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框中蜂群自然营巢的调查与分析

2019-10-22秦汉荣廖权茂朱桥记朱志强

中国蜂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群势巢脾蜜粉

秦汉荣 孙 甜,2 廖权茂 朱桥记 朱志强 │文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蜂指导站,南宁 530021;2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南宁 530021;3 阳朔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阳朔 541900;4 阳朔县朱桥记蜂业专业合作社,阳朔 541900;5 阳朔县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阳朔 541900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Fabricius,简称中蜂),为我国本土蜜蜂品种,是我国饲养的主要品种之一,传统中蜂养殖主要采用原巢饲养法(泛指蜂巢内巢脾上沿固定在巢内顶部,无法逐脾移动,生产蜂蜜时必须把巢脾从巢内切割后才能将蜜取出的养蜂方法)。20世纪初,西方蜜蜂开始进入我国[1]。随着西方蜜蜂的引进,活框蜂箱和活框饲养技术传入我国,中蜂也开始采用活框技术饲养,逐步告别“毁巢取蜜”的生产方式,中蜂饲养技术水平和蜂蜜质量不断提高。然而,随着西方蜜蜂的大量饲养,原来一家独大的中蜂,在蜜粉植物资源竞争、专业养蜂者对蜂种的选择上,面临西方蜜蜂的挑战:在平原地区,中蜂逐步处于劣势,中蜂的分布已逐步退缩到山区地带或以零星蜜粉源为主的丘陵地区。尽管如此,由于中蜂为本土蜂种,经过长期进化,它与当地蜜粉源植物资源、气候条件、蜜蜂天敌等高度适应,在广大山区,西方蜜蜂还无法完全取代中蜂,中蜂仍然是山区定地养蜂的优选蜂种。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具备养蜂条件的地区纷纷把养蜂作为群众增收的产业或措施来抓,在广大山区迎来了发展中蜂的好时机。然而,定地中蜂该如何发展、怎样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在广西阳朔县对一群16个月“未人为干预”的“活框饲养”中蜂群及当地养蜂资源等进行调查,当地蜜粉源植物资源、蜂群群势周年消长规律以及蜜蜂营巢等,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调查地点、对象与方法

1.调查地点

广西阳朔县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白沙镇腊树底养蜂基地。该基地以饲养意蜂为主,意蜂在基地饲养时间半年左右(度夏和繁殖);基地内常年定地饲养中蜂15~20群。

2.调查对象

一个16个月未“人为干预”的“活框饲养”中蜂群(自2017年7月开始未实施饲养管理);基地周边蜜粉源植物;当地养蜂户。

3.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观察“蜂巢”结构、蜜蜂护脾以及卵、未封盖幼虫、封盖子等情况;测量各巢脾尺寸、蜂群群势和群内贮蜜;勘查基地周边蜜粉源植物,了解蜜粉源植物花期、花蜜、花粉以及蜜蜂采集利用情况;走访养蜂户,了解中蜂群势周年消长特点和养蜂生产情况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2018年11月9 ~10日,对蜂群开箱调查,并在基地周边对蜜粉源植物进行实地勘查,走访养蜂户,结果如下:

1.活框蜂箱调查结果

饲养中蜂的活框蜂箱为阳朔县当地意蜂养殖者普遍采用的蜂箱。

蜂箱内围尺寸(长×宽×高):465mm(含L形框槽为485mm)×370mm×260mm;巢框内围尺寸(长×高):420mm×200mm;巢框外围尺寸(长×高):440mm(含框耳为480mm)×232mm;巢框上梁尺寸(长×宽×厚):480mm×27mm×22mm(框耳厚10mm)。

2.蜂巢调查结果

(1)蜂巢结构。蜂巢由活框区巢脾和自然营巢区巢脾组成,两区之间有一厚约10mm的隔板隔开,自然营巢区巢脾均修造于蜂箱副盖纱网上。整个蜂巢共有巢脾15张,其中:活框巢脾2张,自然营巢无框巢脾13张(详见图1)。

图1 蜂巢结构

在活框区,蜜蜂在巢框内除了距下梁有约1cm的空间不造脾外,巢脾修造到边到角,比较整齐。活框区巢脾的贮蜜巢房加高明显,隔板向活框区一侧有赘脾,且贮满蜂蜜。隔板与巢脾间的间距约22mm,较单蜂路6~8mm和双蜂路10mm[2]都大1倍以上,这可能是蜜蜂修造赘脾的主要原因。

