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草文献之乳香性味归经与效用研究

2019-10-23张昊东窦红莉叶梦怡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乳香性味

张昊东 窦红莉 叶梦怡

【摘 要】 通过查阅以明清时期为主的古代本草文献,对乳香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药禁忌进行考证与归纳总结。结果显示,乳香性味的记载以辛(苦)温为主,归经主入心经;功效的记载以下气益精、补益腰膝、解疮消毒、活血长肉、舒筋定痛、托里护心等为主;主治风水毒肿、玉茎作肿、难产催生、口目歪斜、风虫牙痛、大肠泄澼、不眠、癫狂等症。

【关键词】 乳香;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5-0001-04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1]。《广志》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乳香主治的典籍。而在本草类古籍中,乳香首载于《名医别录》,后《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古籍均有记载并沿用至今。通过古籍本草文献的查阅与整理,发现古今文献对其功效主治等方面的记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故本文通过梳理、提取及归纳出主要的古籍本草文献中对乳香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中医药学者对乳香应用上提供参考。

1 本草古籍研究

乳香首载于《名医别录》,后世本草古籍对乳香也多有收载,尤其以明清时期为甚。故选取汉朝《名医别录》、南北朝《本草经集注》、唐朝《新修本草》、宋朝《证类本草》及明清时期《神农本草经疏》等19部本草古籍,摘录其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如表1所示。

2 讨论

2.1 性味 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的阴阳盛衰,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理论。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诸于《内经》《本经》中。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2]。

通过对文献研究可知,历代本草古籍对乳香性味的记载中:宋朝以前,只记载其性为微温。宋朝古籍《证类本草》中一说其性热味辛;一说其性温。明朝本草古籍对其记载以辛温为主,《神农本草经疏》中对其性味有辛热与苦辛的记载,《本草蒙筌》中亦有味苦的记载。清朝古籍中其性味的记载,则以苦温或辛温为主。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由此可见,在本草古籍中,清朝前乳香的性味记载以辛温为主,清朝则以辛、苦,温为主。

2.2 归经 “归经”一词,相对性味学说出现得较晚。在金元时期,归经学说仅是初具规模,医家对其的记载并不丰富。直到清·沈金鳌的《要药分剂》才总结各家论述,将“引经、行经”、“入”、“走”、“归,等等名词统一为“归经”。归经,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3]。

在历代本草古籍对乳香归经的记载中,明朝以前鲜少有对其归经的记载。明朝本草古籍中:《神农本草经疏》记载其入足太阴,手少阴,兼入足厥阴经;《本草征要》记载其入心经;《本草易读》记载其入手少阴经;清朝本草古籍中:《要药分剂》记载其入心脾二经,兼入肝经;《本草备要》记载其通十二经;《本草从新》、《本草害利》及《本草分经》记载其入心,通行十二经;《本草新编》记载其入脾、肺、心、肝、肾五脏;《本草求真》记载其专入心,兼入脾胃肾;《本草述钩元》记载其入手少阴兼入足厥阴足太阴经;《本草撮要》记载其入足厥阴经;《本草择要纲目》记载其入手少阴心经。中医古籍《灵枢·经脉》云:“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手少阴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系、食管、心系,属心,络小肠。络脉系舌本。经别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经筋“伏乳里,结胸中,系于脐”。心经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4]。

由此可见,本草古籍记载乳香主入心经,兼入肝经。

2.3 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 晋代博物志书《广志》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乳香主治的典籍,云“仙方多用辟谷,兼疗耳聋,中风,口噤不语,善治妇人血气”,可以看出在晋代或晋代之前就有乳香的临床应用;《名医别录》中记载其“治风水毒肿,去恶气”。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与唐朝《新修本草》在名医别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去浮尸”的内容。乳香在宋代大量输入中国,在此时期古人对它的药用价值有了飞跃性的发掘与认识,以《证类本草》为例,其中记载乳香:“下气,益精,补腰膝,治肾气,止霍乱,冲恶中邪气,心腹痛,疰气。仙方多用辟谷,兼疗耳聋,中风,口噤不语,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善治妇人血气。煎膏止痛长肉。”由此可见,在此时期乳香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存本草古籍中以明、清时期甚多,对乳香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的论述也以此时期为最,并增加了乳香活血长肉、舒筋定痛、托里护心、和中治痢、香口辟臭等功效的记载,而在临床应用中增加了其玉茎作肿、难产催生、口目歪斜、风虫牙痛、不眠、癫狂等记载。

3 小结

就本草古籍的研究可知:对于乳香的性味而言,在清朝前的记载以辛温为主,清朝则以辛、苦,温为主;对于乳香的归经而言,其记载以入心经为主,兼入肝经;对于乳香的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而言,以下气益精、补益腰膝、解疮消毒、活血长肉、舒筋定痛、托里护心等记载为主;可治风水毒肿、玉茎作肿、难产催生、口目歪斜、风虫牙痛、大肠泄澼、不眠、癫狂等症。

就现代中药学教科书及工具书的研究可知,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5]为标准,其记载乳香性味为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等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症。

由此可见,本草古籍与现代药典中对乳香性味归经的记载大致相同,而在功效主治与临床应用中的记载有所不同,如古籍中记载乳香可以治疗玉茎作肿、口目歪斜等疾病,而《中国药典》中并未收载这些疾病。其原因在于古代中医学更注重于临床实践与实际应用。因此在临证中,我们更应该对本草古籍慎重对待,严加考证,多做研究,为学者對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传承与发扬古人的经验,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彭静, 仇洪芳, 李彩虹, 等. 乳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45(2):352-355.

[2]占永立. 中药的四气五味[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7(4):148-150.

[3]戴缙. 论中药归经、引经理论在组方配伍中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

[4]陈立新, 向慧芳, 王侠. 从手少阴心经循行谈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J]. 中医药导报, 2018,24(24):116-117.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223.

(收稿日期:2019-06-13 编辑:刘斌)

猜你喜欢

乳香性味
乳香“至粘难研”传统炮制对策比较研究
乳香,阿拉伯人抗疫的“白色黄金”
活血止痛散中乳香基原研究
捆都而(乳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维吾尔药阿拉伯胶和乳香药材掺伪的鉴别研究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乳香炮制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