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别辘轳井

2019-10-23丁继坤

金秋 2019年13期
关键词:矿务局井台辘轳

文/丁继坤

我的家乡在靠黄河边上的旱塬上,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吃水要到60多米(人称十八丈)深的井里去绞。绞水的时候,用一根绳索的两头把笨重的木桶绑紧,放到井里,一个人用手握紧井把用力去扳,另一个人坐在井台石头上,使劲把绳索往下拽。绞一桶水需要十几分钟时间。力气小一点的,还需两个人去扳井把,既费力气又艰难,当时绞水也被人们认为是农村最危险的活路之一。

记得那时,老人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口干舌燥的路人从村里走过,看见有人在井边绞水,便走上前去想讨口水喝。他给大家打了个招呼,结果没有一个人答话。这时旁边一个好心人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不要问只管去喝。后来才知道因为水井里的水有限,谁如果答话,谁就会少绞一桶水。难怪那时流行这么一句话:“城里姑娘不嫁东塬,只因两头下索吃水难”。那时全村几十户人家只有一对木桶(称为官桶),两桶水足有120多斤重。绞水时,经常听人在巷道里吆喝:“桶在谁家里?”因为找到桶后才能去绞水。为了防止绳索长期在井里潮湿而减少使用时间,每天最后绞完水的人都要拉出绳索进行晾晒。于是村里专门制作了一个“出索牌”,把几十户人的名字排在上面,轮流出索,风雨无阻。

在我十几岁那一年,因为父亲不在家,缸里没水,无奈中,我和母亲去井台绞水。当水桶快绞到一半时,由于力不从心,加之索滑,只见绳索直往下溜,我急忙伸手去抓,手被绳索划了一道血口子,疼得我不由自主地放开了井把,于是井把开始逆行。母亲见状,急忙把我往外一推,井把逆行得越来越快,最后“咚”的一声巨响,连桶带索全部掉在了井里。当时把我吓得脸色煞白,母亲也吓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那时,到了每年酷暑盛夏的干旱月份,井里还经常缺水,有时绞几桶才能倒满一桶,而且绞上来的水浑浊不清。倒进水缸后,撒一把盐让水沉淀后再去食用。在过春节的前几天,家家都要提前开始存满水缸里的水。因为那时绞水人多,天不明排队绞水是常有的事,人们大有吃水比油难的感受。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村便把吃水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1988年后季,全村投资3万多元,从河北省购买回了自动上水器、塑料水管、水表、水龙头等自来水设备,给全村70多户安装了自来水,大家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用辘轳井绞水的历史。但由于用黄河机井抽水,有时因机械损坏或停电等原因,经常还有断水的现象发生。

到了1991年,陕西韩城矿务局在我村的塬上打了6口深井,经协商后,我们村用的自来水被接到矿务局的供水管道上,并在水里放了净水剂。有人还把水龙头接到锅台上,何时用水何时放,既干净卫生又十分方便。如今,农村吃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家不满足于只用自来水,还用上了矿泉水、纯净水。原来绞水用的水桶没了用处,经常放在墙角“睡大觉”,村里的辘轳井也被封盖起来,成为了历史文物和生活变迁的见证。一位70多岁的丁老汉感慨地说:“如今好似在天堂上过日子,做梦也没有想到吃水有这么方便和卫生,这真是托了党和政府的福啊!”

猜你喜欢

矿务局井台辘轳
有一种感觉叫怀乡
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煤矿先行者——枣庄矿务局1992年在全国率先放开煤价迎来新春天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念信
村头的那口老井
梦依稀
凌晨
从井台到广场
辘轳
小蜗牛爬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