养血、通络逐瘀,方用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乃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其认为元气虚则气不达血管,血无气推,必停滞而瘀。方中黄芪为君,以大补元气,气足则血推动有力,瘀血自除;当归尾为臣药,活血并能养血,逐瘀而不伤血;赤芍祛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活血逐瘀,地龙通经活络、息风止痉,五者合为佐药,用以活血祛瘀、通经活络,助当归尾活血之力。纵观全方用药,补气兼养血,气旺则运血有力,血瘀自祛,养血使活血而不伤血,共凑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血液浓、粘、凝、聚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减轻红细胞压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13]。另外补阳还五汤还能增加脑血流灌注量,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因素,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元损伤,保护神经功能[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PV及HCT低于对照组,BBS、ADL及Fugl-Meyer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李桂芬[15]研究发现,通过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补阳还五汤能促使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雜志,2018,51(9):683-691.

[3]张会群.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J].医学信息,2014,(39):266.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20-327.

[6]李光磊,朱晓明,马蕊,等.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4):52-54.

[7]侯洪伟.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8-40.

[8]龚君君.中药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J].吉林中医药,2019,39(3):397-400.

[9]曾庆淦,曾彦,姜涛.血清组织蛋白酶S、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4):413-416.

[10]付春丽,王俊海.青年和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105-107.

[11]舒适,顾燕华,徐中菊.中风穴位拍打操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5):690-691,693.

[12]袁晓勇.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6,8.

[13]李泓.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1996,18(3):42-43.

[14]付振,张念平,时晓东,等.补阳还五汤的药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178-179.

[15]李桂芬.按期分经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4):431-433.

(收稿日期:2019-05-12 编辑:杨希)

猜你喜欢

补阳还五汤中西医结合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探析脑血栓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38例
老年冠心病等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