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研究与探讨
2019-10-21李贤军
李贤军
摘 要:學生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赋予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的内涵,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对资助工作做到“精准”,真正地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从而让每一个高校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将对当前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策略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新时代;精准资助工作
教育公平是我国社会公平的起点,不断完善我国的助学制度,尽量保证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地指出:“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李克强总理也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的助学制度,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也不让一个家庭因为孩子上学而陷入困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国的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必须做到相对完善,不断加强高校学生资助的精准性,真正地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顺利完成学业,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一、当前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学生不思进取、缺乏感恩
当前绝大部分的高校贫困学生在接受国家政府、院校以及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帮助之后,都会对他们所获取的帮助格外地珍惜和感恩,但是仍然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虚荣心和攀比心的影响,在高校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极强的自卑心理,以致于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不思进取,思想消极,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另外,有一少部分学生在获得助学金之后,选择不告知其家长,继续接受家长给予他们的生活费用,甚至他们认为国家、院校以及社会企业给予他们的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在学校大肆花销、挥霍浪费,不仅增加了其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更加不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
(二) 高校学生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
在我国一部分的高校中,普遍都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其一,伪造资助申请困难表,部分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比较乐观的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学校的这笔资金来用于自己恶意挥霍,通常会伪造相关的贫困证明,恶意隐瞒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其二,在高校学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部分学生利用人际关系所造成的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一般在大学班级助学金评选的过程中,辅导员都会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来进行。这就不乏有一些学生在民主投票的过程中,向班级内同学虚构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恶意夸大自己家庭的贫困程度,或是提前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自己拉票。进而严重地影响了评选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其三,是违背承诺滥用资助金。一般在评选的时候,学生都会表示如果自己拿到这笔资助金要勤俭节约,将钱用在刀刃上。而往往在他们拿到手后却大量地挥霍浪费,与人攀比;其四,恶意拖欠助学贷款。高校学生的助学贷款本是学生生源地为了能够使更多学生能够上大学,提高自己文化素质素养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庭的经济危机。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却毫无感恩之心,在获得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进入工作岗位后,恶意拖欠银行贷款,以致于造成银行资源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利用,与此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征信[2]。
二、 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策略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难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以致于“大学生毕业便失业”的现象愈发严重。因此,高校教育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培养全面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另外,在我国高校的自主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建立贫困学生的档案资料,更加准确地确定需要资助的对象,避免在高校资助的过程中出现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用有限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3]。
(二)资助标准的精准化
在进行精准资助时,首先,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一套合理的资助标准以满足学生在高校内部的基本费用支出。为了更好地实现资助标准的精准化,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准确的了解学生在学校内部的基本开支状况。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要对学生要进行详细而具体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在校内基本开支状况,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的资助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资助标准。与此同时,在进行资助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广大学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进而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基本需求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4]。
(三)“扶贫”的同时“扶志”
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不光体现在对基本物质层面的资助上,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扶贫的同时做到“扶志”,将对高校学生的精神思想扶持工作也要作为精准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一来,就能够全面的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精神思想的扶持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高校要鼓励引导学生去参加更多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回报社会的热情;其二,鼓励高校内受到精准资助的学生要主动参与高校的社团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社交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5]。
(四)完善相关的自主监督体系
在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过程中,还应该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资助监督体系。与此同时,这也是资助工作中的关键之处。只有相对完善的资助监督体系才能够使精准资助的工作变得更加完美。对于国家、院校以及社会企业或者个人所发放出去的资助物资,高校应该及时对被资助学生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和监督,特别是针对一些高额度的资助,高校有必要也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思想教育,应到学生正确的使用,对于一些严重违反规定的学生在查证后将其收回,避免学生对资助资金恶意挥霍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将收回的资金发放给真正困难、有需要的学生来使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化极强的工程,在资助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高校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针对这些不足进行原因的分析,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在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燕.论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J].智库时代,2019(11):34,96.
[2] 余晓萍,张建荣.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农业研究,2018(10):92-93.
[3] 同超,车博,黄浩,高文静.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研究与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97-98.
[4] 苏扬.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J].文教资料,2018(18):151-152.
[5] 王俐,贾曦.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评论,2018(5):63-65.
[6] 张骞文.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诠释、基本特征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5):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