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翻译策略对网络热词国际传播的影响

2019-10-21张欣怡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译热词英译

张欣怡

网络是流行文化生长的土壤。如果要是一段时间远离网络时事,你社交娱乐时很可能会对新兴的词汇感到一头雾水。譬如说,feminization trend就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娘炮之风”的英译。

网络热词更迭速度快,形式比较灵活,带有很浓厚的中国本土文化色彩。可以说,网络热词实际上就是社会热点的缩写,时效性非常强。比如2011年浙江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铁道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个句式一时成为热词,暗含对官方回应的讽刺和不满。“给力”本来源于北方方言,表示带劲,被译成“gelivable”,但如今已经比较少用。再如,2017年,《中国有嘻哈》综艺节目中某制作人因屡次提问选手“你有freestyle吗?”本来表示HipHop说唱中的即兴说唱,瞬间成为网络追捧的热词。今年,《中国有嘻哈》又带火了“skr”一词。还有因游戏、短视频、综艺、表情包等而爆红的一些热词,例如,吃鸡、冲鸭、小猪佩奇、快乐肥宅水、假笑男孩、发际线男孩、黑白熊等。通常来看,网络热词多有诙谐幽默之感,深受网民喜爱。

另外,除了上述偏向娱乐性质的网络热词,还有一些跟国家政策、科技发明、新兴产品等偏正式的网络热词,能很直接地反映生活现状和社会进步,通常可见于主流媒体平台。譬如,2016年,联勤保障部队(Joint Logistic Unit)、“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Tiangong-2 space lab)、国家基因库(National Gene Bank/Pool)、空铁列车(sky train)。2017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demostration zone of social credit system)、退休之痒(retirement itch)、坐以待毙综合征(Sedentary Death Syndrome)。2018年,重新启动贸易战(to reignite a potential trade war)、体验式广告(Tryvertising)、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The 2018 Beijing Summit of the FOCAC)、深夜服务(nighttime service)、等待成年期(waithood)等。在涉及到这类网络热词时,一般都会被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播报,也有可能被西方媒体跟踪报道。这时,此类网络热词会被翻译,具备了国际传播的可能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关于英语的翻译策略也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那么不同的英语翻译会对我国网络热词的国际传播产生怎样的影响,将在下文进行阐述。

1. 网络热词的英译策略

英语翻译策略有很多,中西方学者都各有见解。我国早期鲁迅、傅斯年等都是直译法的响应者,赵景深、严复等则认为意译更好。许渊冲经过多年翻译研究,提出“三美”理论。西方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模式。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则提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还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诺德的翻译目的论等。总而言之,翻译不仅追求词义准确,而且对目的人群能否理解文化内涵有要求。

网络热词的内容和形式很丰富,体现了很强的中国文化语境,“抗译性”很高。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背后的文化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参考《中国日报》“英语点津”2018年的热词翻译,大概有以下几种翻译策略:

第一,直译法。直译很容易理解,直接照搬中文的热词内容和形式翻译成英文。例如,超加工食物(ultra-processed food)、信息污染(information pollution)、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心灵健康食品(mental health food)、过劳肥(obesity from the overwork)、小鲜肉(little fresh meat)、假笑(simper)等。

第二,回译法。回译是指热词原本就是从英文音译过来的,再反过来译成原英文。例如,因吹斯汀(interesting)、伐木累(family)、瑞思拜(respect)等。

第三,意译法。意译是指忠实热词内容,而适当忽略原本的形式。例如,花瓶演员(eye candy)、爱吃肉的人(meat tooth)、意外走光(wardrobe malfunction)、拍砖(make comments)、灌水(send trivial post)、惡搞(ill-do)、塑料姐妹花(toxic friend/plastic besties)等。

第四,音译法。音译是直接把中文热词的拼音当做翻译,通常用在比较难译的颇具中国文化语境的词。例如,关系(guanxi)、面子(mianzi)、山寨(shanzhai)、给力(geili)、作(zuo)、评书艺术家(pingshu artist)、阴阳合同(yinyang contract)等。

第五,拼词法。拼词是比较创新的方式来进行热词翻译,通常是截取两个单词或单词的部分进行重组来表示意思。例如,特朗普氏通胀(Trumpflation=Trump+inflation)、姓名不明婴儿(theybies=they+babies)、航班噩梦(flightmare=flight+nightmare)边看电视边发微博(chatterboxing=chatter+boxing)、眼睛微笑(smize=smile+with+eye)等。

