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杨少锋教授治疗颈椎病用药规律研究

2019-10-23张晨阳吴肖男王浩翔李兆勇杨少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用药规律经方颈椎病

张晨阳 吴肖男 王浩翔 李兆勇 杨少锋

【摘 要】 目的:挖掘杨少锋教授治疗颈椎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杨少锋教授中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94例109诊次,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中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运用SPSS 21对中药的频数、频率、归经、聚类和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①选取符合统计要求的中药52味,累计使用1342次,其中甘草(103次)、桂枝(97次)、生姜(96次)、大枣(95次)、芍药(87次)等19味中药为高频用药。②解表药(446次)、补虚药(389次)、活血化瘀药(184次)为常用中药类别。③高频中药的归经以脾经(12次)、肺经(9次)、心经(7次)居多。④聚类分析结果第一类甘草、芍药、桂枝、大枣、生姜、柴胡、葛根、鸡血藤、片姜黄,与桂枝汤相似。⑤常用药对为片姜黄与人参;细辛与片姜黄;鸡血藤与威灵仙等。 结论:杨少锋教授善用经方治疗颈椎病,并辅以运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证治思想,可为中医药诊疗颈椎病提供思路及参考。

【关键词】 颈椎病;数据挖掘;经方;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5-0005-04

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指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1]。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人们的工作姿势转变为“长坐式”,这使得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2]。其治疗方法单一,疗效难以维持,病情易反复,副作用大,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而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优势[3]。杨少锋教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青年名医,从事颈椎病的研究、诊疗、教学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通过搜集、整理杨少锋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医案,应用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探索其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收集杨少锋教授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一科门诊的9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共计109诊次。

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4]中关于颈椎病诊断标准。不进行分型,只需满足颈椎病诊断标准即可。

1.3 纳入标准 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经杨教授诊治且门诊病例资料完整。

1.4 排除标准 ①有明显的手术指征,不建议保守治疗者;②未服用中药汤剂治疗;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5 数据处理

1.5.1 中药规范化处理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5]为标准。①将古代文獻中出现的别名统一为常用名,如乌头统一为川乌,白茯统一为茯苓,玄胡统一为延胡索。②药物炮制前后若无较大差异统一为一种药,如炙甘草统一为甘草,否则分开录入,如干姜和生姜。③部分中药以不同药用部位入药,如大腹皮和槟榔,茯苓和茯神,应分开录入。

1.5.2 数据量化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中的药物使用二值量化处理,采用比特位字符,“无”输入“0”,“有”输入“1”。

1.5.3 数据录入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将处方中的中药录入Excel 2016,并交叉核对。若分歧过大,则咨询杨教授后录入。

1.6 数据挖掘 采用SPSS 21软件对52味中药进行使用频次、频率、中药归类进行统计。对出现频次超过20次的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以二分类Euclidean距离平方作为度量标准,以Ward法作为聚类方法,使用树形图显示数据结果。运用SPSS Modeler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40、最小置信度80%。对中药进行二项关联分析,找出常用药对。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109张处方中共使用中药52味1342频次。频次≥20有19味中药。见表1。其中前10位分别是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柴胡、鸡血藤、葛根、片姜黄、威灵仙。

根据《中药学》进行分类,符合统计要求的52味中药按照其功效可以分为18大类,其中解表药(446次)、补虚药(389次)、活血化瘀药(184次)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中药。见表2。高频中药中的归经以脾、肺为主。见表3。

2.2 中药聚类分析 依据上述频数分析结果将19味高频出现的中药(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白芍等)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中药聚类分析结果,表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结果。树形图提示,当Euclidean距离平方为10时可将19味中药分为3大类,此时中药分类已经不能再分,基本上达到了稳定。

2.3 关联规则分析 一般认为,提升度越大,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得到的关联规则越有价值[6]。故按提升度,将各规则降序排列,取前15组中药搭配。见表5。

3 讨论

颈椎病虽无中医学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 “痹证”“项强”“眩晕”等相似。该病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侵袭肌体以至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阴亏损而致精亏,髓不养骨,不荣则痛[7]。杨少锋教授主张运用《伤寒论》的思想诊治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故通过对杨教授治疗颈椎病用药的频数、归经、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可得出其用药时的常用中药、方剂及组合配伍规律,为治疗颈椎病患者做出更好的指导意义。

中药的频数、频率结果可见解表药、补虚药、活血化淤药使用频率排在前三位,分别用了446次,389次,184次。解表药中使用次数较多的桂枝(97次)、生姜(96次)、柴胡(83次)。颈椎病在经络辨证中属太阳病,太阳主表,故用药首选解表类。桂枝长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因此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效。生姜可以发汗解表,多与桂枝相伍,增益其发汗解表之力。柴胡可解半表半里之邪,杨教授治疗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的颈椎病病人,多加大柴胡用量。其二为补虚药,以甘草(103次)、大枣(95次)为主。体虚者,精血亏耗,以致不能荣润滋养筋脉,不荣则痛,故多用补虚药,荣则不痛。甘草、大枣归脾胃经,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故用多用甘草、大枣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甘草又有和百药之功,故使用频率最高。其三为活血化瘀药,以鸡血藤(78次)、片姜黄(76次)最多。风寒湿热侵袭机体,久而气血不通成痹,不通则痛,故多用活血化瘀药,通则不痛。鸡血藤既能活血通络止痛,又能养血荣筋。片姜黄能活血行气,善于治疗肩臂疼痛,理血中之气[8]。

