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019-10-21罗红娟
罗红娟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动,发展和維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因素的重要成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初中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备受关注的同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教师思想观念上对情感教育忽视;在教学设计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是附带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后,更多的只是摆设;课堂上情感教育是在知识能力完成后有空余时间条件下的附带,很少落实于实践。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表现为注重知识方法的灌输而忽略了情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僵化,师生缺乏情感互动。老师情感的投入,学生情感的有效调动,不仅是教学效果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的要求。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励志的作品以及骄傲自大带来不好结果的文章,在探讨文章情感因素的教学过程中,用教材中积极乐观的情感去启发学生,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积极的情感鼓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以关爱,尤其是那些“差生”,关注学生的需要,给学生鼓励和赞许。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把爱源源不断的注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爱的坏境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情感教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指出,“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熏陶置于重要的地位。2003年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课程目标设计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展开,这一要求明确了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情感教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语文教育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调动学生情感
1.教师自身的情感魅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首先,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流露出对所教学科和内容的情感,热爱或者冷漠或者厌恶反感,教师无形中流露出的情感会影响学生对这一学科及所含内容的情感,并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对语文这一学科饱含情感热爱这一学科,给学生正确的向导,以对语文学科极高的热忱带动影响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也喜欢语文学科,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课堂上教师要有朝气有激情,教师要把私人不良情绪放在课堂外,课堂上要以一种饱满、振奋、热情的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2.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改变课堂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占主体地位的传统教学方式,板书字词,分析文章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枯燥的说教,要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避免教学过程的单调乏味。让学生上讲台讲课,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像《落日的幻觉》这一篇说明自然现象的说明文,小组合作,一同学表格形式板书日落时幻觉现象及成因,小组另一成员进行讲解说明,以这种形式小组竞赛;想象《石壕吏》中,老妇走之前对老翁有什样的临别赠言和嘱托,要求同学们在回答时加上表情、语气和动作,让学生上台表演苏黄二人的姿势、神态等,创新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乐意学习喜欢上语文课,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促知。
(三)挖掘教材内容
1.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情感的重要载体,分析人形象,深化情感。例如《台阶》中有很多对父亲这一形象的细节刻画,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分析,探究出父亲身上众多高贵的品质,朴实、谦卑、吃苦耐劳等,同时让同学们联想到自己的父母,说出父母身上的高贵品质,让同学们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进而进行感恩教育。
2.品味妙处
一篇文章重在细读,品味文章的细节品味文章的妙处,提升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观潮》是一篇较难的文言文,写的是浙江之潮的雄伟壮观,通过水军演习,健儿弄潮等几个画面来刻画,这篇文章的学习就不仅仅在于弄懂全篇大意,掌握文言词的意思,了解文章结构,总结归纳人文美,自然美,风俗美,探讨出来的“三美”这一升华加深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情感上升到一个高度。品味妙处的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全文的一个整体感知复习更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来学习文言文,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是增强教学效果进行情感熏陶的重要一环。风景美、语言美、人情美等,提高学生探究美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素养。
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力量。积极情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长期的熏陶积累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挖掘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促进语文认知的发展。良好的情感熏陶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投身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