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写作素材探究

2019-10-23刘艳姣

教育界·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素材积累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刘艳姣

【摘要】文章论述了为了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写作素材,一方面,要干农活,叙农事;另一方面,要观农景,叙农情;最后,要逛原野,叙野趣。小学生喜欢在野外探索、游玩,可以让他们把在原野中的那些童真野趣作为写作素材。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农村留守儿童写作文总觉得“无米下锅”,搔破头皮也想不出该写什么。笔者认为,农村虽然生活面不如城里宽广,但农村生活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可为什么他们“身在宝山不识宝”呢?为什么对于散发出浓郁自然风情的衣村景观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为什么对丰富的写作原材料弃之不用,造成写作素材匮乏呢?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将农村留守儿童的视点引向生活空间,以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在淳朴的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一、干农活,叙农事

(一)参加生产及收获实践

我们这里的农村,绝大多数家庭以种养为主,大人们早出晚归侍弄庄稼,很辛苦,而孩子们大多在家里悠然地看电视或玩游戏。于是笔者就让孩子们主动为大人分担一些劳动。于是,笔者就把干农活(如拔草、种菜、插秧、种豆子、收麦子、拔花生)作为一项实践性作业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时布置给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还让家长把情况反馈给老师,使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地体会劳动的艰辛。通过劳动,学生多角度、多立意地写出了“体会文章”。有的学生反映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有的学生叙述劳动中的趣事,还有的写因掌握了某一项劳动技能而欣喜异常……如其中的一位学生在参加了扯秧插田的劳动后,写出了如下内容:

我终于学会了捆秧了。左手拿着一把洗净的秧苗,右手拿起一根结实的稻草,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稻草的一端,右手拿起另一端绕秧苗一圈后再扎进稻草圈里,然后拿起另一末端輕轻一拉,秧苗就被捆得结结实实的,像一个威风无比的手榴弹。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像吃了冰西瓜一样舒服。

(二)饲养家禽家畜

在农村,许多家庭都饲养有家禽家畜,如鸡、鸭、猪、狗等,而学生在写状物文章,如记一种动物时,却茫然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他们头脑中缺乏足够的表象积累。为此,笔者布置学生一定要帮助家中喂家禽、家畜或自己饲养一种小动物。因为学生有着一种责任感,所以他们渐渐亲近了这些小动物,下意识常常观察它们。通过这类实践活动,学生写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的描写在晚上赶不回鸭子时焦急的心态,有的描写养大了的公鸡被妈妈宰杀时自己无奈而又痛楚的心情,有的描写了放牛时被惊吓的心情等。如一位学生在《喂猪》中这样写道:

猪见我给它们添了食,都一起跑到槽子边抢吃起来,大耳朵一扇一扇地抖动。忽然,大猪一嘴巴把小猪拱到一边,不让小猪吃。小猪急得在槽子周围转来转去,“呼哼哼”不停地叫着,那神情挺可怜的。这大猪,真霸道!我气得拿棍子打跑它,小猪瞅空窜到槽前,狼吞虎咽吃起来。可是,大猪转过身子又跑回来了,小猪一见,整个身子都跳进食槽里,还一个劲地用身子挡住大猪的嘴。

如此鲜活的语言,如此有趣的情景,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也许他们永远也不会发现原来农村还有这般美好的生活。由于参加了各类实践活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对生活的感受也更深刻了,当写一些记事类的文章,如《一件亲身经历的事》《难忘的……》等习作时,他们再也不觉得无事可写了。

(三)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现在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了,父母觉得孩子小,于是许多学生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对于父母的这种爱从心理上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与父母发生争吵。为了让学生从平常小事中发现父母的不易、父母的爱,也为了学生能从平常小事中发现较多写作素材,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活动——主动帮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笔者把这件事交给父母监督,并交代他们注意孩子的安全,让学生一个星期后写一篇体会感。孩子们很听话,父母们的反应都很好。他们说学生在这一个星期里,有的学会了自觉扫地,有的学会了烧火做饭,有的学会了择菜,有的学会了洗自己的衣服。如一位学生在《我的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中这样写道:

片段一:那一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被妈妈正在包饺子的香味吸引住了,像元宝一样的饺子被有序地排列在圆圆的桌子上,像一个个的艺术品。我高兴极了,在妈妈旁边兴冲冲地说:“我要学包饺子,我要包得和妈妈一样好!”妈妈笑着说:“好呀,一会儿让我们俩来比比吧。”我蹦蹦跳跳去把自己的“小爪子”洗干净。

