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研究 *

2019-10-22

阴山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平均工资社会保险养老金

孙 丽 娟

(包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老龄化问题的凸显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社会保障水平高低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水平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就相对高,社会保障水平低,则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及衡量标准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

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在不同版本的书籍中表述不同,但概括较为全面的是李珍主编的《社会保障理论》的版本。书中认为:“在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从其属性上分析,它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范畴。”[1]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对性纵向分析是指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对性,横向分析是指与同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对性以及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对性。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衡量标准

考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方式众多,但由于出发的层面不同,公式中参考的量也不同。从公民个人层面出发,考量公民在企、事业单位退休后的待遇水平时一般采用“社会保障水平=受益给付÷社会工资”的方式进行计算。“收益给付”是指能得到的经济补偿。这里的“社会工资”则是指社会平均工资,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化指数。

二、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

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更加突出公民个人切实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状况,因此思考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应该更多的从公民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研究。

(一)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

1.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完善。我国对社会保障十分重视,《宪法》这种国家根本大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的保证下,在不违背《宪法》和《社会保险法》精神的前提下,2016年2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第6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举措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有法可依。这使个人社会保障水平从法律上多了一层保障,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可以起到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作用。

2.社会保险收支的稳定性。从社会保障支出中近五年的社会保险支出来考察社会保障水平,可以从下图思考。

图1 近五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从近五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数值逐年攀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从2013年的35 253亿元到2017年的67 154亿元,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也随之增加,由2013年的27 916亿元发展为2017年的57 145亿元。不仅收支数值逐年攀升,近五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均有结余,体现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稳定性。社会保险事业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稳步前行夯实了基础。提升社会大众对实现“老有所养”的信心。

3.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攀升。为清楚地表现出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以如下表格的形式整理近五年数据。

表1 2013—2017年财政预算内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一览表 单位:亿元

注:2013年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14》,2014—2017年数据根据财政部网站“2014—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相关数据整理计算;(2)历年各项目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历年各项目社会保障支出数额/财政支出×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7年社会保障支出在全国财政总支出中的增长率波动较小。中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逐年增加的发展态势是有目共睹的。由于“十九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以及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等原因,社会保障水平有了跳跃式的增长。从财政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预算支出决算表中我们清晰的看到,截止2017年,社会保障预算支出为22 521.29亿元,占全国财政预算支出的11.56%,而实际支出则高于预算支出2 090.39亿元,可见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

我们不难发现十八大以来对于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始终围绕在10%以上,波动不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此来看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正逐步形成。随着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社会保障水平也会逐步呈现出稳定、有序的发展态势。

(二)个人收益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

个人收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此处的个人收益是指在岗时期的工资收益。衡量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由企、事业从业人员在岗时期的工资收益直接决定。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基本养老金数额的高低来体现,而基本养老金的高低同个人收益密切相关。

个人收益直接决定着企业员工退休后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基本养老金的计算中可以清晰的表现出这一特点。在同一地区若一企业员工甲在职时个人的工资收益为5 000元,那么相对应的企业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9%即950元,在个人账户中员工个人也要缴纳本人工资的8%即400元。那么除去国家社会统筹的部分,甲每月所缴纳的基本养老金即为1 350元。而同为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乙在职时个人的工资收益为3 500元,那么相对应的企业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9%即665元,同时在个人账户中员工个人也缴纳了本人工资的8%即280元。那么除去国家社会统筹的部分,乙每月所缴纳的基本养老金即为945元。在甲、乙两员工分别缴纳满十五年后甲乙两人基本养老金的数额就存在巨大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个人收益直接决定着个人社会保障水平,在职时个人收益越高,那么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中累积的数额就越高,与此相对应的退休后在除以余命年后每月所得的退休工资也就越高。当然这其中还受着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社会平均工资的数值也参差不齐,而社会平均工资是影响基础养老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地区的发展状况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导致不同地区企、事业职工的收入大不相同,差异明显,同时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各个地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数量也大不相同。研究地区的发展状况对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需要借助社会平均工资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

在基本养老金的计算过程中不能忽略的是对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不同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不同就从侧面反映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影响着个人社会保障水平。具体由如下数据体现。

表2 包头市和上海市近五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一览表 单位:元

注:数据由包头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不同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不同归根结底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所致。以上海市和包头市两个不同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为例,从2013年开始,上海市属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属于发达地区。包头市则是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从表中也可以清晰看出,自2013年到2017年上海市的社会平均工资始终高于包头市。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地区间的差距逐渐加大。2013年上海市的年社会平均工资高于包头市7 335元,到2017年这一数值扩大到15 876元,领先的年平均工资数额扩大了一倍多。不考量地区消费水平等因素,单从数字出发思考数字背后代表的意义实质上就是两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造成了这一差距。社会平均工资的巨大差距代表着上海市和包头市的企、事业员工在退休后所享有的个人社会保障和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从基础养老金的角度计算,同层次的企、事业退休职工中,上海市的离退休人员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要高于包头市的离退休人员。

对比不同地区社会平均工资可以看出,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个人社会保障水平。引入社会平均工资这一介体,三者之间互联互通,即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越好,社会平均工资也会相应提高,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使社保缴费基数得以提升,为提高个人社会保障水平奠定基础。类比可得,社会保障水平高低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的再生产,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地区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个人社会保障水平。

(四)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其他因素

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是多元的,除了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个人收益以及地区发展状况对其产生巨大影响,还有其他因素对其共同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1.单位收益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单位效益的好坏对员工个人收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在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即社会统筹这一部分中的资金来源由国家和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相应数值组成。那么企业的效益就对基本养老金的影响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基本养老金由国家、企业和员工个人三部分共同缴纳,而企业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金高达总数的19%。企业效益好就能保证企业有资金为员工按时缴纳养老金。第二,单位收益好与之相对应的员工的工资就高,员工个人收入高就代表着个人账户需要缴纳的8%数额会增多。以此保证了员工退休后的社会保障水平。由此来看,单位收益影响着个人社会保障水平。

2.工龄长短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工龄实际是指员工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并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取得相应工资的工作时间。养老金本着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来保障职工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个人累计缴费年限越高,则计算的基本养老金越高。也就可以理解为工龄越长,与其相对应的企、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所享受的个人社会保障水平越高。

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它是由多元的影响因素合力发挥作用后在实际社会保障水平上的一个具体表现。本文从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入手,从不同方面论述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不难看出,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国家相关的制度政策、地区的发展状况、企事业单位的效益、个人收益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研究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平均工资社会保险养老金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社会保险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