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思考

2019-10-21张伟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居规划设计住宅

张伟

摘 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的达到了一个比较较高的层次。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随之增多。人们要求更好的居住环境,这就需要改变原本的住宅设计方案。而住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流程,要多方面考虑,多层次研究。将住宅设计的重点放到人居环境上,突出以人为本的住宅设计理念,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与住宅条件的要求。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人居环境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住宅建筑设计应当以人为本,舒适的居住环境才能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优异的人居环境应当具有好的住宅建筑户型。此外,对于一个良好人居环境的创建来说,保障安全、方便的生活所需供应、丰富多彩的休闲场所、健康的运动生活场所、文明的社会氛围及便利的交通等都非常关键。

2 和谐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的意思是指人类聚集生活的地方,属于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空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地,人居为人类改造、利用自然提供了重要的地方。“人”是人居环境的核心,研究人居环境是为了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在城市建筑领域中,“人居环境”可以被认为是人的生活居住环境。和谐人居环境要求建筑必须满足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复杂的要求。所以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在目前发展和将来使用之间取得平衡,并能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做到与环境协调并能节约材料及能源,最重要的是能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很多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比如气候、各类建筑设计、室外绿化等。为了实现和谐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比如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减少污染源、完善城市配套设施等。

3 坚持从人居环境角度出发,树立以居民需求为主的设立理念

3.1 以居民需求为住宅规划设计的主要出发点

在做出设计规划之前,需要对居民需求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和了解,居民需一个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对于住房的大体要求是什么样的,这都需要规划设计人员提前做工作。只有充分了解了居民要求,才能设计出居民满意的住宅,才真正算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在具体规划时,也需要加入创新思想,在原本的住宅设计中结合居民要求,以及时代发展的特点,制定出创新式规划方案。并且还要以居民的生活为起点,在住宅周边建立一些基础设施,基本商业网点,例如,超市、商场、医院等。交通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可以选择先修建道路,方便的交通条件也是居民选择住宅的关键点。

3.2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满足使用要求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布局合理,能够使住宅建筑社区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具备畅通高效的道路系统以及优良的公共绿地。规划设计要结合居民生活习惯创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住宅建筑设计规划设计要具备设计合理、造型多样、舒适美观等特点。在现代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中要处理好居民出行的道路设计合理布置,步行与车行分离等,具体的规划设计要求要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从基础设施以及生活习惯等处着手,做到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3.3 室外环境的规划设计

室外环境延展了狭小的室内空间。因为小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元素,在完善服务设施和进行合理的居住户型设计基础上,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室外空间的规划设计同样很重要。对于室外环境的设计,要符合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气息,其中的绿化应适应于当地的生态地理气候特征等。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小区的物业管理系统、安全防卫系统等,从而营造出一个安全、方便的生活小区。

3.4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满足卫生要求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住宅建筑设计规划中首要遵循的设计原则,规划设计要为了能营造出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减少空气的污染以及杜绝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现象的发生。首先,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完善給排水的设施规划与设计。要保证煤气已集中供热的系统科学合理,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运用现代气候学以及现代建筑规划设计。要保证社区内空气流通正常,空气清新、水质清洁,能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污染。其次,在社区住宅建筑设计中要保持好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以及走向,能保证建筑物有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规划设计,并减少噪声污染现象的发生。第三,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公共绿地的规划与设计要保证社区中与社区居民相匹配的绿地规划设计。绿地规划能够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

3.5 了解和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

在进行设计规划之前,需要提前“踩点”,首先就是要了解住宅建筑点周边的环境,不只是生态环境因素,还要关注地形和自然条件。地形条件会影响人们出行,如果出行条件不便,即使住宅条件再好,再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不会太受欢迎。重要的就是生态环境了,生态环境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周边建筑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既要满足建筑的需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要促进二者可协调持续发展。

3.6 空间规划

在空间上,小区的功能分区分为:私用、半私用、公共、半公共四个级别。人们的私用居住空间很重要。半私用空间常常指住宅楼之间的空间,它的使用率最为频繁,在那里能布置各种运动器械、座椅等,具有生活化、人性化的特点。在规划中,街道很重要,道路使小区人们的居住生活空间得以联系,有机结合各种绿化设施形成公共绿地,它位于每个组团的中心位置。通常所有区内住民都可以使用半公共空间,必要时,可将半公共空间用作城市疏散防灾和应急避难,开阔性好的空间特点使居民能与大自然接近。应对小区道路支网进行合理组织,以方便住户的出行,但不能杂乱无序。而且,在规划时,应重视出入口的设立,杜绝外来人的随意穿行,做到人车分流,使住户出行的安全性能够提高。

3.7 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感,同时突出住宅的美观性和经济适用性

在规划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居民需求,这个内在因素,还需要考虑住宅建筑的外在美观。改善住宅周边的生态环境,建立一个回归自然的新型住宅。并且要恰当地融入情感和自然意境。在体会了城市的喧嚣中生活的人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安谧,放松的环境。住宅规划就可以根据这一需求,增加住宅的布景,以及住宅绿化环境。完善底层住宅周边绿化,确保中高层住宅视野开阔,适当考虑高楼层的绿化布景,例如,在高楼层阳台外建立“空中花园”,或者预留一块地方,给高楼层住户栽种植物。住宅选点也需要考虑环境的问题,如果文化资源较多,更能凸显住宅的人文性。但是设计也不能华而不实,徒有外表的美观性,却没有经济实用价值。充分考虑楼层高度,设计恰当的楼高,这样,既不会显得空旷,又不会过于窄小。特别是要注意排水设计,避免雨水过多,排水不畅,导致底楼住户受影响。

4 结束语

人居环境在居民生活中的影响较大,在质量较好的人居环境中生活,会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质量较差的人居环境中生活,则会对居民精神状况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的逐渐增多,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从居民需求出发,改善人居环境,并且结合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宜居住、人居环境较好的住宅。

参考文献:

[1] 黎琴.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2):46~47.

[2] 徐发辉.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

[3] 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

[4] 王健.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D].北京林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人居规划设计住宅
最美城市“绿化带”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