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9-10-21胡勇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造影剂静脉常规

胡勇

【摘 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进行于CT增强检查的23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实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检查期间两组患者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情况的预防效果。结果: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为10.43%,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为21.7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实施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措施。

【关键词】

细节护理干预;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效果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CT增强扫描作为一项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检查工作中,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CT增强扫描要求造影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峰值,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压力大,速度快,患者极易发生造影剂外渗,不仅影响患者的检查结果还给患者带来痛苦,还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1]。为预防并减少造影剂外渗情况的发生,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进行于CT增强检查的23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展开探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23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4.29±4.53)岁;观察组患者65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4.82±4.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先使用单针桶高压注射器吸取造影剂,然后连接延长管并排气,连接静脉留置针。注射前严格筛选血管,对于年老体弱及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一般选择手背静脉、正中静脉或前壁静脉,常规消毒进行静脉穿刺,先将10mL 0.9%的氯化钠溶液以最快速度推进患者静脉,观察患者脉情况,确保高压注射安全后连接加压注射器,根据体质量设定注射速度:一般为1~20mL/kg,2.2~4.0mL/s;根据检查部位设定注射速度或根据患者体质及血管粗细设定注射速度[2]。

1.2.2 预防及护理 参照组患者检查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3],观察组患者检查期间进行细节护理干预:1)对造影剂外渗易发人群进行预判: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因素、是否长期进行放化疗以及加压后外渗情况判定患者是否属于造影剂外渗易发人群,若患者年龄较大、血管弹性较差、脆性较差且血管较细较硬或长期进行放化疗均属于造影剂外渗易发人群,对于高危患者应提高警惕,选择合适的速率。2)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增强CT扫描检查的目的、过程及意义,告知患者造影剂使用的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反应,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检查前告知患者药物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发热、尿急等症状,或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做好患者心理干预,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让患者积极配合检查。3)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注射针头:选择患者粗、直、弹性较好、方便观察且容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避开关节部位、静脉血管分叉处。浅表静脉以及肢端部位。根据患者血管粗细尽量选择较大号的留置针,常规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是一种高聚弹性体,质地柔软且操作简便,对血管壁无刺激作用。4)提高穿刺技术:护理人员要提高穿刺技术,采取大角度直刺血管进针法,尽量一次穿刺成功,见到回血后固定针芯并将软管缓慢送入血管,避免在一个部位重复穿刺。穿刺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预注射以确保穿刺针留置成功,最后进行认真固定。5)注射速度设置:根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病情及检查部位设定注射速率,在满足能够进行CT增强扫描的条件下,盡量减少患者造影剂的使用量,降低药液的注射速度。6)对于造影剂外渗高危易发人群以及成立盐水预注射后出现疼痛、红肿、渗出等症状的患者,建议深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4]。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监视屏幕,压力曲线一旦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注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情况的预防效果。

造影剂外渗分型:造影剂外渗低于20mL为轻度外渗;造影剂外渗为20~50mL为中度外渗;造影剂外渗超过50mL为重度外渗。

1.4 数据处理

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及研究结果,使用SPSS 18.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患者造影剂轻度外渗17例,中度外渗7例,重度外渗1例,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造影剂轻度外渗9例,中度外渗3例,无重度外渗,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为10.43%,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CT增强扫描是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将水溶性的碘造影剂注入血管来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再进行扫描来提高疾病的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5]。但由于CT增强扫描要求造影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峰值,推注速度快、渗透压高、药物浓度高,再加上人机分离、患者不配合等原因,导致部分患者会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诊断结果[6],给患者带来痛苦,如何避免、减少造影剂外渗情况的发生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患者检查期间施行细节护理干预,针对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原因对患者进护理干预,对意外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积极避免并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提高患者诊断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实施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玲芳.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1):137-138.

[2] 梁俊丽.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02(03):26-28.

[3] 姜琳莉.加强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35):117-118.

[4] 蒋新华.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疗,2017,(29).

[5 蔡兰.CT增强检查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118.

[6] 董宇清.分析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17):3438.

猜你喜欢

造影剂静脉常规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静脉曲张“喜欢”谁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破常规 获巧解
新型生物相容性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性质研究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