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养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义
2019-10-21李拥军
李拥军
摘 要:适应新高考改革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悄然走进高中课堂。职业生涯规划与高中课程紧密相连,其中与思想政治课有着最为特殊的联系。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其中“政治认同”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精神可以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理性,法治意识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保障,使之更加稳健、更有尊严,公共参与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相结合,会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学生们的人生更加完美。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6-0009-04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悄然走进了高中课堂。这门课程的开设既有满足学生成长的内需,也有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外需,关乎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幸福,关乎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更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虽说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但职业生涯规划从一开始就和其他课程紧密相连。因为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在传授学科知识,教学内容中也必然包含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某些职业内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职业意识,深化对职业的认识,积极地学习和发展知识技能以胜任将来的工作。在高中各个学科中,思想政治学科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联系最为特殊、也最为重要。特殊性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法、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重要性体现在思想政治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能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提供正确的理念,这一点从今年新发布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看得更加清楚。
一、“政治认同”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谓“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他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当然这也必然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的根本。
在我国,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当代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和全体人民的共识,职业生涯规划当然也是如此。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做好自身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规划既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相一致。
中国药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回忆青蒿素研制过程时说,既然组织培养了我,我就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抗疟新药做出来。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为世界所公认的抗虐新药“青蒿素”终于被研发出来。“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言说,要做一个称职的科技工作者、合格的知识分子,就应该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人,做一个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的人,做一个不怕挫折、敢于創新的人。屠呦呦、袁隆平以他(她)们的实际行动和卓越成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都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为己任,在工作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作为我们这个时代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从“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邓稼先到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钱七虎都也都是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样职业生涯才更加熠熠生辉。
二、科学精神可以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理性
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很显然,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义在于明确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让人们更加理性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自身条件、外部环境、专业倾向、职业目标、实现条件等主、客观因素进行客观评价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关键环节,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要对上述各方面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并最终做出正确选择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有创新精神;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又要看到不利条件;既要看到眼前又要看到长远;既要有自我设计更要以社会需要为重;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等等。上述要求体现的无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和方法。
马云,中国电商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他出身草根也没有名校背景,其职业生涯却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他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更得益于他杰出的个人品质,他敏锐地发现了互联网远大的发展前景,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他失败了不气馁,得意了不忘形,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实现了自我设计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完美统一。他的成功之路诠释了科学精神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人创业时也曾经红红火火、大红大紫,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他们要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要么不能正确面对职业生涯中的艰难险阻,也有的则是在事业取得一点成功之后便开始膨胀最终导致功亏一篑,一发不可收拾。这些人职业生涯的失败也刚好从反面印证了科学精神对生涯规划的重大意义。
三、法治意识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保障,使之更加稳健,更有尊严
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梦想,但是梦想必须要通过自己科学的规划和艰苦的努力才能变成现实,否则一味走所谓“捷径”甚至公然违犯法律,其结果非但是梦想不能实现,而且还可能会使自己深陷囹圄。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本准则。孟德斯鸠说过,所谓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事,超出了法律所许可的范围便不再自由。因此,人们必须要提高法治意识,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法治轨道,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尽情地进行去认知、去选择、去设计,并随着自身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保障。
在我国,法律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的体现。一路走来,无论是自己的职业认知还是职业选择和职场发展,只要我们的各种行为和选择当然也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需要相一致,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我们的权利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个人也一定能赢得社会的认可,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会更加稳健,我们也更有尊严。而那些处处把个人利益都放在人民利益对立面上的人,只会被人们唾弃,自然也不会有任何尊严可言。
我们对屠呦呦、袁隆平等著名科学家无比敬仰,我们对马云无比崇拜,我们敬仰、崇拜的不仅仅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他们高尚的品格和职业生涯中展现出的智慧和个人魅力。屠呦呦追求的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的人生境界;袁隆平院士曾多在公开场合强调“食”固然重要,“食”的安全同样重要,而“食”的安全需法治作保障;马云在浙商总会上喊出了“永不行贿”的口号,号召浙商永远不参与任何行贿。由此可见,他们从物质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遵法守法方面同样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为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树立了标杆。
四、公共参与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是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也是最终形成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
这里公共参与中“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虽然直观上讲的是让学生们参与的与政治学科本身相关的各项活动,但作为一种素养、一种理念显然也应该包括参与其他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人在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都要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做这些事有什么价值?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而不能仅凭感觉或一时的冲动。有的人看到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神奇的景象便把自己投入到自然科学的怀抱,诵读了几篇美文佳句就热血沸腾立志去当作家,看到课本上记述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华民族的蹂躏就义愤填膺想投笔从戎。其实上述场合下的各种反应都是正常的,但由此便对人生做出选择还是太过草率了。面对某些场合下所产生的反应和感觉,一定不要急于对(下转第14页)(上接第11页)职业生涯下定论,我们不妨根据自己的这些反应和感觉,先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我们感兴趣且立志将来想作为职业并为之奋斗一生的那些方面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如多动手做一些实验和必要的练习题,多写一些文章、诗词,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如果事情能够比较顺利地向着这些方面发展,而我们又能够不断地坚持下去,就说明我们有这个能力和必要把它作为我们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走进高校、企业、乡村和社区进行职业体验。通过这些真实的职业体验可以使自己的职业兴趣点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规划的盲目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与纽带,是判断認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上述做法虽然都是学生们课堂上和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些活动,但作为实践它能够把我们的选择与我们的客观条件相连接,从而对我们的规划正确与否将进行判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参与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对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新高考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学生们在高中学习阶段不再分文、理科,而是按照各省的相关规定,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喜好和未来的职业取向进行选科,把所选择科目的学考成绩和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高考成绩计做总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这一改革的直接结果就是把职业生涯规划不可回避地摆在了每个学生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高中生都必须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学科的老师也需要对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必要的提点,这种提点虽然更多的是发自于本学科与学生职业生涯有关的内容,但如果能更好地与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相结合,一定能使学生基于各个学科、各个方面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这样规划出来的人生也一定会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