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听力输入中的认知负荷

2019-10-21蔡少曼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认知负荷工作记忆

蔡少曼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设计英语听力输入,既要安排合理适当的认知负荷量,又要避免出现认知负荷超载,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听力输入  认知负荷  工作记忆  认知负荷超载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主要发生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中,而工作记忆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容量的有限性。工作记忆与听力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语言听力输入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工作记忆的容量,则会产生认知负荷超载,妨碍听力理解,甚至会导致学习无效。

一、Brown 关于听力输入材料的认知负荷理论

普遍认为对学习者造成听力理解困难主要原因是语言本身各方面(如语音、词汇、句法等)的难度,但Brown 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听力输入材料本身固有的认知难度。为此,他根据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阐述了听力输入材料的认知难度,得出听力输入材料影响听者理解的六个认知负荷原则:

1.任何听力输入材料涉及个人主观感情色彩较少的要比涉及主观感情色彩较多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2.任何听力输入材料中所涉及的个体人物或事物彼此之间有明显区别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3.听力输入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描述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4.听力输入材料中中所涉及的空间关系简单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5.听力输入材料中的句子较少需要联系上文而进行推断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6.听力输入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比较清楚,不带有歧义,首尾一致,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二、英语听力输入过程中合理的认知负荷

(一)合理的认知负荷在英语听力输入过程中的重要性

以上Brown的六个认知负荷原则为听力教学在输入材料选择方面提供了依据。考虑听力输入材料的认知负荷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输入听力材料之前通过简化或者改编等方法把上述的六大认知负荷从听力输入材料中全部去除或减少。有研究证明,人的工作记忆一次能存储五至九条信息或信息块(Sweller, 2004: 1-8)。龚龙生(2006:40-42)的研究也认为,所耗费的认知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听力解码的错误率处于最高水平,合适的认知负荷,听力解码的错误率则较低。这就意味着认知所消耗的认知负荷既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也不能低于这个范围,合理的认知负荷对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语言信息处理才有明显的正迁移作用。

(二)如何在英语听力输入过程中避免认知负荷超载

1.背景输入,构建图式

图式在记忆中被当作一个实体,对信息加工有推动作用,图式的构建能降低工作记忆的负担。学生储存的图式越完整,他们在听的时候对输入信息的配对能力就越强,越能对输入的信息做整体或大的组块的处理,相应的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处理的速度就越快。

例如,在学生即将听一课关于美国的圣诞节数鸟活动(Christmas Bird Counts)的文章之前,让学生预先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和词汇(如CBC,Audubon Society 等等)。由于我们没有类似这样的活动或习俗,学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背景图式储存容易产生负荷超载。

2.分段输入,减轻负荷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 人脑的工作记忆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 在短暂的时间内加工大量的信息很困难。例如,在上Listen This Way 3 Unit 1 Is the Earth Being Squeezed Dry 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听懂其中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访谈“The Earth at Risk”,为避免出现认知超载, 教学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教师先介绍访谈节目中的两位对话人物的背景;然后根据听力材料中所谈及的三个不同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不同的环境问题把材料分成三段让学生分三次听,每次听完后回答一相关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每一小段的听力理解。通过分解减负技术, 将要加工的材料分解成系列表达, 降低外在认知负荷的水平,可以使工作记忆的容量更多地集中于将要学习的材料,从而避免认知负荷超载的出现。

3.视听结合,减轻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提供了促进教学执行者能使用的结构化教学效应,如形式效应,即用多种形式的信息源输入代替单一形式的信息源输入。恰当的视听结合的输入比纯听觉输入形式有效,能快速激活和调用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图式,提高“自上而下”的自动化程度。但在使用视听结合的输入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另一教学效应——注意分散效应。视听结合输入往往包括图像、动画、字幕、声音等等多种信息资源的输入,学生要在这些信息资源间分配注意力,容易出现注意分散效应,加重了工作记忆的负荷。比如,不同类型的视频输入材料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听力理解结果。与听力材料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属于内容视频(如新闻报道),内容视频有利于学生在脑中建立有意义的“图式”,可以扩大信息处理的容量,并增强工作记忆,有效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听力效率;而另一种类型的视频——语境视频(如演讲)只提供场景,与听力材料的内容无关,反而会增加了额外的认知负荷,导致出现注意分散效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筛选适当的视听输入材料,避免出现认知负荷超载。另外,采用视听结合的听力输入,视频画面中不要出现字幕,因为学生在听的同时如果还要频繁地在图像和阅读字幕文本间来回扫视,注意力分散,会大大影响听力理解。

认知负荷理论为听力教学过程中听力输入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输入材料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工作记忆的容量集中在输入材料中的重点,维持恰当合理的认知负荷,避免出现认知负荷超载。教师尽可能找到影响学生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变量,洞察、分析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估算出个体认知负荷的界点,保证其认知负荷的消耗在可控范围以内。

参考文献:

[1] 张民伦.Listening This Way 3 . 2005年5月第二版

[2]张双华 ,朱建斌.认知负荷理论与英语听力练习材料的设计[J].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2006年10月

[3]邱东林,杜方圆,李晓娟. 国外听力教学和研究前沿[M].

復旦大学出版社, 2012 年2月

[4]王淑琼,孔  文,周  芸,陈艳艳. 认知负荷理论下视频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J].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2011年5月

[5]Michael Rost.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12月

[6]梁丹欣. 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的认知负荷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年第10月

[7]夏宁满. 多媒体信息输入、 认知负荷与英语听力解码[J].外语电化教学2014年1月

猜你喜欢

认知负荷工作记忆
可以百分之百信任记忆吗
提升大脑潜力:工作记忆训练能够提高智力吗?
孩子为什么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为什么有人能同时做多件事,有人却不行?
工作记忆容量对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翻转课堂
浅议认知负荷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阅读替代纸本阅读的形态研究
双通道假设理论在特色档案网页设计中的运用
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大学英语课堂的认知负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