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2019-10-21井明维马建波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井明维 马建波

摘 要:河道整治可以大大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生态环境。但是,在具体的河道整治工作中,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树立正确的河道整治规划理念,对其进行改善。加强相关政策完善,实现河道整治统一,确保河道畅通,改善水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1 前言

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也受到了考验,尤其是在城市河流和生态系统中。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2 城市河流整治存在的问题

2.1 河道形态结构变化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河流建设使自然河流的蜿蜒程度降低,河段的形状呈现几何规则化的断面,河滨线变窄,河边非法建筑增多,桥梁跨度不足。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了河流形态的不连续性。河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河流系统形态多样性的减少,使河流系统生态环境的非均质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水体的水净化能力下降。

2.2 污染物来源广泛造成水体污染

河岸垃圾回收点,公共厕所位置不合理,另有货物在河的两岸堆放的很杂乱,容易导致垃圾流入河流。此外,雨水和污水的分流管网不够完善,且在分散的村庄接收污水的工作尚未进行,加之有些居民缺乏环保意识,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导致大量污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流,导致河流水体污染。

2.3 治理理念的不完善,导致了对具有生态功能河流的不重视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必须在绿色生态环境理念下实施,并与当今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同时,没有相关科学的规划,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河流的功能,导致水体严重污染,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3 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分析

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尽管目前在河道整治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仍然有待加强,通常对不同的河道类型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抓住河道治理环境特征。

3.1 水环境影响特征

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水环境是其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是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的废水污染问题。河道整治施工要求使用砂石料与混凝土,生产废水生成污染物。如果缺乏适合的收集处理方法,会对河道造成较大污染。其次是河道治理施工中的生活废水。河道治理范围较大,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较大。为施工便利通常选择距离施工较近位置作为生活区,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废水。废水大多流向河道使得河道污染,应给予高度重视。第三是机械清洗废水污染。该环节多集中于机械设备维修基地。一些河道整治工程由于地理条件影响,需要用到大型机械且展开维修保养。长时间施工环境下,清洗机械设备产生较多废油废水,进而影响河道水体环境。

3.2 气候条件影响特征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时,施工扬尘与机械废气的形成降低空气质量。例如:河道治理挖掘、填埋等工作必将产生扬尘,四周空气环境也将受到影响。此外,在车辆运输时也会出现扬尘。所以,河道治理施工时,不管是车辆运输还是施工都应注重地面环境,做好扬尘控制、空气质量监测。通常情况下,施工扬尘分为:材料摆放时风吹引起的扬尘、机械设备装卸扬尘、车辆引发路面积尘的二次扬尘。

3.3 生态环境影响特征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时,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因为河道治理工程材料堆积等会导致四周地表植被受损,使得水土流失。例如:淮河流域平原河道治理时,因为平原河道整治建筑项目较多,包含分洪闸、泵站、节制闸等,横向范围较窄进而对陆生生态有着较大影响。土方挖填施工占用的地面空间较大。耕地占用也会使农作物遭到破坏,陆生生态稳定性受到影响,生态完整性受损。此外,项目也会占据水塘、道路、林地等,影响植被生长,水土流失严重。

4 河道整治的相应措施

4.1 治理河道内水体污染

对于河道内水体的治理主要有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对排入河道的污水进行截流,有关部门应该对河道两侧的生产加工型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和周围居民生活用污水排放情况作出相应的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在适当的地点设置二级污水管道,对排放进河道的污水进行截流。第二,加大污水管网的建设,根据以往的河道治理经验分析,污水管网对水质的有效治理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要想加快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速度就必须要配合当地二级污水管网的建设一同实施,使河道水体的治理与污水管网的除污有机的配合起来。第三,治理河道水体污染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发展,在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还要对厂内的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好水体环境的指标,另外,如果一些偏远地区无法做到所有排出的污水都经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可以充分的利用好河道周围的滩地进行污水过滤,具体做法是可以在河道周围的滩地布置大量的污水处理槽,在槽内放入大量的卵石,这样卵石上的真菌可以对进入槽内的污水进行生物分解、降解,有效降低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经过这种污水处理槽之后再排入河道内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水质的污染程度。

4.2 清理河道淤泥和垃圾

对于河道内的大量淤泥和垃圾造成河道堵塞问题的处理,现阶段较有效的方法是选择挖泥船、挖掘机等机械进行清理外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清理速度快,清理效果理想,可以在小面积的河道中进行广泛应用,但同时它的弊端是,使用机械船只等设备的清理成本较高,如果河道中的淤泥垃圾过多,或者河道的面积较大,那么清理的难度就会加大,很难有效的完成施工。另外,这种方法很有可能造成河道内部的土层疏松,久而久之导致形成新的淤泥。

4.3 加强河道的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河道沿线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建设生态保护坡,以往的保护坡的建设多是用水泥和混凝土构建的,这种材质的防护坡虽然可以有效的阻止河岸上的土壤流入河道内造成河道的淤堵,但是它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河流的自净能力,河流周围的生物减少,久而久之导致河流内水质变得黑臭,因此应该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建立生态化的防护坡,用绿色植被建设防护破,既可以有效的保护河道又可以美化河道的环境。第二,种植水生植物,对于已经产生黑臭现象的河道,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在河道中形成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在吸收河道内过剩的营养的同时,还能有减小河道中水流对河堤的冲击。第三,对于已经严重污染的河道,就要运用人工生物和化学技术,例如如果河流的流动性很差,那么河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不能得到有效的分解,必然导致河水污染发臭,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在河道内安装曝气机给河道内部充氧的方式,让河道内部形成适合化学反应的条件,加快污染物质的分解挥发。

5 结束语

河道的整治是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工程,因此在满足河道防洪标准前提下,加强对河道及其生态环境的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考虑与城市规划和周边环境相协调,是未来河道整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卫丹.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环保措施问题分析[J].低碳世界,2017(11):20~21.

[2] 赵巍巍.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11):89~91.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