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9-10-22崔雪莲

智慧健康 2019年27期
关键词:聚体氢氯吡格瑞洛

崔雪莲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 心内科,甘肃 武威 733000)

0 引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化的治疗方法,运用导管技术,实现狭窄、闭塞的冠状动脉功能改善,避免心肌缺血、缺氧等病情。因介入治疗对患者机体存在扰动,可能导致栓塞、凝血异常等问题。分析认为在介入治疗方案下给予药物,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我院就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研究,所获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 例。对照组:男30例,女21 例,年龄48-72 岁,平均(63.3±4.8)岁。病程1-8 年,平均(4.0±0.6)年。观察组:男31例,女20 例,年龄47-71 岁,平均(63.2±4.8)岁。病程1-87 年,平均(4.1±0.5)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介入治疗前,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 056410;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300 mg(急诊为600 mg),另服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 080078;德国拜耳公司)300 mg,给药方式均为口服,一次性服用。术后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口服,一次性服用。观察组行替格瑞洛治疗。介入治疗前,给予患者替格瑞洛180 mg(国药准字J20 130020;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阿司匹林与对照组用量相同,给药方式均为口服,一次性服用。术后替格瑞洛用量为90 mg,口服,每日两次。阿司匹林与对照组用量相同,口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另对比两组D-2 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其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统计范围为术后7 d。

2 结果

2.1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见表1。

表1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n,%)

2.2 两组D-2 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

观察组D-2 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低,见表2。

表2 两组D-2 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s)

表2 两组D-2 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s)

3 讨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硬化型心脏病,患者冠脉中血流态势不佳,血管腔狭窄,可见血氧供应异常、绞痛等症状。此前各地多强调以药物进行冠心病治疗,介入治疗模式引入后,其理想的效果很快得到重视。介入治疗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其对冠脉的扩张作用为物理性,通过导管直接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动脉血管腔,以实现对患者的急救、症状缓解。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血栓、心绞痛等问题,此前学者分析发现,以硫酸氢氯吡格雷为核心药物进行控制,上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约在10%-15%之间[1]。另有学者研究发现,给予患者以替格瑞洛为核心的药物治疗方案,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以上,患者的D-2 聚体、血小板聚集率控制情况也更为理想[2]。我院研究结果与此接近,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1.76%。观察组患者D-2 聚体水平为(0.16±0.03)mg/L,血小板聚集率为(27.4±8.3)%,也均低于对照组。

从药理作用上看,硫酸氢氯吡格雷作用于患者机体后,可实现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这种抑制依托对二磷酸腺苷活动来实现[3]。研究证明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后,可导致蛋白质复合物的活化,当其作用得到控制后,蛋白质合成物的活性也得以降低。此外,硫酸氢氯吡格雷能够在血小板扩增的过程中,通过释放ADP 进行该作用的阻断,激动剂对血小板聚集的诱导作用得到抑制。值得注意的是,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损伤,对患者机体也会产生扰动作用。替格瑞洛属于环戊基三唑嘧啶的一种,为二磷酸腺苷的受体抗结剂,该药物的作用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并不相同,但在作用结果上带有相似性,可对血小板的异常聚集进行抑制,这种抑制带有可逆性,不会改变血小板的信号传递、构像特点,这使其能够在保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目标的扰动,保证用药安全性。介入治疗前后,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都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血栓等问题的发生率,但替格瑞洛的安全性理想,能够进一步降低心血管问题的发生率。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应重视对禁忌症的分析,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替格瑞洛过敏问题,用药前首先应排除对应患者,此外,颅内出血患者、病理性出血患者、肝脏疾病患者,不可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替格瑞洛也不可与奈法唑酮、克拉霉素等药物联用[4-6]。

综上所述,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相比,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提供替格瑞洛,有助于控制患者凝血指标,并避免各类心血管事件,可推广。

猜你喜欢

聚体氢氯吡格瑞洛
PET熔融缩聚与溶液解聚形成环状低聚物的对比分析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川崎病患儿血清学D-2聚体与C反应蛋白表达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的制备及部分催化性能研究
以粗孔微球硅胶为核芯的交联酶聚体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