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
2019-10-23袁淑俊
文/袁淑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东汉张衡亦云;“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4年谈为官之道时强调:党员干部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他说:“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提高道德修养是为官从政的根本,那么党员干部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呢?习近平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隔断了精神命脉。”可见,党员干部应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修身养德,为民服务。而权为民所用的关键则在诚信修德。诚信乃为官修身养德之根本。
“曾子杀彘”的故事说明信守诺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性。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人不能把权力和钱带进坟墓,但权力和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
中国传统道德中,诚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把它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和修养的前提,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诚信是做人的基础,是人的德行的基石。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没有诚信,会寸步难行。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宁。为官治国之道,务在诚信。
商鞅在秦“徙木立信”,一诺千金,取信于民,变法成功,为秦国富裕强大奠定基础。而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失信于民,结果自取其辱,身死国灭。可见:信誉是人行走于世最基础的保障。
一个人能不能守住信誉,一定跟他的道德感有关。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中国有句俗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劝告人们,要以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虚伪。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阳奉阴违,终究会露出马脚。
荀子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告诉人们: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最好的方法就是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或事。
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一时传为美谈。
《弟子规》中讲“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心存敬畏,懂得分寸底线,然后无虞。诚信是每个人应恪守的道德原则,更是党员干部时刻修身养德的关键。张载在《正蒙·天道》中云:“诚,故信;无私,故威。”真实无妄、至公无私,所以能树立信誉与威望。可见,诚信乃为官修身养德之根本,更是为官理政的根本。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政德关乎政治生态,影响社会风气。党员干部失政德,其危害绝不亚于腐败。而且,失德者的能力越强、职务越高、平台越大,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的损害就越大。
习近平指出:“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善莫大于忠,忠诚,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共同崇尚的优秀品质。我们党把“对党忠诚老实”写入党章,规定为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之一。可见,对党绝对忠诚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政治品格,也是永葆政治本色的“定海神针”。
党员干部必须把讲诚信摆在“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要树立威信诚信,就必须对党忠诚守信、对人民忠诚守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守信。
【金秋争鸣话题约稿】
“陪伴式啃老”能算孝顺吗?
热播电视剧《都挺好》引发热议,剧中苏家老二苏明成陪伴老人的方式甚至衍生出一个新名词——“陪伴式啃老”。剧情的渲染虽有夸张成分,但生活中像苏明成这样多年陪在父母身边、美其名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心安理得地在经济上长期依赖父母的新型“啃老族”,其实大有人在!他们表面上陪在老人身边,实际上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并最终榨干老人血汗钱。与传统啃老族相比,陪伴式啃老族常把其行为美化成“常回家看看”,并因此具备了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也许有人会问,照你这么说,难道陪在老人身边的子女都成“啃老族”了?有时我们把父母哄得开心,老人自然想多拿出一些钱财送给我们,难道这也成“陪伴式啃老”了吗?究竟父母自愿给钱算不算啃老?你觉得陪伴式啃老能算孝顺吗?欢迎大家畅谈自己的观点。观点分为正反方,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请把你的观点发至479738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