在自然营巢区,3~9号巢脾相互平行,10~15号巢脾朝巢门方向呈发散状,各巢脾间均留有蜂路;10号巢脾有随着巢区扩大而逐步加长的迹象,并将自然营巢区一分为二;自然营巢区整体形状近似半球状。蜂巢中除3和4号巢脾为全封盖蜜脾外,其余巢脾均有贮蜜区、贮粉区和子区(泛指卵区、未封盖幼虫区、封盖子区),贮蜜区普遍位于各张巢脾的上部,各巢脾的贮蜜区高50~200mm不等,大部分贮蜜巢房已封盖;子区中,卵区、未封盖幼虫区、封盖子区基本成片;贮粉区位于贮蜜区和子区之间,活框巢脾中的贮粉区明显大于自然营巢区巢脾中的贮粉区(单脾比较),活框巢脾中的子区也比自然营巢区巢脾的子区大(单脾比较),巢脾中的贮粉圈大小是否与该脾中的子圈大小有关有待进一步观察。自然营巢区中,单张巢脾最长280mm,最高240mm。

在活框区和自然营巢区均没有发现蜜蜂“咬”脾现象,箱底洁净,无明显块状蜡渣。巢内发现有几只雄蜂,未发现雄蜂封盖子脾、台基和王台。

(2)巢脾厚度。自然营巢区封盖蜜脾厚度25~29mm,平均26mm;工蜂封盖子脾厚度22~23mm,平均23mm。

(3)巢脾中心距。自然营巢区巢脾中心距30~35mm,平均32mm。

(4)蜂路。在自然营巢区,贮蜜区脾间蜂路5~10mm,子脾区脾间蜂路8~10mm,下蜂路25~30mm。下蜂路大小为估算值。

下蜂路=蜂箱内高+副盖框条厚-巢脾高=260+10-240=30(mm)

(5)巢脾总面积。整个蜂群巢脾总面积(双面)13402cm2,其中:活框区巢脾面积(双面)3192cm2,自然营巢区巢脾面积(双面)10210cm2。

(6)蜂群群势。本次调查未进行蜜蜂称重,蜂群群势是根据开箱时蜜蜂护脾良好,参考养蜂生产“蜂脾相称”的管理经验,通过巢脾总面积计算,若按郎氏十框箱的巢框(内长42.8cm,内宽20.2cm[3])计算,蜂群群势约8框蜂。

蜂群群势=巢脾总面积÷(2×巢框内围面积)=13402÷(2×42.8×20.2)≈7.75≈8(框)

(7)群内贮蜜。整个蜂巢贮蜜约10.2kg,其中:活框区贮蜜4.8kg,自然营巢区贮蜜5.4kg。巢内蜂蜜基本为封盖蜜,浓度41.5波美度。

3.蜜粉源植物调查结果

表1 主要蜜粉源植物

表2 优势蜜粉源植物

在基地周边(调查半径约2500m,最大半径不超5000m)对蜜粉源植物进行了实地勘查,结合2015年3月~2018年8月在该基地周边开展蜜粉源植物调查的结果,该基地周边蜜粉源植物有芸苔(俗称油菜)、柑橘、十月橘(俗称沙糖橘)、板栗、金橘、黄荆(俗称荆条)、老虎刺(俗称猫爪刺)、盐肤木(俗称五倍子)、龙须藤(俗称九龙藤)、菟丝子(俗称无根藤)、玉蜀黍(俗称玉米)等120多种,隶属56科95属,其中主要蜜粉源植物7种(详见表1),优势蜜粉源植物16种(详见表2),辅助蜜粉源植物96种,有毒蜜粉源植物1种(博落回)。既有经济作物类蜜粉源植物,也有分布广泛的野生蜜粉源植物,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可出产的商品蜂蜜主要有柑橘蜜、金橘蜜、九龙藤蜜、百花蜜等。