第六,注释法。注释大多跟直译一起用,在直译的英文后加上一部分解释。例如,隐形贫困人口(the invisibl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the invisible poor: refers to people whose consumption exceeds their income)、无性恋爱关系(Aromantic:Have no desire to form a romantic relationship)、排遣式进食(distraction eating: You are not hungry at all, but want to eat something to dispel loneliness.)、工作CD(office cool down: the time you spend accumulating energy before you start working and the time you need to cool down after you finish some work)等。

2. 英译策略对网络热词国际传播的影响

英语翻译策略多样,但并非都能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根据公文(2012)的网络翻译传播研究,认为网络作为媒介,对传播的每一个组成环节都有重要意义。

热词在网络辅助下,受众、译者、源文都是开放且相互交融的,给热词的英译带来了很大的空间。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主体,都能即时享受热词英译后的二次传播。由于英译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热词被赋予了不同的生命,或多或少会对它的传播产生影响。

根据上文的网络热词6种英译策略,对国际传播影响做具体分析:

第一,直译法。拿两个领域不同的词来对比,首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这是我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热词,是由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价值观,旨在倡导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利益,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直译过来的英文也很好地把词汇内涵表达出来,中外媒体也多次引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词汇,能加深西方对我国政治政策的了解。而小鲜肉(little fresh meat)一词比较偏向娱乐生活,指年轻帅气的男艺人,成为微博、微信甚至是娱乐新闻的常用词汇,在西方社交媒体譬如Facebook上也有一些相关使用,或者是用直接音译的“xiao xian rou”来表示中国的热词。

第二,回译法。这些因为是直接音译英文过来的,还原成英文后更方便使用。例如,因吹斯汀(interesting),英文原本用于人们对有意思的、让人感兴趣的事时的一个表达,音译成因吹斯汀后,通常表示的并不是感兴趣或有意思,而更多的是“呵呵,没意思”。经常有人习惯性跟英语国家人对话时也说interesting,这很容易引发误会,造成潜在的冲突。

第三,意译法。拿“塑料姐妹花(toxic friend/plastic besties)”举例,对于损友,西方也有类似的用法“frenemy”,塑料情谊更多的表示表面功夫做得很好,背地里却言行不一。这里翻译成“toxic friend”更多把背后的含义翻出来了。而且西方也有这样的用法,很容易理解这个词,能帮助这个词汇更容易走入西方社交圈。

第四,音译法。这些乍一听就像是在说中文,西方人可能不能一下子就意会到词语的内涵意思,但没有能够完全对等的词汇进行表达,久而久之,也便习以为常了。例如,中国的关系(guanxi),评书(pingshu),这些都有中国文化底蕴,被西方接受后,再搭配使用时,譬如这样的句子:He is a famous Chinese pingshu artist.反而更有助于理解和国际传播。

第五,拼词法。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常见的构词方法,英文叫做blending words,这种翻译风格更容易被西方理解和接受,有一些热词翻译也是源于西方媒体报道或社交使用。例如,特朗普氏通胀(Trumpflation=Trump+inflation),这跟美国总统各种新鲜治国手段有关,也受到不同地区的网民的戏谑。这一类翻译方法可以说深得民心,在中外網络上都有很高的使用率,在帮助热词国际传播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注释法。要先翻译,再进行解释,可能在快速的网络时代反而显得有些累赘。譬如解释隐形贫困人口(the invisible poor),还需要加上一串注释的译文或是举一些例子,把它的内涵表达出来,相对比较复杂,在信息接收过程会更花时间,传播后能迅速得到理解和接受的概率相对要低,可能会造成一些阻碍。但是,如果这类翻译足够有意思,英译后形成热度也是很有可能的。

总的来说,热词根据它自身的属性和难易程度,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就会大相径庭,每一种翻译对它的国际传播都是有帮助的,只是在能否快速被理解、被接受、再形成热度上有差别。可以说,更加符合中式的翻译,譬如音译,可能理解会更难一些;注释,词汇+解释,译文要更长,传播解释更麻烦一些。更加符合英文习惯的创新翻译形式,譬如拼词,词汇比较短,西方也在用,这种更容易传播。

3. 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时时刻刻都在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流行词汇,我国的热词内容和形式多样,翻译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回译、音译、拼词、注释六种比较常见的翻译方法,对热词的国际传播有不同的影响。英译后的网络热词赋予了它语言上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消除语言交流的障碍,便于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网络流行、社会生活和文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音译热词英译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第九十七辑】97热词是由北京话衍化的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