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通化市居民幸福感研究
2019-10-21张雨薇杨浩群马坤
张雨薇 杨浩群 马坤
摘 要:幸福感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标准,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抽样选取的300个受调查者为分析单位,定量探索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本文选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21.0,将涉及到的变量最后归为七个因子进行科学的分析,构建了标准化的居民幸福水平得分体系,并依据研究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幸福感;因子分析;SPSS
1 绪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宣言,贯穿于我国十九大精神,已日渐为当今社会民生问题的焦点。而“城市幸福感”这一话题,也随之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所谓“幸福感”是指居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赞誉度与向往度。对居民幸福感的研究,可作为反映社会发展及稳定程度的指标之一,是政府了解社会群众心理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从而合理制定相关民生政策的有效途径。
2 数据来源
为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基于吉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结果,对通化市东昌区及二道江区的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进行初步分析后,采取按年龄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深入各小区、商场、学校等地点发放问卷,并同时发布了相应的网络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其中包括网络问卷260份,普通问卷60份,回收306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约为93.75%。
3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1)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即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将一些较为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变量的统计方法。其本质上是从众多的可观测变量中概括出少数互不相关的因子,用较少的因子解释和概括大量的观测事实,构造简洁的概括系统,解释事物之间最本质的联系。
(2)指标选取。笔者在阅读大量有关城市幸福感研究的文献基础上,结合通化当地的独有的特色,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2项指标,其中包括年龄x1、健康状况x2、经济收入x3、医疗保障体系x4、交通状况x5、生态环境x6、社会治安状况x7、住房条件x8、生活态度x9、业余休闲x10、自我评价x11、价值取向x12。
4 数据分析
(1)因子分析过程。在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前,需进行因子分析的事宜性检验,以确定待分析的变量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本文选用了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方法,KMO值越接近1,意味着变量的相关性越强,经SPSS21.0计算,KMO的检验值为0.870,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原始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7个公因子,代替原来的12个统计指标。经计算,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0.6,且累计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2.03%,这说明提取的公因子能够保留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且大大降低了评价和处理原始数据的复杂性。第七个以后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可被忽略。
(2)因子旋转分析。公共因子与原有变量指标的关联程度由因子载荷值表示,因子载荷值越大,则该因子包含相应的原始变量的信息量越好。为了对因子进行更好的命名和解释,本文采用正交旋转中的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选取的12个指标分别在对应的某个因子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量,其中第一个公因子在交通状况x5、社会治安状况x7、医疗保障体系x4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表明第一个公因子主要解释这3项指标,而这3项指标反映出了城市为居民的生活提供的各种基本保障,故将其命名为F1社会保障。
第二个公因子在业余休闲x10、住房条件x8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表明第二个公因子主要解释这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主要反映了居民所拥有的精神与物质上的满足感,故将其命名为F2物质享受。第三个公因子在经济收入x3、年龄x1上具有较大载荷,这2项指标主要反映了居民的个人状况,故将其命名为F3基本条件。第四个公因子在健康状况x2、生态环境x6上的载荷较大,这两项指标主要反映了通化市居民普遍认为个人的健康状况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将其命名为F4环境与健康。第五个公因子在自我评价x11上载荷最大,这项指标主要体现了居民的自我感知,故将其命名为自我效能感F5。第六个公因子在生活态度x9上载荷最大,该指标主要反映了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乐观程度,故将其命名为心理因素F6。第七个公因子在价值取向x12上的载荷较大,这项指标主要反映出了居民的自我追求与价值取向,故将其命名为F7价值取向。
(3)因子得分系數评价。最后将因子得分按照对应的特征值比重进行加权处理,本文以7个公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线性加权求和后,得出评价居民幸福感的综合得分为:
F=(20.392%F1+12.852%F2+11.734%F3+11.247%F4+8.699%F5+8.687%F6+8.416%F7)/82.028%
5 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大多数人认为拥有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影响幸福感最为直接的因素,有39.33%的受调查者给幸福的定义是自我追求、价值的实现,因此除社会保障因子等客观条件外,个人主观因素也显得尤为重要。此外,47.67%的受调查者认为通化市交通规则完善、车让行人作为当地特色,是增加幸福感的因素之一。此外,调查发现制约通化市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就业压力与经济困扰,结果显示,16.1%的受调查者存在就业上存在压力,而26.2%的被调查者迫切解决经济上的困扰。由此得知,着力解决这两项制约因素,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赵一纯.基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我国居民幸福指数的研究——论国民幸福指数[J].中国商论,2016(27):149.152.
[2]齐昊,孙昕.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江西省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山西农经,2016(05):129.130.
*通讯作者:王立雪,单位:通化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