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的精准化帮扶:自控损耗的视角

2019-10-23李苏燕胡丽涓杨秀飞

科教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李苏燕 胡丽涓 杨秀飞

摘 要 “贫困生”的身份标签会改变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的自我评价,在与身份标签对抗的过程中个体会产生自控损耗,容易从“经济贫困”走向“心理(思想)贫困”。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的精准化帮扶,需要打破身份标签内化的链条,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降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自控损耗,积极应对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共享共建公平和谐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 高职经济困难生 身份标签 自控损耗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79

Precision Help f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control Loss

LI Suyan, HU Lijuan,YANG Xiufei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The identity label of "poor students" will change the self-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cess of confronting the identity label, the individual will lose self-control, and it is easy to move from "economic poverty" to "psychological (ideological) poverty". In order to help th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ccurately,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e chain of internalization of identity tags, reduce the loss of self-control of th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ctively cope with the pressure brought by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share a fair and harmonious campus atmosphere.

Keywords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ntity label; self-control loss; positive psychology

1 職业教育的春天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困难生人数增加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助力,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甚至被提高到国家战略。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春天,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迈入了质量发展的黄金阶段,各地区职业院校招生人数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层次和家庭背景呈现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不断增加(注“经济困难生”以本年度学校最终发文认定的学生名单为依据,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以下统称“经济困难生”)。以浙江某高职为例,2016至2018年,3年期间被认定为“经济困难生”人数分别为:543人、597人和597人,各占当年报道人数的16.46%、15.21%和14.51%,2017年全国累计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275.69万人次,资助金额1050.74亿元。①2017年,教育部党组织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明确要求将资助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建立起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各高校也不断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全面推进“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

2 以往研究关注的贫困生的主要问题

梳理以往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贫困生的心理行为特征,相较于非经济困难生,经济困难生普遍存在自卑感,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评价低、自我接纳程度低、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容易紧张焦虑,经济上的窘迫是他们不愿提及的,害怕同学的怜悯;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其他同学无心的说笑,在他们听来可能是嘲笑;经济困难生还要承受着公开资助方式、综合能力欠缺、人际关系不良、择业与就业、社会偏见与同情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大多数研究重点关注如何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角度来为经济困难生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加强对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的重视、设计多种可行的方案为经济困难生提供心理疏导等,把“经济困难生”从学生群体中独立出来,孤立地进行研究,几乎没有研究关注经济困难生与非困难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此关联给经济困难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多偏向于对产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外在”的心理援助,而对于“内在”地引导学生增强自助意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生在学校生态互动模式下,容易从“经济贫困”走向“心理(思想)困难”的内在心理过程,考察经济困难生的身份意识觉察、身份标签内化对经济困难生的自控损耗,以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为减少经济困难生的自我认知偏差,降低自控损耗提供可行性建议。

3 身份标签对经济困难生的自控损耗

有关身份突显性的研究发现,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特定身份时,个体往往会在这个身份框架内感知周围的世界,身份标签一旦被启动,就会促进或者阻碍个体的认知表现。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进出口”都要承载着负性身份标签对自己的影响:在进入大学前都被以前的学校和教师界定为“差生”、“后进生”,大多高职生是带着差生的身份标签走进大学;就业时,同样要承载着“高职生”的身份标签,很多单位仍然会认为高职生综合能力素质不如本科生,给高职经济困难生施加双重身份标签。根据身份标签理论,身份标签会改变大众对被标定者的他人和自我评价,从而产生认知、情緒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客观的身份标签在转化为主观的标签时才会产生实质的效用。但身份标签如何导致高职经济困难生从“经济贫困”走向“心理(思想)贫困”的呢?在梳理研究过程中似乎找到这一认知逻辑链成立的条件,Rosen(2016)等研究探讨了在工作场所中,当个体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就会下降,个体需要去理解他人意图、还要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从而产生自控损耗。我们可借鉴Rosen的研究,探索高职经济困难生从“经济贫困”走向“心理(思想)贫困”的认知过程(图1):高职经济困难生对“贫困生”的身份标签的觉察,促使身份标签内化,改变了经济困难生的社会评价体系,容易揣测他人意图;在受到资助时,经济困难生需要控制窘迫、敏感多疑、烦躁、焦虑不安、过强自卑等情绪体验;还要应付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上和就业择业上的压力。认知、情绪、行为上的自我控制给高职经济困难生带来了更多的自控损耗,最终容易形成心理(思想)贫困。

