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三阶梯”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9-10-21倪瑛傅大梅杨梦娜

科技风 2019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高职

倪瑛 傅大梅 杨梦娜

摘 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列出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三阶梯”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的,通过优秀学生的典型影响一般同学,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后给出了该模式实施的主要措施和主要思路。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三阶梯;培养模式

1 现状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于1998年开始,2002年在9所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较为成熟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1]近年来,为了支持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政策的激励下,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也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中。但是统计数据显示,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仍然偏低,成功率更低,远远低于全球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成功的比例。各个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2]培养模式也有待改进。[3]因此加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迫在眉睫,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有待改进。针对现状,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三阶梯”培养模式,在学生中率先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通过优秀典型,给其他学生做表率,以点带面,激发其他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2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关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创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尚未真正到位,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开展。在以上三方因素中,最关键的是学生方,如果学生没有创新创业的意识,缺乏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兴趣,一切都是徒劳。因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非常重要。

(2)将创新创业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措施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不仅仅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目前很多学校的做法,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一两门创新创业的课程。因此创新创业的教育并没有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简单的添加创新创业课程。

(3)加大企业支撑的力度和参与深度。不能把高校的创新创新教育局限在学校的独立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创业最终要落地,要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当然更要迎合企业的需求。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共同参与。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 的实施者,应积极争取得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企业的顺利对接,取得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由于学生和教师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不足,需要企业的支撑和帮助,在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没有直接参与过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因此需要“创新创业”培养企业的深度参与。同时企业的参与和指导,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

(4)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4]为了实施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三阶梯”培养模式,需要一支精良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在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培养中,可以为优秀的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得到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的指导,不仅为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技术指导,更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的评价标准。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学生开公司,不能以学生创业成果来判断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成效,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需要建立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的评价标准,什么样的学生才达到了培养的目的,在评价标准中要综合考虑学业成绩、创新创业获奖奖项、以及创新创业的成果。

3 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三阶梯”培养模式

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三阶梯”培养模式结合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长、专业特长以及学习规律,所谓的“三阶梯”主要将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主要内容如下:

阶段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面向低年级学生,以开展通识课教学、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为主渠道,着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的专题讲座,并举办各类创新或创意点子比赛,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和是否具有创新创意的意识;另一方面收集创新创意的好点子,并为提出好的创新创意点子的学生,建立导师工作室,联系专业指导老師,为其随时给出专业指导。

阶段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在此阶段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创新综合素养。借助每一年的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比赛,收集学生优秀的创新创业点子和项目,并为学生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新创意点子。每年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申报,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申报项目的同时,指导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作品指导其申报发明专利。

阶段三:促进学生创新发展。面向创新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开展技术研发、工艺革新和流程再造等创新实践,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项目的交叉跨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吸引优秀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师生工作室,并让其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中,通过这个过程,不仅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调试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接触到前沿的专业技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关键措施

在实施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三阶梯”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实施“教、学、做、练、改”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基于启发式、开放型、项目驱动、教学换位式等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练、改”五位一体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学,重动手能力,重联想思维,重创新意识,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匠精神的培养。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特色在“改”,在“教、学、做”以及反复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创新性改进,再反馈到“教、学、做、练”的环节,形成一个闭环的教学模式,不断地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融合信息化手段,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个性化培育教学改革。[5]探索建立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制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课程模块和考核目标要求,不断完善“层次化、特色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增加创新创业项目的综合化、开放化、创新性、可选性、设计性,为学生搭建学习良好的氛围,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3)将创新创业融入课程学习、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并且具备在专业技术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融入大赛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打造知名、优秀学生,带动整体学生能力的提升。

(4)建立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的导师工作室,依托多种创新创业比赛平台,[6]“以赛促教”。积极搭建导师工作室,借助当前多种创新创业比赛平台,如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为学生提供施展的平台,取得的优秀成绩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热情。

(5)在高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中率先探索实物设计、专利申请等毕业设计改革。引入奖励机制,激發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申报专利热情,奖励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资金支持学生的作品实物制作。学生结合专利和实物完成毕业设计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5 实施的思路

如图2所示。

6 结论

201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报告显示,89.9%的在校大学生考虑过创业,18.2%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近九成大学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活动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可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本论文提出的“三阶梯”培养模式,在模式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将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2]高成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71-74.

[3]舒杨,赵恒.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8-91.

[4]马明明.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J].现代交际,2017(7):120.

[5]姜慧,殷惠光.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6]蒋丽君,顾鸣镝.以竞赛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1-7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