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高寒地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探析
2019-10-23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十堰 442000)
高原高寒地区软弱围岩的岩石强度小,抗压强度低,十分容易被外界条件所影响,出现松动和膨胀情况。加上施工扰动,其基本结构会随之改变,引发开裂与断层现象,进而松动稳定性本来就较差的软弱围岩,对隧道施工有较高的要求。
一、项目概况
觉巴山隧道地处我国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以如美镇觉巴村南面为入口,横跨觉巴山山脉,结束于登巴村。整个隧道全程6995m,从左侧35m处开始建设平行导洞,共6940m,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排水和地质预报,隧道主洞要高于平导1m。二者之间利用横通道相连接,与隧道平导轴线、主洞线之间的夹角为60°,各横通道之间的距离为280m,平均每隔3处添加一个平导加宽段,有利于施工车辆出入。
该标段需要完成的是隧道出口段施工,用K3491+650作为隧道分界里程,K3495+230作为出口里程,共3580 m,设计为单洞双向行使隧道,净宽和净高分别为9m和5m,最大埋深为871m,纵坡为2.7%的单面坡。设计DK3491+745~DK3495+215为平导里程,CZDK0+000~CZDK0+060.662支洞里程,长61m,导洞界净高为5m,净宽为4.5m,其纵面与主洞纵坡保持统一。
二、高原高寒地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优化对策
(一)具体思路和流程
觉巴山隧道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大部分为富水区破碎围岩,需要选用不同技术手段,以复合式开挖支护方式为主展开施工。一是重视地质预报工作,在距离破碎带10m时更换开挖工法体系,使用台阶法继续组织施工;二是在距离破碎带5m时,使用复合式衬砌结构方式,同时搭配使用帷幕注浆及双层超前小导管等措施;三是优化富水区排水方法。
(二)地质预报
选用超前水平钻孔技术的同时使用地质雷达,全面展开围岩预报,为确定施工方案打下良好基础。其中前者钻孔距离为20m~30m,后者勘探距离为5m~30m。
(三)开挖形式
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得到的最终结果,在距离破碎带10m时,根据V级围岩开挖支护标准,选用台阶法展开施工。这一方法是施工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此方面工作,从某些方面来看代表着工程已完成了二分之一。因此,相关人员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确保施工顺利穿越富水破碎带。
开挖过程需遵循的顺序:第一步上部开挖,并对上部初期支护和临时仰拱;第二步是中部开挖,并对中部初期支护和临时仰拱;第三步是下部开挖,并对下部初期支护;最后一步是进行仰拱浇筑。
技术关键点:开挖时把隧道分3个台阶进行,首先进行上台阶开挖,结束后对上部洞身结构采取初期支护,先喷5cm厚的混凝土,搭建钢架,为达到设计要求在钻设系统锚杆后再次喷射混凝土,底部喷10cm厚。其次,上台阶施工到4m左右时,开挖中部台阶,增加钢架,完成洞身结构的封底和初期支护工作。再次,开挖中台阶至15m左右时,开始下台阶地开挖工作,并封闭初期支护。最后,使用衬砌模板台车灌注二次衬砌,如图1所示。
图1 三台阶七步作业法施工工艺图
(四)超前支护
利用超前预报得到断裂带的具体地点,在隧道拱部施工过程中添加超前小导管,顺着隧道环向设置开挖轮廓线同时要有所倾斜,以10°和40°交替分布的方式设计外插角,并采用钢拱架来强化初期围岩支护。
技术关键点:小导管每根长5m,连接长度为1.5m,围岩环向距离30cm,一环共56根,外插角分别为9°~11°、39°~41°。小导管从拱架间穿过,使用专业机器将其顶入,顶入距离不超过钢管总长的90%,露在外面的长度最好在30m左右,以稳固开挖面的后侧钢架,让二者形成预支护的共同体,另外,安装完小导管后参照设计要求布孔,并用颜色明显的油漆标记出孔的不同位置。布孔结束后使用凿岩机开始打孔,保证钻孔中心和钻头相一致,需要注意的是,钢管直径要小于打孔直径,等到钻进深度达到要求后,抽离钻头和钻杆,开展清孔工作,确保孔内干净无杂物。确定水泥浆为注浆材料,压注时使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压力控制在0.6MPa~1.4MPa。完成注浆后要进行一系列检测工作,查看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是否达标,单孔注浆时是否有渗漏情况,只有各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确定此孔已结束注浆。完成上步后展开封堵工作,同时在钢管四周铺垫一些混凝土,这样做能有效杜绝浆液冒出。双层超前小导管注浆不但能强化围岩支撑,还能发挥加筋作用,提升围岩的总体稳固性,从而大大减少开挖风险。
(五)帷幕注浆
关于断裂带地下水发育,为合理控制地下水流量采用帷幕注浆的方式,把开挖轮廓线之外的3m界定为其横断面范围。
技术关键点:首先,注浆与钻孔工作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相同一圈的孔要分开作业,注浆孔开孔直径不小于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其次,注浆材料通常首选水泥浆,有特别要求时再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浓度参照实际岩体条件制定,水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双液凝固时间大约为20s,注浆浆液填充率按照5%来运算。最后,确定注浆压力时通常将注浆位置的静水压力增加2MPa,注浆结束后,若还没有满足施工要求,采取补浆措施。另外,注浆孔外扩半径在2m左右,到孔底的距离为3m,单次注浆长度为26m,开挖支护施工进行到23m处再开始下一轮的帷幕注浆工作。此种方法能避免围岩出现地下水渗漏的情况,提升围岩的可靠性,避免初期支护出现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六)防排水
相关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前,全面结合隧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一是初支过程发现存在裂隙渗水,使用孔径为50mm的注浆孔堵水,按照实际渗水量,顺着裂隙间距60cm~90cm安排注浆孔。选择水泥浆为注浆浆液,水灰比为0.7~0.9,注浆压力保持在0.6MPa~0.9MPa。
二是一旦在初喷层发现股状涌水,立即采取埋管引排措施,通过PVC管把股状涌水引导到隧道附近水沟中。
三是在边墙周围设置集水坑,选用输送管道和泥浆泵落实分级排水策略,每隔350m添加一个一级泵站,同时加装一个φ200的抽水管路方便抽水工作,再设置一条φ300的管道,以备不时之需。
四是在断裂带的二衬施工过程中,把初始设计的横向排水管数量和边墙排水管数量各自加大一倍,同时在车行横洞路面下方与人行横洞路面下方,安装满足强度要求的PVC横向联系管,把左右洞中存在的数条排水沟打造成一个大的网络排水体系,从而提高高原高寒地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排水水平。
防排水工作要联系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采用截堵排综合处理原则,全面确保排水路径通行无阻,优化隧道内施工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具有较大的难度,对施工人员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相关人员在实际施工前要先了解周围的地质特点和自然条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方案,选用施工技术,提出优化对策。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汲取经验教训,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