根据有限自我控制资源理论模型,自我控制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个体在进行自我控制活动时会损耗一定的资源,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自我控制都会引发自我损耗,称为自控损耗。自我控制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掌控事件的一种主观感受,陈冰(2017)等考察大学生主客观经济地位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主客观经济地位与控制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当感知到自身资源减少或处于社会经济地位中较低等级时,个体会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控制感。对大多数经济困难生来说,家庭的主客观经济地位都处于较低的位置,继而会引发自我控制的降低,从而带来自我损耗增多。其次,对情绪的管理也会带来自控损耗,情绪管理需要个体对情绪充分了解,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以及避免负性情绪的破坏,需要对抗对刺激惯常的反应,这些都会消耗自我控制资源 。张璐婷(2012)在研究中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心理压力与自我损耗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压力条件下自我控制产生自我损耗,相较于普通大学生群体,经济困难生有更多的内心冲突,需要承载更多的学习、生活、就业择业和自我评价的压力,持续的压力应对使学生长期处于心理能量不足的状态,这势必也会引起自控损耗。对于经济困难生来说,身份标签会引发情绪反应,也会带来多重压力,需要考察多个变量交互作用对经济困难生自我损耗的影响。应对歧视包含调控情绪和认知, 因而会损耗心理能量。

4 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对高职经济困难生自控损耗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重点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开发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朱盼玲在探讨对高校贫困生就业进行帮扶的研究中指出,以往大多数关于贫困生的帮扶大多集中在把贫困生看成绝对的弱势群体,注重物质和技巧上的帮扶而忽视贫困生自己潜能的开发,在与贫困生的接触过程中,很多同学有自我拯救、摆脱困境的意愿与行动。对贫困生增权帮扶需要评估贫困生的无力感,通过“主动增权”与“被动增权”相结合模式,增加贫困生的控制感;高校不存在绝对的贫困生,针对以经济困难生为代表的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工作者应推崇赏识教育理论,围绕“以生为本”理念,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搭建“人人想闪光、人人要闪光、人人能闪光”的教育服务平台。

对于高职经济困难生来说,虽自控损耗无处不在,但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克服或缓解自控损耗的发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学会自我接纳,自我认可,提升自我评价水平,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理性地认识贫困, 以正常的心态接受各种帮扶。学校在进行困难生认定工作时,因根据“以生为本”的理念,优化贫困生认定程序,减小贫困生的身份突显性,营造和谐互助的集体氛围,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袁东华(2009)在博士论文中采用情绪诱发的方法探讨积极情绪对自我损耗恢复的影响:积极情绪可以以某种能量的运作方式参与到个体的认知活动中去,从而达到克服自我损耗的功效。

5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初步尝试从自控损耗的视角来解读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这个特殊群体从“经济困难”到“心理(思想)困难”的内在机制是一种基于理论假设的探讨,未来的研究还需要从是实证角度,运用问卷测量法、启动实验法等方法探索“贫困生”的身份标签对高职经济困难生的自控损耗的影响、自控损耗的后效及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恢复自控损耗。

(1)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身份标签内化效应研究。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自控损耗的研究前提假设是经济困难生对“贫困生”的身份标签的内化。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弱势群体的“问题”不是他们自身固有的,而是权威者给他们贴标签的结果,首先应采用开放式问卷测量和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探讨高职经济困难生对身份标签的认知,采用情景实验启动的方法考察身份标签启动后对经济困难生认知、情绪和行为影响。尤其要关注经济困难生身份标签内化后社会公平感知的变化,有研究表明,由于经济上贫富差距导致的主观社会阶层差异会带来幸福感、社会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情绪问题的差异,低阶层会更多感到不公平,可以通过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和启动实验操纵被试高低阶层身份意识然后测量社会公平感。经济困难生的身份标签内化过程还可能是由于该群体自身“逆向泛标签化”产生的一种情感折射,自己给自己添加的身份标签,以后的研究可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生的身份标签内化过程以及通过多种方式去标签化。

(2)经济困难生自控损耗的恢复。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视角挖掘经济困难生的优秀人格特质和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激发正能量和积极的应对方式都可以降低自控损耗,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可通过自控损耗经典的双任务方式,测量经济困难生的损耗,采用前后测实验范式考察不同方法对自控损耗减少的贡献,以期选择更适合减少经济困难生自控损耗的措施。

(3)探索高职经济困难生的体面受助方式。坚持“以生为本”的资助理念,以尊重、理解、激励、关爱为前提,在资助过程中特别注意保护经济困难生的自尊心和敏感性,帮助他们客观、合理地对待不经意间被贴上的贫困标签,实现贫困生自身、贫困生之间、贫困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參考文献

[1] 曾天德.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9-1011.

[2] 毕鹤霞.从“经济贫困”走向“心理贫困”——基于X高职院校贫困生调查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5):62-67.

[3] 吴小勇,杨红升,程蕾,黄希庭.身份凸显性:启动自我的开关[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5):712-722.

[4] Rosen,C.C., Koopman, J.,Gabriel, A. S.,& Johnson,R.E.Who strikes back? A daily investigation of when and why incivility begets incivilit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6.101(11):1620.

[5] 张国礼,曹美,仇悦.自我控制引起自我损耗研究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06):353-358.

[6] 陈冰,赵玉芳.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攻击行为:控制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05):265-273.

[7] 张璐婷.心理压力对自我损耗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

[8] 朱盼玲.从“帮扶”到“增权”: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贫困生就业的策略转变[J].当代青年研究,2017(06):24-28.

[9] 张伟.高职院校赏识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基于特殊学生群体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6(35):18-21.

[10] 袁冬华.自我损耗效应及其克服:积极情绪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