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添动能 精准发力促提升
2019-10-22邓九胜史黎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
邓九胜 史黎明 庄 丹/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
2019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攻坚冲刺之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期。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压舱石”,以市场需求为“导航灯”,按照“绿色生态农业、自然休闲旅游、美丽幸福乡村”的功能定位,以全区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用改革创新添动能,以精准发力促提升,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点定位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以“一个平台”为抓手,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组建江苏省鱼米之乡研究院有限公司,吸引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扬州大学等院校农业类高端人才,领衔水稻、河蟹、茶叶品种选育和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集聚科教资源,弥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短板”,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三大片区”为重点,激活发展动能。一是合力建设“生态农场”。做好黄金软米生态大农场建设前期工作,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全力争取项目扶持,着力招引“三资”投入,探索集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二是强力创建“省级示范”。按照“一核、一带、两基地”的框架布局,三年投入超亿元,高标准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集聚特色产业集群,厚植产业发展优势,致力冲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三是倾力打造“数字化渔场”。高标准、快速度推进数字化渔场1100亩核心区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总面积6000亩,集生态养殖、出口示范、渔民创业、科普展示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蟹业产业园区。
坚持点面结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激活土地能量。巩固、运用、提升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达到70%,新增流转地面积1万亩。引导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试点抵押贷款工作,积极防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风险;释放土地能量,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好公路建设和城际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
突出赋权利民。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力争90%的村(社区)2019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点培育经济发展符合条件的村(社区)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年内新增农村股份集体经济合作社5家,总数达12家。逐步探索完善财务管理、股金分配、职能分工等制度,强化运营监管,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作用。
推进产权交易。按照“五有标准”,提升基层交易站软硬件建设。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合作,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常态化监管。坚持公开透明、自主交易、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在推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完善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村产权交易特点的市场形式、交易规则、服务方式和监管办法。
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提升品牌效益
完善品牌基础体系。在全产业链扎实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借助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手段,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借力高端专业机构,用系统思维策划“长荡湖大闸蟹”品牌全产业链提升方案,为长荡湖大闸蟹产业提供品牌建设的行动纲领、战略设计。
构建品牌培育体系。持续扩大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目录队伍,启动“金坛标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充分挖掘整合资源,凸显区域特色优势,做大做强品牌方阵,推动区域公用品牌“母子双商标战略”落地见效。
健全品牌推介体系。推进市场经营主体与京东超市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政府+京东+农企(合作社)”的合作模式,重点推送长荡湖大闸蟹、金坛雀舌茶、金坛标米等金坛名特优农产品。持续办好一系列农业特色节庆,综合利用全媒体,持续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坚持精准施策聚力打赢攻坚战
狠抓精准扶贫稳增收。坚持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村级组织创收能力为重点,鼓励多村协作,多元筹集资金,实现异地发展和抱团发展。完成“一对一”帮扶责任体系建设,到年底前实现前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积极探索村企联盟美丽牧场、一产物业经营等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力争使第五轮经济薄弱村稳定收入达80万元以上。
狠抓集体经济促壮大。充分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因地制宜引导各地采取资源开发利用、统一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异地置业等多种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在坚持集体资金“三权不变”原则下,鼓励村集体将闲置资金规范出借到区、镇两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力争全区村集体总收入年增长率达8%。
狠抓环境整治惠民生。全面完成“263”专项行动年度目标和中央、省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以治理农业废弃物为重点,积极配合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动,合力提升农村内在品质和外在颜值。□
江南农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