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三农”工作的根本标准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

2019-10-22杨时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群众

杨时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江阴市长江村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收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领域的细化具体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纵观全书通篇贯穿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三农”的深厚情怀,宣示了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指明了方向。全体“三农”战线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努力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把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收入水平有没有提高,这是农民提高获得感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能建立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的基础上。近年来,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增幅连续九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绝对差距仍在持续拉大,城乡居民收入比仍然较高,2018年为2.26:1。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三农”干部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责任扛在肩上,在发展乡村产业、推进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中,都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要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低收入人口的收入,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全部达到6000元以上。要创新思路举措,更大力度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指导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意休闲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服务业、乡村手工业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产业增收潜力。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办好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打造一批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新农民新主体创业增收。深化农村改革,高质量做好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金融制度改革等,发展合作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聚焦提升农村民生水平,让农民群众的生活美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人居环境等,是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由于各种发展要素长期从农村流向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更多地聚焦城市,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三农”发展的突出短板。对这些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服务水平作为重要职责。要贯彻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系统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整治等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扩大轮作休耕范围,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抓好苏北农房条件改善,科学布局村庄空间和产业发展,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三年完成30万户,把集中居住点建成美丽宜居乡村。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提升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水平。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促进信息、电网、物流等基础设施更广范围、更高水平向乡村延伸,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差距,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

聚焦解决揪心事烦心事,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护起来

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维护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体现。“三农”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对象是农民,主战场在农村,要主动当好农民权益代言人,自觉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让农民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农民群众过得舒心。深入开展农村扫黑除恶,坚决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打击防范农村黑恶势力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操纵和经营“黄赌毒”等,净化农村政治生态。加强农村市场管理,防范假劣农资、假劣消费品下乡,净化农村市场环境。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大农村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对侵害农民权益的事,要坚决制止,及时提供技术服务、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依法维权,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认真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获得最大的政策红利。涉及到农村改革、农村土地征迁、农业农村政策意见制定等方面,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把农民群众获得最大收益放在首位,推动各方面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向农民倾斜。

聚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乡村文明新风尚树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风文明程度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群众满不满意、幸不幸福,是乡风文明程度最直接的体现。这些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农村留守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等多方面原因,还存在不少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天价彩礼、散埋乱葬、宗教盛行、攀比炫富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注重典型引导。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大力推广“马庄经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入手,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持续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优秀基层干部等“新乡贤”,深入挖掘报道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感染人的农村故事。注重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诚信建设,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注重基础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新建、改造、置换等方法,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努力实现“文化活动人人参与、文化产品送到身边、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成果人人共享”,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注重体系建设。高质量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群众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