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骨质疏松症影像诊断效果
2019-10-23栗金波张红霞
栗金波,崔 潇,张红霞
(邯郸市第一医院纺医院区放射科 河北 邯郸 05600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累及到骶髂关节及脊柱等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脊柱强直或关节活动受限、畸形,同时长期炎症浸润致机体成骨作用减弱破骨作用增强;疼痛使得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活动减少,长期处于失用状态;使用抗炎镇痛等药物也可使钙吸收和骨代谢障碍,最终造成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近些年也越来越重视在影像诊断中早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是否有骨质疏松症,从而可以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提高疗效[2]。本文通过影像诊断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108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骨质疏松症的病人,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者进行骨密度等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入组标准:年龄20~40岁,符合1984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均无其他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为对照组(健康者)和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伴骨质疏松症者),对照组男79例,女29例,平均年龄(33.38±5.69)岁;观察组男70例,女30例,平均年龄(34.67±4.5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测试者进行骨密度(BMD)测定[3],对骨量减少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1.2.1 确定影像学测定方法[4](1)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目前较普遍使用的骨密度测定方法,操作方便且花费少、测定部位灵活、辐射量少、易于病人接受。通常用T值表示BMD测定值、骨峰值和正常值的关系,正常T≥-1.0S,低骨量T值为-2.5~-1.0S,严重骨质疏松症T值≤-2.5S且伴有1处以上骨折。(2)通过定量CT测量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密度,正常BMD>120mg/cm3,低骨量BMD为80~120mg/cm3,骨质疏松症BMD<80mg/cm3。(3)必要时通过定量超声测定法和动态增强MRI进行骨密度测定。
1.2.2 确定骨密度测定部位 详细询问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病史、发病年龄、疼痛部位、是否有BMD测定禁忌症等,对两组测试者确定测定BMD部位,通过对骶髂关节(股骨颈、三角区、股骨粗隆)和腰椎、胸椎等部位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不同部位骨密度数值,评价骨质疏松症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临床意义;通过比较观察组骨密度测定数值,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和年龄分布。评价标准:依据2007年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制定的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和定量CT法的BMD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较
比较两组参与骨密度测定者不同部位BMD数值,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和定量CT法测定观察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降低明显(P<0.05)。见表1、2。
表1 两组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定量CT测定法)(±s,mg/cm3)
表1 两组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定量CT测定法)(±s,mg/cm3)
images/BZ_71_177_315_2299_368.png观察组 108 129.4±5.7 134.6±6.3 130.7±9.6 128.6±7.4 131.1±8.7对照组 100 90.3±10.7 100.6±6.5 98.4±8.3 105.9±7.2 110.2±9.5 t-5.36 6.98 7.39 8.45 8.92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s,S)
表2 两组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s,S)
images/BZ_71_177_705_2299_758.png观察组 108 1.78±0.67 1.14±0.63 1.29±0.96 1.08±1.26 1.34±0.87对照组 100 -1.03±1.27 -0.86±1.65 -0.57±1.03 -1.57±1.12 -1.17±0.95 t-6.69 7.34 7.64 5.32 6.78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观察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和年龄分布
观察组中符合骨量减少诊断标准的病人为73例(67.6%),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病人为32例(29.6%),符合严重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病人为3例(2.8%);其中骶髂关节病人为81例(75.0%),腰椎65例(60.2%),胸椎23例(21.3%),骶髂关节和腰椎同时发生者为34例(31.5%)。骨量减少病人年龄分布在(26.41±4.26)岁,骨质疏松症病人年龄分布在(31.75±5.96)岁。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在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造成关节强直或畸形、疼痛,后期累及关节外大部分组织或器官,病人却往往忽视了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发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生活负担[5]。加强影像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伴骨质疏松的诊断是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明确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部位和不同时期的疾病进展,辅助治疗方案的确立[6]。本次研究通过和对照组的100例正常受测者进行对比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各部位发生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比率有所不同,骶髂关节和腰椎部位发生率分别为75.0%和60.2%,在临床中所占比例较大,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同时各部位的BMD数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应在临床中注意该部位的活动,防止发生意外导致骨折;发病年龄多分布在26.41~31.75岁,发病年龄年轻化严重,病人重视程度不足,应多加强临床指导。
综上所述,通过影像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伴骨质疏松的诊断,可以确诊骨量减少的好发部位和严重程度,从而加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