4.自然中蜂群群势周年消长规律调查结果

据当地养蜂师傅介绍,阳朔县白沙镇中蜂繁殖有两个主要阶段,即春繁和秋繁,定地中蜂群势在一年中变化明显。

白沙镇当地中蜂春繁一般自1月下旬~2月初开始,始繁群势多数为2~3框蜂,4月群势达到高峰,达8框蜂或更大,春繁自然分蜂常发生于清明节前后;这一时期主要采油菜、蓝花子、萝卜、稻槎菜、柑橘等,可出产柑橘蜜、百花蜜;进入夏季后,主要采板栗、乌桕、金橘、黄荆等,可出产金橘蜜、百花蜜;6月下旬或7月初蜂群进入度夏期,度夏后期部分蜂群群势会降到3~4框蜂;8~10月蜂群进入秋繁期,主要采老虎刺、盐肤木、龙须藤、玉蜀黍等,9月中下旬群势达到高峰,可达8框蜂或更大,秋繁自然分蜂常发生于中秋节前后;这一时期可出产九龙藤蜜。九龙藤花期结束后,有无根藤、枇杷,以及柃属、山茶属的蜜粉源植物等相继开花,可供蜂群贮备越冬饲料,随着天气转冷,蜂群群势逐渐下降,进入“休眠半休眠”越冬状态,至翌年1月部分蜂群群势会降到3框蜂左右。正常年景,白沙镇自然中蜂群群势1~12月消长情况见图2。

图2 白沙镇自然中蜂群群势周年1~12月变化

三、结论

1.蜜粉源丰富是定地养蜂取得好收益的关键

图3 工蜂封盖子脾厚度测量

通常,对于定地蜂场在距蜂场半径2500m范围内,要求全年有两种以上可以生产商品蜂蜜的主要蜜粉源植物,以及花期相衔接的各种辅助蜜粉源植物。本调查说明,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只要养蜂规模适度,那怕疏于管理,定地养蜂还是可以取得一定收益的。

2.中蜂群势周年消长规律是定地养蜂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在自然环境中,蜂群群势消长与周边蜜粉源植物开花流蜜排粉、蜜蜂病敌害以及气候变化等相适应,如当外界蜜粉源丰富时,工蜂积极采集、贮存蜜粉、哺育力强,蜂王产卵力旺盛,蜂群群势逐渐上升,成为大群,直至发生自然分蜂;当外界缺乏蜜粉源时,蜂王减少产卵,蜂群群势逐步下降,成为小群,甚至发生蜂群迁飞。野生中蜂经过长期活动,形成了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群势周年消长规律。本次调查的活框中蜂群是从2框蜂左右的群势,自2017年7月开始,没有“人为干预”,任由蜂群“自生自灭”,历经了2017年的度夏、秋繁和越冬,2018年的春繁、度夏和秋繁等重要阶段,至调查时达到8框蜂的群势,群内贮蜜充足,群强子旺;从群内成蜂数量、卵虫脾、蜜粉贮存等情况判断,该群中蜂近期(2018年秋繁)群势的发展,与当地外界蜜粉源植物开花期,尤其是与大宗主要蜜粉源龙须藤(花期8月下旬~10月中旬)开花期是相吻合的,与当地中蜂群势周年消长规律也基本一致。

2018年11月26 日,朱桥记师傅在腊树底养蜂基地对另一活框中蜂群开箱取蜜(2018年4月收取的自然分蜂群,安置好蜂群后再没有人为干预,当时箱内只放了1张活框巢脾,群势1框蜂多一些),开箱时发现其群势大小和巢内贮蜜量与上述调查蜂群相当。可见,本次所调查的蜂群并非个例。

此外,腊树底养蜂基地虽然以饲养意蜂为主(度夏和繁殖期在基地饲养约6个月,其他时间进行转地饲养),但同场饲养的中蜂,在正常年景基本上不需要给蜂群补充饲料,进行常规管理的活框中蜂群,只要注意群内贮蜜和外界蜜粉源植物开花流蜜情况,坚持适时适量取蜜,年均可取蜜4次左右,年均群产蜂蜜约20kg,收益稳定。当然,这是建立在蜜粉植物资源丰富,蜜蜂能维持大群(蜂种优良),蜂箱能给蜜蜂提供足够空间,饲养规模适度的基础上,如果蜜蜂维持群势不大,或蜜粉源植物资源短缺,或超过蜜粉源植物资源承载能力摆放蜂群,即使勤于管理,也难以取得好的收益。

猜你喜欢

群势巢脾蜜粉
及时纠正桶养蜂群的偏位脾
蜜粉源植物种类及对产蜜效果的影响研究
蜜蜂巢脾及其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贵州省蜜粉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谈中蜂咬脾应对措施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冬季恋歌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