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9-10-22张龙芳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家审计大数据现状

张龙芳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审计职业化以及审计全覆盖的深入推进,如何利用大数据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本文从大数据在国家审计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阐述了我国大数据审计的现状以及为完善大数据审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  国家审计  现状  发展

一、大数据在国家审计中的重要地位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在经济、文化、医疗、政治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相关记录统计数据也同样快速增长,政府审计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审计必须依托数据来进行。如果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那么审计工作将进入“进不了门,看不了帐”的尴尬境地。在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促使国家机关审计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重视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二、大数据审计的发展现状

(一)人员素质方面

大数据背景下对于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审计、财务财会等专业知识,也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相应的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以及分析能力,因而其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任务比较繁重,审计人员很难抽出相应时间来对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学习,尤其对于审计业务骨干来说,更是如此。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对于计算机技术人才配备方面也存在不足也严重阻碍了大数据技术充分应用于审计业务。

(二)法律制度方面

大数据应用于审计业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规范信息化审计的相应法律法规却还是很少,因而如何促进大数据审计的规范化、制度化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大数据审计会涉及到很多敏感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运用会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因而就要求国家对大数据审计取证等进行立法层面的完善,从而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

(三)学术科研方面

大数据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因而我国在审计实践中把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审计实务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值得审计人员进行探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有效地促进大数据审计的发展。然而我国对于大数据审计的相关研究较少,大数据审计的理论探讨跟不上大数据审计实务的发展,因而加强大数据审计研究也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四)思维模式方面

一项新兴技术的有效运用更有赖于人们思维模式的变革。大数据技术对于各行各业的最显著影响就是带来了思维模式的变革。很多审计单位已经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其工作的方方面面,因而其必然会对我们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带来影响与冲击。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模式传统等严重阻碍了审计思维模式的变革。

三、完善大数据审计对策建议及发展方向

(一)促进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培养

审计工作是与数据紧密关关联的一份工作,适应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审计部门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传统审计业务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兼备的一批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审计人才。因而审计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去迎合这种趋势。一是要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系统性的组织一批业务骨干进行信息技术的业务培训,并将这种培训机制定期化、常态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审计人员进行轮训,进而使审计人员具有能够适应大数据审计趋势的复合型知识背景。二是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由于大数据审计背景下的数据海量化一定程度上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业务水平能力的要求。因而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相应复杂信息的分析能力从而有效的防控审计分析。

(二)加强大数据审计的制度化建设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家审计有利有弊,其一方面在强化审计职能、提升审计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加强制度化建设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一个有效措施。一方面,我国应在立法层面对大数据审计进行规范。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层面进行垂直型的立法完善,从而在立法层面的同时,结合各地区的相应特色进行适应于本地区的立法。且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在完善大数据审计立法的同时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技术的快速迅猛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各审计机关内部应当出台相应制度对大数据审计进行规范。相应制度的出台应当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上级机关出台制度的情况下进行。审计机关内部的相应制度应当尽可能做到细致化,从而提高其可操作性,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审计的发展。

(三)加大数据审计科研的投入

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大数据审计实践的发展。因而我国应当从科研院校到审计实务部门加强科研投入。一方面,科研院所的大数据审计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高度性,因而我国应当重视科研院所的大数据审计研究,多进行大数据审计科研的课题立项,并进行相应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审计实务部门与大数据的实际应用接触紧密,因而其更容易从实践中发现大数据审计的不足并对其加以完善,因而各审计部门应当对大数据审计的科研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引导审计思维模式的变革

传统审计模式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审计、财务财会等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在大数据审计背景下,海量信息要求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思路,构建审计数据分析方法,发现存在疑点,最终归纳出审计结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开拓思维,适应时代变化。传统的审计模式主要以现场审计为主,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数据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加强审计数据的收集与整合。

参考文献

[1]許金叶,许琳.大数据审计:物联网建设的制度保障[J].会计之友,2013(11).

[2]王国钧.政府统计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J].中国统计,2013(9).

[3]钱希憾.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M].江西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4]姜艳.关于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思考,2014年11月28日.

[5]张兆信.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5).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大数据现状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