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探究,走进儿童学习中心
2019-10-23薛钰川
薛钰川
在充分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我们的教育理念从教师主导幼儿学习阶段,开始逐渐放手,发展到更加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一个阶段。在这其中,我们尝试从环境、游戏材料、游戏评价等各个方面,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支持,现在,要發挥幼儿的主动性、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些教育观经常挂在老师口中。但缺少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幼儿的自主探究往往会缺少系统的、有品质的学习经验提升。于是,我们逐渐发现:幼儿的主动学习既来自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也来自教师专业的指导和适时的介入。只有在幼儿充满兴趣的探究的同时,又在老师支持下持续、深入地学习,才能丰富其主动学习的经验,发展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习的计划、探究和评价时,才能真正促进师幼共同建构学习经验,共同获得成长。
同时积极的教育评价,更能展现幼儿和教师的动态的学习过程,记录幼儿的成长轨迹。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所说:“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我们更关注的不是幼儿发展的程度,而是其学习的变化和成长的经历。幼儿发展评价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评价模式。
在我园,老师们根据园本课程——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的叙事研究轨迹,试图寻找到一种更加灵动、高效、即时的发展评价模式,并称之为“微评价”。此“微”在于观察、记录方式的多样化,在于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在于评价结果对于幼儿个体的关注以及幼儿学习发展问题的深入探究。“微评价”的目的在于追随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幼儿的现实需要,不断反思教育过程,改进教育实践,通过不断的观察、记录和评价,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带着这样的思考,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理念,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抓住幼儿第一次接触“神经元”玩具的契机,观察、记录他们的学习状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自主探究,在幼儿的每一阶段的学习进展中通过“微评价”的方法,及时辨别幼儿发展特点,调整和完善下一步的指导策略。
故事一:初探神经元
微观察: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玩这个玩具,我把里面主要的配件拿出来给他们,并且抛给他们一个问题:这是什么?他们拿起一个个小方块开始研究……
丁丁指着有个小黑点的方块说这是摄像头。
阿宝说白色的方块像充电宝。
葡萄指着上面的蓝牙标志说:这个应该是蓝牙,我在妈妈的车里看到过,广播里还会说“蓝牙模式已启动、蓝牙模式已关闭”。
阿灿说我看到了上面的开关标志,就像电视上的一样。
这时我帮孩子们总结,你们说出好多可能,我发现你们都觉得这些东西是一类东西,佟佟兴奋地大叫“我知道,是电器产品”,我肯定他的发现,并稍加纠正“太棒了,他们都是电子产品,你们猜对了!”
接着我又问出第二个问题:怎么来玩?他们又开始摸索起来……
朵朵说:“老师这个应该能发光发亮吧?会不会变出美丽的彩虹?”
萌萌说:“它有蓝牙功能,会不会像你给我们听故事的米兔一样,也会讲故事呢?”
“老师,我还发现他们好像是磁铁做的”,小强给大家演示,两个模块可以吸在一起。
小梅子说到:“它们可能要连接一起来才会有用。”
“你们可以试一试。”我给他们最简单的配件:电源、蜂鸣器以及陀螺仪,当他们连接好配件,并接通电源时,原先简单的小方块,组合在一起,发出了声音。小朋友都为这个发现拍手叫好。
我告诉他们,这个新玩具叫神经元,他们是一个个单独的小模块,只有连接在一起才会发挥巨大的威力。佟佟叫道,就像团结力量大一样吗?
“是的,你这么理解很对。”
微评价:我惊喜的发现,在我绞尽脑汁思考怎么向孩子推出这个新玩具,向他们解释什么叫做“神经元”时,他们根据对电子产品已有的丰富经验,就这样简单、明了地用“团结力量大”的道理理解了玩具的玩法。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大胆猜测,并且通过观察、摆弄初步发现事物的特征以及配件之间的联系。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支持与下一步计划:
1.为了便于幼儿下一步的学习,作为老师要先积极探索其玩法。并可以运用视频、照片等方法,给予幼儿学习的提示和启发。
2.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与幼儿分享一些有关电子智能类的科技新闻,开阔幼儿的眼界,用自己的好奇心带动幼儿,激发其探索的兴趣。
3.提供一部分幼儿易于掌握、易于发现的材料,进行下一阶段的探索与学习。
故事二:我们通电了,探索导电材料
今天幼儿4人为一组,每组一份游戏材料:电源、触摸模块、四色鳄鱼夹、地线以及蜂鸣器。
还是和上次一样,他们进行连接并尝试游戏……
佟佟:这个是蜂鸣器,应该能发出声音。
葡萄:我们先把它们拼起来。
小强把电源打开,然后翻来覆去地研究好几遍,又说:怎么才能有声音?
