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思考

2019-10-23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1期
关键词:代数式导学案学案

(山东省宁阳县实验中学)

设计好的导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学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才能层次分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创设适合学生的导学案

适合学生的导学案,才是合适的导学案。教学时,导学案应为我所用,我们不能为导学案所困。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是现在许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设计、使用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作用。导学案中课前预习导学部分的编写十分重要,是导学案成功的基础。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导学案开始部分应设置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可以是由教师给出,也可以让学民填空的方式完成。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知道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重要知识及难点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这节课要掌握的内容,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其次,教师在新课开始时,从旧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用类比的思想推出新知识的概念与性质;或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情境,让学生思考其原因,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学习的新知识;或设置学生活动(操作、观察、归纳),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数学概念,探索可以是自学,也可以是操作。例如,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二课时预习部分设计了这样预习题:(1)(3×2)3=___,33×23=___。

新课前,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自学后完成的预习题,便于及时发现学生预习时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备课预设中没有想到的好方法。这样教师讲解时就能抓住关键,在学生的疑惑处、教材的精华处、深奥处进行精讲,讲授内容才准确、简练,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利于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困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明确目标和角色定位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照顾每一名学生的差异。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而且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进度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融洽了同学的感情,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奠定基础。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生和学困生。让优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平时负责组织与管理本组成员学习纪律与各项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导学案可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出色地完成本身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做教师的小助手,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学困生在一个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合作小组或班集体中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为了让学困生与其他同学同步学习,教师要注意对他们提前进行课堂辅导,做到低起点、缓步骤、小步走,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要保证每节课可以重点辅导几个学困生,并做到坚持不懈,及时鼓励、点拨,才能富有成效。比如“代数式”初始内容,以往常见的教科书大都采用如下的呈现方式:罗列学生以前曾经学过的许多数学公式,例如……给出代数式的定义(含义)、有关概念的说明、提供一些旨在复习相关概论的例题和练习。而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科书则更倾向于如下的呈现方式:提供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或者一个有趣的游戏,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接触到“代数式”。列举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典型实例,提出若干供学生思考、交流的问题,意在帮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等活动获得“代数式”本质特征(定义)、叙述代数式的含义与相关概念。

当然,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与学生所处的学习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加强合作学习组织建设,抓好学习小组长的培养,尽快让他们胜任主持小组学习的重任。其次,要求每人要明确在本组中的角色定位,主动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和义务。学生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

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提升

新课程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设计符合所有学生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让其成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助推器。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在不同章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尤其对主要用于学生使用的导学案来讲,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亦即分层设计学习目标。这是对导学案设计的更高要求,也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之需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的话,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就是每一位学生所要达到的目的地,不同学生目的地也不同。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设计多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学案可设置三组题目。A级为基本题,主要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内容浅显易懂,旨在巩固新知识,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B级为略有提高或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这类题目较A组题解法更为灵活,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一定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了代数式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人在运动时的心跳速率通常和人的年龄有关。如果用a表示一个人的年龄,用b表示正常情况下这个人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那么b=0.8(220-a).(1)正常情况下,在运动时一个16岁的学生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是多少?(2)一个50岁的人在运动10秒心跳的次数为20次,他有危险吗?本题渗透了生物学知识和运动常识,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这样的设计让所有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新课程的理念。

总之,“导学案”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通过对“导学案”实施,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导学案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减负增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创造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让作业更科学、有效,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代数式导学案学案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愁导学案
对一个代数式上下界的改进研究
代数式中的“温柔陷阱”
例说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