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插上自信的翅膀
2019-10-21温治玲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中小城市的劳动力流向珠三角等大城市,造成农村、中小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有完整家庭监护学生相比,大多数留守学生因缺少父爱或母爱,享受不到应有的家庭关爱和温暖而导致心理失衡,表面上他们跟正常孩子无异,但在内心深处常常感到孤独、忧虑、精神不振,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
关键词:融进集体;抓闪光点;体验信任;善用评价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而作为班主任,如何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留守学生的心理,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心,因势利导地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 融进集体,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很多留守学生很难与同学沟通交流,与同学的关系很差,难以融进集体。对待这类学生必须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这些缺乏有效家庭监护学生来源于不同背景的家庭,性格差异较大,所以在教育上还要善于用计,别具匠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用真挚的爱让每一个留守学生都知道他(她)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将他们从那种封闭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
二、 抓闪光点,增强自信
留守学生往往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笔者很注意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在对他们的教育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我们可以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景”来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对成功不抱希望,自暴自弃,这类学生大多有较多的失败经历,故我们应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为他们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景”,让他们用身上的闪光点照亮其阴暗的一面,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大胆放手让他们展示才能。对于他们的进步,不管是大或是小,我们都有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愉快,促进他们不断努力,逐步树立自信心。
例如班中有个李秋同学,成绩差,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着爷爷生活,他个性好动,经常会违反纪律。但他有画画的天赋。对此,笔者在品德与社会《做生活的强者》的课堂上就向同学们讲述齐白石是怎么练就一手闻名于世的绘画本领的事。同时,笔者也引导李泽秋同学发挥他绘画的特长,鼓励他向名画家学习,并郑重其事地委任他为宣传委员,还安排他办学习园地。由于他从来未受过这种信任和鼓励,他感到很高兴。他上任后,严于律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现在正发奋努力,准备将来考艺术学院呢。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为后进生的闪光点创造了条件,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 体验信任、增强自信
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是大家熟知的。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类似手法,即教学中把学习信心不足、语文学习有一定困难的留守学生想成是罗森塔尔讲的将来会有优异发展的农民工留守子女,这样对农民工留守子女树立自信心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发现留守学生的作业有错误时,可叫来面谈,先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教师略做引导,让其得出正确结论,再给予适当赞许。又如,当留守学生考试成绩不佳时,可与他们一起分析试卷,让他说出当时解题的思路,先肯定其思路正确的方面,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并告诉他“这道题你其实是会做的,只是其中的某一小点没注意而出错”,让其觉得有实力考出好成绩。这样做,使留守学生能充分体验到教师的信任,从而增强自信心。在课堂上或平时接触中,教师可通过语调、表情、体态语、目光等向留守学生传递信任和暗含的期待,留守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其学习行为就变得积极起来,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四、 善用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善用评价手段,有效克服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极大地增强了留守学生的自信心。如语文教师评改留守学生的课堂练习时,要依据心理学理论,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评价,对于正确的可评为优秀,对于有错误,但在正确率、解题方法、书写等方面比上一次有进步,尽管认知因素评不上优秀,而情感因素仍可评为优秀。这样不但对留守学生认知情况给予了反馈,还对留守学生的努力程度给予了肯定,使留守学生增强了自信。另外,對于“差生”的课堂练习,可采用分解评改法,有一处对的就用“√”号,因为过多的“×”号容易使他们萌生自卑和逆反心理。通过这些方法逐步克服留守子女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信心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留守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自己的兴趣和自信心去启发和感染留守学生,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留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这要我们全社会来共同关心,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作者简介:
温治玲,广东省茂名市,茂名市博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