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丘山景区古树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2019-10-22高洁
高 洁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古树是云丘山景区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被称为“绿色活文物”、“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无价之宝。从生态角度看,古树名木多为珍稀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经济角度看,古树名木是森林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开展森林康养、提升景区品质、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价值;从科研角度看,古树名木是在古代生态环境中生存、繁衍的植物群体中的幸存者。对古树进行调查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基础工作。笔者通过对云丘山景区古树名木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景区内古树名木的资源总量及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对策,以期为景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参考。
1 景区概况
1.1 地理环境
云丘山位于吕梁山南端汾河的夹角地带,总面积210 km2,最高海拔1 629 m.境内山岭重叠、沟壑纵横,多坡地、少平川,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景区位于临汾市乡宁县与运城市稷山县、新绛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83°~110.90°,北纬34.95°~35.97°.
1.2 气候特征
云丘山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爽凉,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0 ℃左右,1月平均气温-6 ℃,7月平均气温29 ℃.年降水量600 mm,无霜期150 d.
1.3 植物资源
景区植物资源丰富,以林、草、药为主。主要树种有国槐(SophorajaponicaLinn)、柿树(DiospyroskakiThunb)、梨树(Pyrus, i, f.)、核桃树(Juglansregia)、皂荚(Gleditsiasinensis)、香椿(Toonasinensis)、臭椿(Ailanthusaltissima)、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楸树(CatalpabungeiC. A. Mey)、光叶榉[Zelkovaserrata(Thunb.) Makino]、杨树(PopulusL)、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等。稀有树木有翅果油树、七叶树、葛萝槭、四照花等,农业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黍、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油料、甜菜、麻类等,野生药材有党参、猪苓、连翘等近百种。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详细调查云丘山景区古树树种构成情况,记录每株古树的树种、地点、树龄、树形、长势、立地条件、经纬度、海拔等,并拍照。
2.1 云丘山景区古树树种构成
云丘山景区古树树种构成情况见第42页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云丘山景区古树树种组成多样,有国槐、柿树、皂荚、香椿、臭椿、辽东栎、楸树、榉树、朴树、泡桐、槲栎、栎树、侧柏、桃叶卫矛等,涉及14科16属22种,共454株。其中,古树群5处,共53株;散生古树401株。一级古树21株,占总数的5%;二级古树54株,占总数的2%;三级古树379株,占总数的83%.数量居首位的是楸树,共146株,分布最广,约占总数的32%;其次是柿树109株,侧柏64株,分别占总数的24%和14%.1 000年以上的古树有9株,分别是7株国槐和2株侧柏。其中,树龄最长的是槐树,隋槐树龄逾1 400多年,还有唐代、元代、明代的国槐。此外,还发现了榉树、楸树等山西省境内稀有树种。最珍贵的古树是榉树,榉树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榉树多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我省分布极少,所以甚为珍贵。
表1 云丘山景区古树树种构成情况 株
2.2 云丘山景区古树群情况
云丘山景区古树群分布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云丘山景区古树群共5处53株,其中,二级古树30株,三级古树23株。从树种看,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利用价值和美好寓意。从现存的古稀树木可看出,95%以上是人工栽植,栽植地点多在村庄、庭院、古驿道、路旁、古庙宇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加之多为单独栽植,每株树占有较大的空间,营养面积大,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有利于古老树的生长。
2.3 云丘山景区古树分级
云丘山景区古树分级情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云丘山景区454株古树中,一级古树21株,二级古树24株,三级古树356株。
3 保护与管理对策
3.1 多方筹资
表2 云丘山景区古树群分布情况
表3 云丘山景区古树分级情况 株
云丘山古树分布范围广且十分零散,日常管护任务较大,管护人员不足、经费缺乏。应充分挖掘古树的生态旅游价值,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坚持以游养管,在旅游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古树名木保护。提倡社会化管理,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承担养护责任。开展古树认养活动,凡参与古树认养的单位和个人,经认养人同意后,签订《古树认养协议书》并加挂认养标识牌,注明认养。设立古树名木保护资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和力量,接受国内外的资助、捐赠、馈赠等,利用公益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关心绿化和生态建设,助力绿色公益,从而推动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3.2 巡查管理
派专人对古树进行巡查管理,并责任到人。及时掌握古树生长情况,建立健全每株古树档案的文字及影像资料,科学、及时记录并掌握每株古树的长势、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情况,为古树的保护与复壮提供指导作用。
3.3 加强培训
积极邀请专家进行定期会诊、总结,讲授《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程》和古树保护案例,对濒危古树进行现场勘查和会诊,及时实施抢救性保护和复壮措施。多渠道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规范和提升,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古树名木复壮。对游人集中、易遭破坏的古树,应及时清理其周边杂物,设围栏保护;对主干中空或主枝死亡导致树冠失衡、倾斜、有可能发生折断或倒伏的古树,加强支护、支架支撑或拉线,结合实际设置保护措施;对中空或树洞及时进行修补,防止雨水浸入引起腐烂;对易受病虫害侵袭的古树,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对树势衰弱的古树,正确判断其原因,制定合理的复壮技术方案。
3.4 强化宣传
保护古树名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力度,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一是印发科普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法律。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的有关内容,不断增强全民保护古树的自觉性。三是在景区设立保护古树名木的警示牌,让保护古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四是编辑出版《云丘山古稀树木》,积极引导人们关注古树、保护古树。此外,还可拍摄《古树名木》专题片,系统宣传有关保护古树名木的内容,建立标本馆、实物展览馆,倡导游人保护古树,宣传古树。
3.5 开发资源
对稀有树木进行调查,如,翅果油树、七叶树、葛萝槭、四照花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开发。如,山西独有的翅果油树是1种木本油料树种,种仁粗脂肪含量46.58%~51.46%,脂肪酸中含有45.2%的亚油酸,是经济、观赏、科研价值很高的稀有树种,应严加保护,同时扩大其种群。
开展调查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云丘山古树名木资源,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以及制定景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对推进美丽山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传承和弘杨古树文化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