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精神家园
2019-10-21杨文先
杨文先
摘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已成为培育社区精神,提高居民素质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社区文化活动的针对性。
关键词: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社区
社区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人民生活的家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己成为培育社区精神,提高居民素质的重要载体。社区文化能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人们接受的方式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社区的“文化软实力”。从我国当前情况看,相对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文化的发展速度已经滞后,特别是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不能够与经济增长的实力相媲美。作为社区来说,一个很小的、最基本的成员单位,也是一样的。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物质上相对富裕,但精神上相当贫乏。“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农民不是新农民;经济上去了,文化下去了的农村不是新农村。因此要关注社区文化的发展,注重群众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要创造有利条件,给社区文化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全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社区作为整个社会组织结构中最能触摸到个体的社会性组织,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载体。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更是不容被忽视的,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能增强沟通力和凝聚力。随着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住进了楼房,人们从原来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相对封闭的单元房间限制了人们与邻居的来往,也隔断了交流和沟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几乎成了遥远的记忆。而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让人们“走下楼”,搭建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满足社区居民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冲破冷漠、封闭、孤独的内心世界,创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能增强引导力。社区精神是指社区居民集体表现出来的总体风貌,是社区居民所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是潜移默化影响社区居民思想和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社区文化就是要把引导、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精神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培养社区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社区居民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社区成员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与规范,培养良好的社区精神。
二、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扭扭秧歌跳跳舞、打打麻将推纸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仅仅是根据上级要求被动地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指一指转一转,不指不转转”。
(二)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从现在看,很多社区特别是一些农村社区正处于起步阶段,楼房盖起来了,但文体设施跟不上,不配套。究其原因,政府财力有限,很难将大众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纳入财政预算。开发商又不想把资金过多地投入到这方面,出现了“楼房高高的,地面空空的”局面。由于发展社区文化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严重阻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社区文化人才匮乏。随着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以及农村合村并建的开展,导致了居住人的多元化,从而呈现了对社区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但现实中,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针对面还不够宽广。这些与社区工作人员匮乏有很大的关系。有的社区干部是上级部门派出的,忙于其他事务性工作;有的是一些热心居民自发组织的,号召力不强;有的就是些老弱病残,有心无力,等等。而广大的青少年和在职人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参与度不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一)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文化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社区文化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因而其功能是很多其他形式的文化难以取代的。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功能,为社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方面不断鼓励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也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这样,社区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就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也就形成了特定的社区精神。
(二)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社区文化的服务对象只能是社区内的居民,所以,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真正作为社区居民的一项事业来抓,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得以发挥。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解决居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需求问题,致力于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培养社区居民的友爱、平等、和谐、参与、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念,完善规范社区文化生活的各项管理制度,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社区文化建设良性发展。首先是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到位,各项活动正常运转。要充分利用机关、社团、企业、学校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做到政府投入与资源共享相结合,避免文化活动场所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对于一些特殊项目,可以适当收费,营造一种大家都来支持帮助社区文化事业的氛围。对于一些大型娱乐场所和健身器材,也可以走市场化的路子,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民營经济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社区文化建设的融资机制。
(四)切实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骨干进行培训,经过组织培训提高后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带动人。通过选人和要人的方式,吸收有文艺专长和文艺经验的人进入社区,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聪明才智。充分挖掘驻社区企业、单位、学校、部队的文化潜力,成立各类文化活动专业队,以这些专业队伍为载体,定期开展活动,引导居民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打造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队伍。
(五)增加社区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因人而宜。老年人需要排遣寂寞,要给他们提供场所、提供项目。儿童需要安全玩耍,要给他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场所。在校学生需要减压,需要引导,可以组建心理咨询室、开设健康网吧、组织健康的文体活动,帮助孩子们排除困扰,减轻压力。在职人员需要放松心情,要给他们提供运动健身场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使社区文化建设健康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