中药归经是指药物特殊作用于机体某些脏腑和经络,是药效所在[9]。从表3来看,高频中药归于脾、肺、心最多。《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五脏生成》云:“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脾主运化水谷,脾气健运则水谷之精运化正常,荣则不痛;脾主肌肉,近年来研究证实,颈椎病的发生跟颈椎周围肌群有很大关系[10];脾五行属土,培土生金,颈椎病的发生与颈部体表阳气受邪有关,肺主皮毛,肺生理功能正常,则抵抗外邪侵袭能力亦较强。故杨教授治疗颈椎病用药多归于脾、肺二经。颈椎病会影响到心脏活动和冠状动脉舒张,部分颈椎病会引起颈心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并伴有颈椎病症状如头痛、眩晕、颈肩背部疼痛等。药物归心经有助于治疗心系疾病并缓解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通过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恰当解释了药物归于心经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特殊的意义。

I类药物为甘草、大枣、桂枝、生姜、芍药、柴胡、葛根、鸡血藤、片姜黄。通过观察可发现此九味药主要是桂枝汤加柴胡、葛根、鸡血藤、片姜黄。结合其用药频率可以認为桂枝汤为杨少锋教授医治颈椎病的核心方。桂枝汤出自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旧称为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11]。全方用药虽少,但结构严谨,桂枝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助卫实表之功效,主要治疗筋脉急挛、肩背关节酸痛,芍药缓急止痛。桂枝与芍药相配伍,前者治卫强,后者扶营弱,两者结合则调和营卫;生姜与大枣相配伍,通过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甘草既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又可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和芍药酸甘化阴以益营。桂枝汤原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而设,但因其具有温通经脉,调和营卫之功,该方用于治疗颈椎病可取得很好的效果[12]。《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葛根甘寒生津,既能配合桂枝汤解肌祛风,又能升津舒经以治项背强几几[13] 。柴胡善解半表半里之邪,配合桂枝汤,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肩背疼痛、僵硬、上肢麻痛、恶寒、汗出、咽干、目眩等临床症状[14]。鸡血藤、片姜黄为杨少锋教授最常使用的活血化瘀药,在桂枝汤解肌发表的下活血荣筋,行气止痛。Ⅱ类药物有细辛、威灵仙、人参、黄芩、半夏,此类药多为I药的补充,如桂枝汤加人参组成桂枝新加汤,出自《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发汗后,损伤营血,以致肌肤筋脉失养,因而不营则痛。柴胡加黄芩、半夏、人参为小柴胡汤的主要药物,出自《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小柴胡汤主治少阳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其症状多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Ⅲ类药物有茯苓、化橘红、附子、枳实、西洋参,附子、茯苓为附子汤的主要组成,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杨教授多用附子汤治疗老年患者颈椎病,患者年老肾阳虚衰,感受外邪。附子汤可改善颈椎病伴肢冷麻木、精神不振等症状。

从关联规则来看,提升度较高的药对有黄芩和半夏、柴胡和半夏、柴胡和黄芩,此为柴胡汤的主要组成。芍药和葛根、桂枝和生姜,此为经方桂枝加葛根汤的主要组成中药。其它药对则是由解表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相互配伍而成。此三类药杨教授平素运用较广,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意义已在用药频率分析中说明,在此不过多赘述。

本研究是跟诊杨少锋教授一年所记载下来的经验方及用药的相关分析,还存在着笔者跟诊时间不足、中医经验匮乏、无法体会杨少锋教授全部的用药思想等问题。杨少锋教授善于运用经方治疗颈椎病,分别以桂枝汤、桂枝葛根汤、柴胡桂枝汤、附子汤等为基础方辨证论治,并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证治思想进行药物加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鞠程.郭礼跃主任医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介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6):125-126.

[2]张少群,李义凯.颈椎病研究的历史沿革[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1):1273-1276.

[3]赵玉龙,张曼莉,李统,等.关于颈椎病的中医认识及其治疗进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6):48-49.

[4]李增春,陈德玉.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23(46):1798.

[5]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6]宋贤霞,李四海,王小荣,等.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组方规律分析[J].中医儿科杂志,2019(1):4-7.

[7]张丽美,师彬.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3,35(7):1522-1525.

[8]杨金华.浅论姜黄与片姜黄之区别[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240-241.

[9]余仁欢,田佳鑫.中药归经[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8,7(4):145-147.

[10]姜淑云,房敏,左亚忠,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6(3):235-238.

[11]冯博,房玉涛,徐瑞山.桂枝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2):2442-2447.

[12]周军.桂枝汤、葛根汤治疗颈椎病临床应用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0(12):755-757.

[13]谢新才.经方运用几点体会[A].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之家.国际(中日韩)经方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经方论坛暨经方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之家: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5.

[14]李林青.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

(收稿日期:2019-05-22 编辑:刘斌)

猜你喜欢

用药规律经方颈椎病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经方治疗急症3例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