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2019-10-22张焱刘君一庞华炜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9期
关键词:精准互联网+农业

张焱,刘君一,庞华炜

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张焱1,刘君一1,庞华炜2

(1.张家口市经济信息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张家口市冶金矿山工业管理站,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即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可以帮助实现扶贫工作数字化、精确化,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相关人口动态的收支数据、就业数据、健康数据,通过研究数据建立模型,以研究扶贫发展变化的规律,探索治贫脱贫的新路子。以张家口扶贫工作为例,将对“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互联网+”;核心技术;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在“互联网+”的背景视角下,借鉴国内外“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精准扶贫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积极寻求“互联网+”和精准扶贫结合点,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连接与高度融合,探索出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新路径。

1 “互联网+”精准扶贫发展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出现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将互联网和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与农业有机融合,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效,农民的增收,实现了精准化、集约化的现代智能农业。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灌溉、施肥、温度和湿度等的控制和管理,有效缓解了沙漠地区的贫困状况。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大型网上综合交易市场、综合性网上超市、农产品电子交易所以及农产品网上商店等多形式、共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

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提出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认识互联网、走进互联网、利用互联网,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国外智能农业的高度发展为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想要开展好“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就应该切实做到精准,并不断开拓精准扶贫新思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信息基础设施作支撑,还需要扶贫对象的自发参与以及政策落实作保障。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解决所面临的难题还需在现有机制上加以创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战略实施有着重大意义。

2 精准扶贫框架模型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与粗放式扶贫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精准。精准识别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精准进行帮扶管理,同时在项目安排、扶贫工作考核、最终成效以及资金使用等各方面实现精准性。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得以清晰,并予以实现。通过精准扶贫、脱贫的中心点,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支持,关注六个精准点,在精准扶贫的六个关键环节加强扶贫工作,使精准扶贫、脱贫的任务和目标得以实现[1]。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扶贫的路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精准扶贫框架模型

3 “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实现路径

3.1 农业大数据的建设加速

数据作为农业新型化、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农业的发展以及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助推和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条件,能够在技术和理念两个层面上起到支撑作用。在大数据建设中,对贫困地区数据调查分析系统进行构建,能够实现对农业信息、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借助于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优势,利用其分析高效性和精准性的特点,使精准扶贫的目的得以实现[2]。

通过相关部门以及信息技术企业对农村大数据加强采集分析、开发利用和共享开放力度,使适合地区发展的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能够加快建设速度,同时通过加大对农业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对农业进行创新,使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提高,使产品市场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对农业生产规律的把握更理性、更科学。

3.2 精准扶贫人才的培养和夯实

基于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要实现其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对相应的人才的需求也更高、更迫切,需要对相关农业知识和技术熟悉了解,还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和知识,当然还应有具备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根据目前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需要对人才进行引进,通过政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增加人才的吸纳力,另外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留住人才。

以张家口地区为例,政府部门围绕精准资助、控辍保学等教育扶贫工作重点,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一方面,推动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严格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等教育资助政策;另一方面强化控辍保学工作,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以县为单位建立县、乡、村、校四级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台账,实施动态监控,精准控辍保学。

加大对扶贫当地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培养,针对技能、素质、文化水平、经营能力相对较高的农业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主体,对农技站、大中专院校等的积极性予以调动,并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安排专家讲座或远程教学。这样不仅使精准扶贫的水平得到提高,使传统农民朝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同时也调动了扶贫地区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共同为扶贫、脱贫作出相应的贡献。可以通过农业示范园的形式,为扶贫、脱贫地区树立示范、推广的榜样,积极鼓励普通农民参与技术培训,通过学习、生产实践中不断对传统技能进行改进、优化和丰富[3]。

对城乡共享的教育平台进行搭建,通过对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精准扶贫地区,提高当地的职业教育水平,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的教育培训,使专业人才的培养得到强化,使贫困地区的农户在经营能力、就业能力上得到提升,使其脱贫致富的手段增加。

3.3 推动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农业

通过“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使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得到有效引导,使农业生产模式从粗放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使智慧型农业得以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进行充分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3S技术、音视频技术、专家智慧与知识、无线通信技术等进行集合,实现灾害预警、可视化远程诊断等农业智能管理,实现对农作物栽培生长的智能化、远程化监控,减少农业生产外部因素限制,实现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和掌控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各方面投入的资源通过优化和整合,得到有效控制和节省[4]。

将信息经济和分享经济积极融入农业发展,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融合互动得以实现。对传统的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规模分散的农业家庭型经营方式进行彻底的转变,对新型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培育。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以及规范电子商务市场,对当地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搭建,通过实体与电商流通相结合的有力推动,使农产品营销流通体系得以健全,使流通与生产、销售与产地之间能够实现无缝、高效对接。另外,也充分发挥市场导向的作用,使电商扶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在扶贫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地区脱贫致富尽快实现。

4 结束语

“互联网+”精准扶贫是以实现“造血式”脱贫为目标,以“互联网+”精准识别、“互联网+”精准帮扶、“互联网+”精准管控、“互联网+”精准考核为实现路径的扶贫机制。“互联网+”推动扶贫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由“线下”向“线上”转变、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由扶贫“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创新,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1]商会娟,王元.互联网+果树共享模式在邢台农村精准扶贫中实施路径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1):95-96.

[2]黄邦根,刘丽.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43-46.

[3]郭国旭.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新农村(黑龙江),2017(17):77.

[4]王佳,李期. “精准培训”助推“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0):240-241.

[5]邱珍.大数据驱动下精准扶贫监督的实践路径分析——以湖北省为个案[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1):31-36.

F323.8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9.053

2095-6835(2019)19-0128-02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精准互联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