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效果观察
2019-10-22刘亚苹
刘亚苹 马 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8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在临床当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通常并不多见,属于一种血管畸形病变,可以将其依照不同的生长位置分成脑外型和脑内型两种[1]。比较常见的发病位置是人体左右脑、脑干等,会因不同的发病位置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大多表现为头部疼痛、脑出血、癫痫和局限性脑部神经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癫痫症状[2]。在本文当中将回顾性分析我院当中的40例疑似患者,并对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怀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症状的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23例以及女性17例,年龄均在23~75岁,平均数是(41.23±3.54)岁。且入选患者均为单侧疑似发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抽搐、头痛等,少部分出现轻度中风症状。
1.2 方法:对40例患者均行以CT进行检查,使用设备为GE单层和飞利普16层CT设备,设置扫描层厚度5 mm,间距5 mm。参数设置如下:100 kV电压,240 mA电流;随后使用磁共振成像进行再次检查,所使用的设备为西门子MR扫描设备,对患者予以病灶冠状位以及矢状位的扫描检查,T1使用自旋回波序列,参数重复激发时间控制在400 ms、回波时间控制在8 ms,T2使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复激发时间控制在2400 ms、回波时间控制在90 ms。另外,画面视野48 cm×48 cm,对比剂取钆喷酸葡胺进行静脉注射,起到强化扫描的效果。
扫描均结束之后,安排2~4名拥有丰富经验的放射医师,对CT和磁共振的扫描结果予以分析,明确病灶位置和信号高低、边缘形态等,如果诊断结果存在分歧,则医师展开讨论和协商,有必要的予以再次检查。
1.3 临床观察指标:将检查的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确定两种成像手段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在此基础之上探讨这两种检查手段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分析当中,结合数据类型可以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使用(n,%)的形式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检查,联合两种检查手段比起单一CT检查的结果更加准确。且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上,均呈现出二者联合优于单一CT的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本文当中,CT结果的准确性为67.5%、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为50%;二者联合的准确性为82.5%、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66.67%。
3 讨 论
就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经过检查,联合两种检查手段比起单一CT检查的结果更加准确。由此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在临床当中,将CT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联合应用,效果理想。该研究成果也在任蕾[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较为可靠。
在临床当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多数出现于大脑内部,而且常见于左右脑和脑干等位置,因为这种疾病具备较高的隐秘性,通常在血管造影当中不会显影,所以必须要和其他的临床影像检查结果综合进行分析,予以诊断。就目前临床医学经验而言,还没能寻找到切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发病原因,也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加上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大多是反复性的头部疼痛、癫痫症状等,经常会和一些老年神经系统病变相互混淆,都给临床确诊加大了难度。
表1 40例疑似患者检查结果对照分析[n(%)]
从根本上而言,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并不属于肿瘤,是因粗大窦状扩张的静脉血管畸形病变,进而众多的薄壁血管紧密簇团,最终形成的海绵状血管团,依照组织学的相关知识,它属于是一种脑部血管畸形病变,其外膜非常单薄,且存在单层内皮细胞,缺少肌层以及弹力纤维,血管之间并不存在正常神经组织,周围脑部组织经常会表现陈旧出血的征象,比方说比较多见的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状以及单核细胞角质增生以及浸润现象。另外,出血腔出现再上皮化,血管增生以及肉芽组织增生等也会令海绵状血管瘤恶化增大。临床病理观察中,可见海绵状血管瘤呈现红色圆形(也有呈现分叶状)的血管团,外表类似桑葚或草莓状,横断面呈现海绵状态,和动静脉畸形症状区别的是,海绵状血管瘤的血液流动速度相对比较慢,缺少供血动脉和对应的引流静脉等[4]。
在临床诊治工作当中,针对海绵状血管瘤这种病变可以结合其临床症状特征,取CT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的方式来进行诊断。其中CT扫描检查的速度比较快,而且最终成像也能够比较容易的寻找到生长血管瘤的具体位置,有助于对其大小进行观察,比起磁共振的检查成本也更加低廉一些,但是相对而言检测的准确性稍低一些;而将CT扫描和磁共振扫描联合之后,检出率则有一定的提高,磁共振扫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对于钙化反应和出血症状都不是非常敏感,不过它能够进行多序列、全方位的扫描检查,不同位置的病灶均能予以明确的显示,类型不一的患者的独特影像特征均能得以全面展示[5]。这在本文的研究结果当中也有所证明,CT结果的准确性为67.5%、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为50%;二者联合的准确性为82.5%、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66.67%,正因为二者之间各具优势特征,临床中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所以大多会将其进行共同应用。将CT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联合应用,效果显著,检出和准确率均比较理想,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将CT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实际临床应用,为更多的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