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格里布:与世隔绝的“西方之岛”

2019-10-22颜士州

读者欣赏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沙漠

颜士州

非斯老城

巨人山下

突尼斯

非斯坐落在阿特拉斯山北部海拔410米的高地,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汽车在旧城门旁停了下来,我们迈步入城,穿行在迷宫般的狭窄街巷中。只见街巷两旁店铺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各色打扮的行人摩肩接踵。空气里飘散着羊皮制品味儿和崭新木器的油漆味儿,耳旁不时传来敲打铜、银、铁器的叮当声。街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露天供水站,过路人可随时喝到清凉的泉水。身穿阿拉伯长袍的农民,用泉水洗手洗脸,然后祈祷。导游告诉我,这里的地下筑有许多水管,直通河谷和山上,把水引下来。旧城的水管密如蛛网,通向每家每户的庭院,总长达70公里。水管全用石块砌成,有的引泉水,供饮用;有的引河水,供农田灌溉和作坊用水;还有专门用来排污水的。当我得知这些水管是第一个伊斯兰王朝初建非斯城时所设计的,感到非常钦佩。

我们路过卡鲁因清真寺——卡鲁因大学的一部分。卡鲁因大学初建于公元859年,比历史悠久的英国牛津大学还早390年。在大学图书馆,我们遇到一位摩洛哥学者,他正在研究一部7000多页的诗集。导游说,这部诗集是12世纪一位阿拉伯名医写的,他将各种疾病及处方写成诗,流传了下来。

城北的古城堡是古代王宫,现在仍保持着原样,辟有陈列室,陈列着许多文物,其中还有中国古代传入摩洛哥的文物。

阿尔及尔

阿尔及尔

登上非斯最高处,古城景色一覽无余:近处的橄榄树郁郁葱葱,远处琉璃瓦顶的宫殿散落在阿拉伯式建筑群中,造型奇特的清真寺多得数不清,真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古城。

白色的城

参观了非斯古城后,导游陪我去邻国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游览。

阿尔及尔是一座依山傍海的美丽城市,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白”:一幢幢白色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浪起伏的树丛中;一辆辆白色的小汽车,行驶在平坦的大街上;一群群穿着白色衣服的行人,漫步在林荫道上;就连国旗也主要是由白、绿两色组成。难怪人们把这座城市称为“白色的城”。

迦太基

这里的海滩和山坡上种满了松树、雪杉和挺拔高大的枣椰树。每座住宅都被浓绿拥抱着,宽敞而整洁的街道两旁,隔不多远就有一座漂亮的街头公园,儿童在嬉戏,老人在休息。天空蓝得那样可爱,空气里散发着花草的芳香,气候宜人。阿尔及利亚自北向南可以划分为地中海沿岸平原、阿特拉斯山地和撒哈拉沙漠三个自然带。阿尔及尔就在地中海平原的中段,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沿海有一种叫木栓栎的树,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长着很厚的树皮。酒瓶上的软木塞就是用这种树的皮做成的。我们特地去看了采下来的木栓栎树皮,阿尔及利亚的朋友说,木栓栎的树皮随采随长,对树木无损害。

在非洲,阿尔及利亚是仅次于苏丹的第二大国。它的国土90%以上是沙漠,正像埃及依赖尼罗河三角洲一样,阿尔及利亚的农业全仰仗地中海沿岸平原。这窄窄的平原物产丰富,尤其盛产水果,这里的葡萄酿成的酒还向盛产葡萄酒的法国出口呢!

古文明的橱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公布的首批文化与自然遗产有三处就在突尼斯,因此,我决定去突尼斯看看,并从那里深入撒哈拉大沙漠。

在拥有200多处古建筑遗址的突尼斯,迦太基被称为地中海沿岸各种古文明汇集的橱窗。

来这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涌向宏伟的迦太基博物馆,有的专心致志地研究石碑、石柱和雕像,有的对各种古建筑的断垣残壁感兴趣。而我则对那些五彩缤纷的镶嵌画很有兴趣。据说,这些用小石块拼成的“画”,在许多突尼斯人家里如同地毯一样普遍。历史学家研究突尼斯还是从镶嵌画开始的。

突尼斯镶嵌画

艾利占竞技场遗址

在古罗马竞技场遗址附近,突尼斯考古学家发现一尊洁白的赛马骑士大理石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一位考古专家说,从雕像可以知道,早在古罗马时期,当地人就十分喜爱各种竞技活动了。

回到突尼斯城以后,我参观了巴尔杜博物馆。这儿珍藏着突尼斯各个历史时期的镶嵌画,金碧辉煌,令人赏心悦目。每一幅镶嵌画都有自己的主题,都包含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沙漠之门

“沙漠之门”就是进入沙漠的门户,在马格里布三国都有。我从突尼斯城来到突尼斯南方的沙漠之门——杜兹镇。

撒哈拉沙漠

在这里,游客们租用骆驼作为交通工具。骆驼既耐渴又耐劳,被称为“沙漠之舟”。在租骆驼的时候,一位中年人认出我是中国人,他高兴地握着我的手,并做自我介绍。他姓严,是从中国台湾来非洲考察生物资源的,已经几次深入大沙漠了。

我们进入茫茫沙海以后,严先生说,撒哈拉并不全是眼前这样的沙海,有好多地方是光秃秃的石头荒漠。在阿拉伯语中,“撒Ⅱ合拉”就是“火荒漠”的意思。说着,我们来到一座大沙山顶部,放眼望去,只见无边沙海仿佛波涛滚滚,连绵起伏,雪白的云母片在黄沙中闪闪发光。不一会儿,狂风突起,飞沙铺天盖地袭来,鼻孔、耳朵和衣领里全灌满了沙尘。幸好,不一会儿就风平沙静,但太阳似乎比刚才更加烤人。

我晃了晃水壶,水早喝光了。亏得严先生带的水多。半壶水下肚,汗似乎多了些,但终究比不上蒸发的速度。在沙漠中旅行,常常看到灵活的小动物在面前一窜而过,然后钻入一个不显眼的地洞。地下又阴凉又安全,就连沙漠区的柏柏尔人也喜欢住在地下。我们参观了柏柏尔人的井坑式住宅:在一个个大井坑底部,中央是一片空地,好比一般住宅的“天井”,井壁四周是舒适的房间,人踏木梯出入井坑。在撒哈拉沙漠边缘,这样的住宅不仅可避免风沙袭击,而且冬暖夏凉,适宜储存粮食。

严先生告诉我,数千年前,荒凉、灼热的撒哈拉曾是肥沃的草原。撒哈拉由一片肥沃的草原变成大沙漠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迁,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人们不了解自然规律,盲目地放牧、种植庄稼,破坏了自然植被,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如今全球都在开展植树造林,这对于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沙漠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埃及球迷:是否支持宿敌?
走进沙漠
阿尔及利亚宣布销毁全部杀伤性地雷
穿越沙漠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