片段二:妈妈已经准备好了面皮,我开始尝试把面皮分开,第一次分的时候由于力大而撕坏了一张面皮,妈妈看见了说:“要小心翼翼啊,加油!”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成功地分离了面皮。然后包饺子,我拿了一张有我半只手掌大的面皮学着妈妈的样子摊在手掌上,再把饺子馅放在面皮小的一端,为了防止饺子馅掉下来,我小心地卷着面皮。然而手中的饺子馅并不是那么的听话,饺子未封口的地方,饺子馅好像是想挤破面皮,再从我的手掌里跑出去。妈妈看见了对我说:“你给面皮吃多了饺子馅。”她随后拿起勺子舀了一些给我瞧瞧,我恍然大悟地说:“原来它吃撑了呀!”妈妈笑了起来,我也一起笑了起来。

这位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多次描写包饺子的细节,描述他从包饺子这件小事中与妈妈分享了包饺子的这种乐趣,体会了生活中的美好。学生通过做家中的小事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情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同时还获得了更好更多的写作素材。

二、观农景,抒农情

(一)跟踪观察

农村的景物随着四季的变换发生着万般变化,其中任何一种植物在不同的时段都展示着自己迷人的风姿。为此,笔者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常见的、熟悉的两三种植物作跟踪观察,从它的萌芽、生长一直到凋谢或收割进行全程细致的观察,写成观察日记,并一月进行一次观察日记交流。一位学生对本村的稻田进行观察后写出了这样的内容:

田野里的秧苗被分成一畦一畦的,嫩嫩的,绿绿的,柔柔的,像刚出生的娃娃。秧娃娃肩并着肩、手牵着手地挨在一起。叶上的小露珠,就像它们闪动的眼睛在惊奇地打量着这个神奇的世界。

这位学生在写作时运用到多种写作手法,使文章富有诗意,把每个时期的水稻状态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得我们每读一遍,就像身临其境地在稻田里欣赏美景。通过观察交流,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美,观察与表达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二)定时观察

农村四季都有太多的美景,如晨雾缭绕中的田野,夕阳映照下的水塘,春天绽放着美丽花朵的大片油菜花……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教师不提醒学生,学生很难感觉到它们的美。为此,笔者经常布置给学生一项定时观察的任务,观察的内容则是精心选择在那段时间里最美的景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美表达出来。如一位学生是这样描写桃花的:

桃花有五个花瓣,在花瓣的正中央,有一根粗大壮实的黄蕊,叫雌蕊。在它的周围均匀地环绕着30根左右的花针似的小蕊,叫雄蕊。一朵朵桃花像长着灿烂笑脸的小姑娘,紧紧地偎依在桃树妈妈的怀里,幸福而又甜蜜。

这名学生观察得非常细致,还展开了联想,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得贴切、生动。细心观察不仅使学生有了写作素材,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写作能力。

三、逛原野,写野趣

在农村,村庄周围有山,有水,有田野,有花、虫、鸟、鱼等。所以农村孩子玩的有趣的事多得不得了,如上树,采野果,捉知了,下水捉泥鳅,摸螃蟹,上山采蘑菇,扯竹笋……学生一说起这些事情,就兴味盎然,意犹未尽。笔者就满怀激情地去呵护这些童真野趣,把课堂和这些野趣融合在一起,鼓励他们把这些趣事写出来,这无疑又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有的学生写了扯竹笋的惊险,有的写了熏老鼠时自己的机智,有的写了钓鱼时的耐心。如有一位学生写了《捉泥鳅》,内容如下:

一条拇指粗的花泥鳅正静静地伏在泥土上享受,太诱人啦!我手痒痒的,就挽起裤管,卷起衣袖,脱下凉鞋,下水去捉。可一只脚刚下水,泥鳅就一闪,钻进了远处的一团泥里,泛起一股小浑水。我一喜:“好啊,你跑不了啦!”我一踮一踮地轻轻走过去,用双手照目标一捂,不好,泥鳅从指间滑溜出去,钻进另一团泥里,还露出小尾巴。这时我突然想起:“小孩要哄,泥鰍要捧。”我又缓缓地淌过去,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团泥巴,像捧着一件珍宝走到田埂上,选一个比较宽阔的地方放下去,可爱的泥鳅这才知道有危险,身子一跃一跃地拼命乱蹦,蹦得全身是沙灰,直到蹦累了才停住。

在与留守孩子的交往中,笔者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观察和体验中积累了丰富的、散发着农村自然气息的写作素材。正因为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才自然萌发了表达的冲动,而对其作文的赏识又激发了他们实践与观察的兴趣。如此,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农村留守孩子拥有了自己的一片丰厚的写作园地,再加上孩子们日益开阔的视野、日益丰实的生活,更使他们的的作文兴趣、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武杰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探索[J].高中生学习(师者), 2014(04).

[2]郁伟.面向农村留守儿童趣味性作文教学初探[J].语文天地(小教版), 2014(09):49.

[3]張树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见[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2):61.

猜你喜欢

素材积累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高中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途径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
浅谈作文教学的方法
试论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