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

2019-10-21任晓玲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9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任晓玲

摘 要: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工业发展与资源有限、工业文明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加快推进张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产品的关联度,力求发挥各产业间的最佳协同效应,提高示范园内、企业内循环经济水平,企业之间做到产业连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并生成产业网,以提高示范园的效益并发挥其优势,同时,为减少环境污染、缓解气候变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尽快走出一条符合张掖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比较优势

一、张掖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张掖工业园区始建于 1994年,2010 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张掖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 57.37平方公里(含生态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冶金建材产业园)。又先后被认定为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是甘肃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十强开发区、招商引资先进园区,是全省 35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已成为甘州区及张掖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引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截止2017年底,园区已经建成区面积约 46.4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面积 36.72 平方公里,园区内配套建设了道路、供水、供电等七大基础设施,建成日处理污水厂 1 座,架设供电线路 69 公里,建设的110KV 变电站 3 座,架设通讯基站 12 个,敷设通讯光缆 50 公里,埋设绿化管网117.8 公里,完成公共绿化面积 112.1 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基本达到了“七通一平”的基本标准,一批法律服务、信息咨询、技术人才培训、科技研发、实验检测等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公共服务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为项目入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工业园区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为 96.9 万元/亩,年均同比增长 6%,是全市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平均水平的 3.6 陪;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 9.4 万元/亩,同比下降 21.7%。开发区立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优势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补齐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了电力能源、生物医药、冶金化工、新型建材及制造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园区现实有各类工业企业 188 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达到42 户,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到了 6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高达 85.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0%,逐步形成年发电量60亿度,年产120万吨水泥,铁合金 10 万吨、锰铁合金6 万吨、高纯硅 5 万吨,80 万吨商品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的能力。

二、张掖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经济指标来看,张掖市农业在全省优势极大,农业整体水平处于上游,但是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排名不能与第一产业相提并论,整体水平不强的工业不能有效支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导致张掖市整体竞争力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城市应有的潜力。根据佩蒂——克拉克定律,随着城市整体实力的增强,城市产业的发展要经历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过渡。张掖市目前已经处于发展工业的重要时期,雄厚的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动力。但发展工业,除了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支持,更要有发展空间。张掖循环经济示范园为张掖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空间用地,承担了推进张掖市工业发展的重担。

(二)拓宽张掖市城市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

张掖市原有工业主要集聚在城区与火车站之间的东北郊地区,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集聚之势。若单从工业角度出发,目前的东北郊工业园区紧靠消费市场,毗邻火车站,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区位优势,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并且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不仅是张掖市立足河西走廊不可多得的优势,也是城市个性的体现。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关系到城市整体的发展,也成为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针。而目前的工业园区紧靠城市湿地,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对湿地、地下水和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展,保护张掖市最有竞争力的要素——水资源,有必要对现有工业,尤其是带有污染的工业进行重新选址,将有污染的企业搬离敏感地区。张掖循环经济示范园远离城市主体功能区,工业生产对水资源、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是实行腾笼換鸟战略最理想的区域。

(三)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工业发展与资源有限、工业文明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张掖市工业以电力能源、矿产资源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建材化工产品加工生产为主导,“两高一资” 的工业结构对区域内生态环境影响十分巨大,区域性和行业性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加快推进张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产品的关联度,力求发挥各产业间的最佳协同效应,提高示范园内、企业内循环经济水平,企业之间做到产业连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并生成产业网,以提高示范园的效益并发挥其优势,同时,为减少环境污染、缓解气候变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尽快走出一条符合张掖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实现道路、物流、供电、供水、供热、污染治理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共建共用,土地等资源节约和集约使用,废弃物集中处理;通过区内产业链的合理延伸,还可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动甘州区两型社会建设。

三、张掖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

(一)产业的发展前景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支撑和立园之本,产业发展前景决定了园区成败与否。循环经济示范园产业大都为重工业,虽然目前能源,矿产品市场低迷,但是从长远看,该类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巨大的潜力。只要产业定位准确,竞争得当,就可以谋得发展,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张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主要承担的是张掖工业体系中的重工业,其主导产业有电力能源、煤化工(以煤制气为主)、矿产品加工、新型能源以及化工产业(除煤化工)。在上述三个产业中,煤化工产业作为整个园区的核心产业,是构建循环产业链条的主导产业,所以应该将重点放在煤化工产业。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使得我国能源储备备受考验,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多煤少油的局面在我国已成现实。因此,发展煤化工以部分替代石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认识,在煤化工投资中,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由此可见,以煤化工为主导,积极发展煤气化的示范园区前景非常乐观。

(二)园区的承载能力

张掖市境内有国内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无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都很丰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紧邻黑河,工业生产用水完全有能力解决。截止 2017年底,园区周围的省道 213 线改建、丹霞快速通道等一批骨干道路建成通车,甘平、六东公路开工建设,累计新建、改扩建道路 4468 公里。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黑河干流引水口门合并改造及河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顺利实施,红山湾、大口子等一批水库相继开工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园区内基础设施更趋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和利用率均达到 60%以上,张掖智慧工业平台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园区目前已建成张掖火电厂,正在建设张掖市西龙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30MW生物质发电项目和华西能源公司垃圾焚烧项目,将来电力能源产业还要继续延伸,且张掖市原本就是能源大市,电力能源充裕;园区路网框架已建成,通行能力逐步增强;园区地势平坦,海拔1330-1976m左右,园区绝大部分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能够承载煤化工等重型装备,土地承载力完全可以保障;园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将逐步完善。综上所述,依靠张掖市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园不仅能够拥有开阔的用地,而且在水电暖等方面可以借助城市的设施,笔者认为张掖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完全可行。

(三)可靠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力度,一批以张掖电厂、瑞和祥生物公司、宏金雁再生资源公司为代表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已初具规模,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园区路网框架、供电、供水、污水处理、通信等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为园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内在动力。園区已形成了以采矿、冶金、电力、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且已经初具规模,资源加工型工业可能产生的大量的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排放物、伴生矿等,又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条件。园区被确定为联合国工发组织绿色工业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被确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和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十强开发区、招商引资先进园区,是全省 35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已成为甘州区及张掖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引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参考文献:

[1]付霞,发展甘肃循环经济的思考,学术纵横[M].

[2]张掖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J],2010.

[3]张掖市统计年鉴,张掖市统计局[J],2017.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阴影
磐安工业园区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