桐桐拿着几条连接线,也在仔细观察。
在他们探索了5分钟后,佟佟问老师:这个怎么玩呢?老师用手捏住地线和四色鳄鱼夹,蜂鸣器发出尖叫。孩子们恍然大悟,照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可是蜂鸣器没有发出声音。老师第二次示范,同时提示:注意看我的手啊。
葡萄发现了:“要捏住那个金属的夹子!”他们专注的小脸上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而显得格外兴奋。轮到小强玩的时候,他在四种颜色的鳄鱼夹上点来点去,蜂鸣器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最后,幼儿在自己的学习记录本上画下了今天成功的经验。
微评价:
1.好问,对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精神。在遇到困难时,幼儿会主动求助成人获得帮助。在探索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2.在游戏中,能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物体之间的联系。
3.能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表达游戏的结果。
4.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支持与下一步计划:(1)预设游戏问题,邀请幼儿做更深入的学习探究。(2)利用调查、比较、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帮助幼儿进行探究活动。(3)设置经验分享会,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单,交流成功经验。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到的,并设计下一次想要完成的任务。
故事三:带着问题的学习与探索
微观察:今天的游戏前,小朋友们领到了任务卡,2个小朋友为一组,带着问题,开始进行小实验,并且完成预设的调查表。
问题如下:如果两个人一人拿住一头夹子,要怎么样蜂鸣器才会响?
在这同时,老师提供给了每组一些辅助物:香蕉、新鲜树叶、枯树叶、塑料勺子、回形针、纸、毛巾。
游戏开始了,萌萌和佟佟同组,他们一人捏住一个线头,又一人选了一样物品拿在手里,蜂鸣器没有响。他们重新连接了一下神经元的模块,打开电源,两个人互换了一下线头,还是没有声音。佟佟一个人拿起两个线头,蜂鸣器叫了起来,他又把线头递给萌萌,这时两个小朋友的手触碰到一起,蜂鸣器又叫了。他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再次把手搭在一起,松开,搭在一起,再松开, 反复了几次,他们开心地叫起来:我们找到方法了。旁边小组的小朋友也开始模仿他们。
他们还请来老师,分享成功的经验,老师提示:那你们试试再用用这些物品。
很快发现,提供的物品里有的同时握住,能让蜂鸣器发出声音,有的不能。并在调查表上画下了游戏结果。今天的游戏分享环节,萌萌和佟佟一起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老师告诉大家:之所以蜂鸣器会响,是因为人体是可以导电的,而两个人握手就形成了电路。生活中有许多导电的材料,大家可以再去找一找。
微评价:
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發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会说出物体前后的变化。
2.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调查计划并执行。
3.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愿意挑战有难度的任务,体验成功的乐趣。
支持与下一步计划:(1)延伸活动:请幼儿找一找身边的导电材料。(2)开展有关安全用电的健康活动。(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提出问题,并收集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比如:四色鳄鱼夹只能发出四个音吗?能不能为声音配上好看的颜色?(4)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和实践的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回顾幼儿短短一周的学习的轨迹,从简单的摆弄摸索,到幼儿带着问题的,运用方法的探索,其中蕴含着老师的及时帮助,提供材料、提供技术支持,提供记录方法、提供乐理知识的专业帮助。而老师在幼儿的学习中,从最初的惊喜,到顺应幼儿的需要提供合理的支持与帮助,沿着幼儿学习的轨迹,推进学习的计划,一切都水到渠成。我们由一个新奇认识的玩具,引发的是一场以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学习运动。从解决“是什么,怎么玩”的问题开始,幼儿一步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猜想、验证、对比、记录、总结,运用,我相信接下来还会实现他们更多的想象,创新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