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2019-10-23丁少峰姚占海金占华
丁少峰,王 晶,姚占海,金占华,马 军
(平罗县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400)
前列腺疾病是中老年男性中的常见疾病类型,对不同前列腺疾病的明确诊断是进行规范治疗的基础,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前列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影像学诊断过程中对病灶区域供血情况的研究是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疾病的重要依据,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动态显示病灶区域供血变化,并根据SI-T曲线变化规律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本研究结合我院2014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回顾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对其鉴别诊断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最终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前前列腺增生50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8.93±4.18)岁;前列腺癌48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9.03±4.16)岁。不同前列腺疾病患者年龄满足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仪器设备:荷兰飞利浦核磁共振(MRI)诊断仪,型号为Achieva 1.5T,使用配套的体相控阵线圈实施检查,检查参数:矩阵为120×156,层间距0.4mm,层厚4mm,视野30~40cm,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包括矢状面、横轴面、冠状面,检查前告知患者需要充盈膀胱,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完成T1WI、T2WI等检查。通过初步检查确定出病灶位置,并向上、向下分别延伸1个层面,然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造影剂选择钆喷替酸葡甲胺,造影剂剂量为0.1mmol/kg,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快速团注,造影剂注射完成后进行动态MRI检查,扫描时间为4min,共获取15个动态,同时进行延迟扫描。
检查完成后绘制SI-T曲线,检查过程中确定出兴趣区域,通过系统自带的SI-T曲线进行绘制,绘制后获取峰值时间(开始扫描到强化峰值对应时间)、强化程度(峰值对应的信号强度与起始信号强度差值)以及强化率(强化程度/峰值强化所需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SI-L曲线中的峰值时间、强化程度以及强化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前列腺癌峰值时间小于前列腺增生,而强化程度、强化率高于前列腺增生,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SI-L曲线指标比较(±s)
表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SI-L曲线指标比较(±s)
images/BZ_105_177_2205_1202_2259.png前列腺增生 50 171.96±30.82154.89±34.68 3.06±0.39前列腺癌 48 96.28±19.36 236.48±59.96 5.64±1.17 t - 14.486 8.287 14.764 P -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前列腺疾病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较为常见,因为两种治疗策略不同,因而需要对其做出鉴别诊断,提高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
结合现有文献报道分析,前列腺癌是恶性病变,其病灶周边血流较为丰富,而前列腺增生病灶周边血流信号高于正常组织,但是相对前列腺癌较低,因而可通过血流信号所显示出的影像学资料差异进行诊断[2]。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是动态增强扫描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周边信号变化的一个过程,根据这种变化规律作为前列腺疾病良恶性诊断的依据[3]。结合研究结果,前列腺癌达到信号峰值所需时间较短,证实其血流信号更加丰富;强化强度以及强化率大于前列腺增生,证实前列腺癌检查过程中病灶区域的造影剂流入量更大,这与前列腺癌病灶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的特点相吻合。
随着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发展,除了磁共振动态增强外,有学者指出扩散加权成像也可用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4]。笔者认为后续应加大多参数诊断方面的研究,便于依靠多种检查策略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能够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