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工作案例浅析
2019-10-21金晶
金晶
摘 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文章通过案例分析,要求班主任、辅导员,应具备心理健康指导的能力与耐心,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疏导,做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有效帮扶。
关键词:贫困生;单亲;心理健康教育
一、案例事件
学生D,是一名大二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经济较困难,自己与妹妹上大学所需的费用都来自于父亲打工的微薄收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班主任会遇到较多的贫困生,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及自身的性格、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来到大学之后便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比如严重自卑、过度自我封闭、过分自尊和敏感、依赖心理严重、有不良的攻击行为等等。该生因为家庭条件特殊,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较为正常,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也比较优异,但是在拂去心灵表面的那层纱后,她却表现出了过度自我封闭、孤僻、不信任他人、目的性强、倔强、争强好胜等心理问题。
为了争取本学年国家助学金,该生在大一时,通过自身的努力,成绩优异,获得了二等人民奖学金。但因其班级班委评议的操行评定未评上优,而无法评定本学年国家助学金。我因刚接手这个班级,对于师生间的了解、信任和处事方式都没有很好的相互建立。当学生D与我反映为了减轻特殊家庭负担而努力学习争取本学年助学金,并且再三地强调本次助学金对她及家庭的重要性,并表示学生H愿意将自己的操行评定“优”让给自己。我作为刚接手的班主任,面对一个“懂事、为家庭考虑”学生的请求,我并没有完全抹杀该生的希望,当然也没有完全同意她的请求。但是在之后与班级同学T(班委)了解她的情况时,发现了该生与班级同学相处存在的问题:不配合班委工作,说话不真诚,平时上课逃课次数较多,家庭并不是特别贫困等。
针对两个全然否定的矛盾体,我考虑到会不会是这两个女生之间正好有矛盾,又会不会是愿意让出的学生H是经不住她的说词?带着这两个疑问,我通过向班级同学、室友了解,发现该生虽然与寝室同学相处较融洽,但与班里其他同学相处却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T反映的事情也基本是存在的。在试图与其父母联系时,因号码错误,一直未联系上。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不予以她操行评定优秀,并希望通过教导令她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好好改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和班级同学之前的相处,更重要的是出社会后与身边集体的相处。
针对这一问题,我开始采取说教的形式,教导她从这次的事情汲取经验,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为人处事、以诚待人、从自身找原因,但是该生却一再的以家庭困难为由,不厌其烦地向我表达了自己想要得到这笔奖助学金的想法,并以如果得不到此笔奖助学金将会自暴自弃与之要挟。在安抚她的同时,根据她的性格特点,从正面引导,让她对此次助学金的希望泯灭。但该学生却依旧不懂得尊重、理解辅导员教师的工作,在自己提出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与周边的同学甚至教师表露出对班主任工作的不满。
为调节该生的心态,通过与她同寝室同学、班级同学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她的为人,以更好的帮助她;通过与她谈人生、谈理想,从侧面教育她学习与人相处,教育她从多方面看待事件,教育她从自身出发找原因;联合她的室友、部分班级同学共同关心她,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利用学院临时补助等,缓解其家庭经济困难。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的经济状况是造成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外在因素,无力缴纳学费,家庭特殊的窘迫,家长的无能为力,借还款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导致学生心理上始终矛盾重重。
2.自身性格是贫困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内敛,封闭自我,不愿和他人吐露心声,对他人存在严重的戒备和不信任;逃避,找到各种缘由对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不足说辞;不愿从自身寻找问题,喜欢将原因、错误归结到他人的身上。
3.贫困的心理,让自己感到低别人一等。
4.目的性强,对于想通过大学改变命运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了偏激的心理,单一地认为在大学期间,必须要获得一切,如果不能如愿,就会感觉是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三、教育方法
1.对于心思敏感、细腻、目的性强、倔强的女生,在她争取各种利益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不选她的原因,指出她的不足和缺点,人在失败打击时更能接受自己的错误,更容易改正自己的不足;其次,要从正面安抚她,教育她。
2.对于不愿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女生,单纯的教育交流,效果不仅相对较差,而且还会挫伤她的自尊心。要通过不定期地与其谈人生、谈学习,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其思想上的触动和熏陶。
3.事后可通过班级同学对她的了解,如合适再为她争取。
4.联合、发动寝室同学、班委、班级其他同学,从她的进步,重新认识她,关怀她,鼓励她不断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来。
5.将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除了保密原则外,在与该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言词的向导性,在说词严厉的同时,也要积极向好的一面对她有一个提点,当然需注意对该生的情绪调节。
6.在从情感上关怀她的同时,确保和她家人的联系与沟通,以便了解更多她的个人情况时,也能让家长了解她的近况。比如了解家庭的确困难,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帮助,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7.充分利用集体活动对其进行主题式教育。如通过主题班会、体质测试等。
四、教育效果
1.该生坦然接受了事情的结果,也不再自棄自馁,重新投入了学习生活的环境中。
2.该生学会了尊重他人。之前无谓的逃课,现在学会尽量不请假,即使因特殊情况请假也都会提前打电话给我,咨询班主任意见。
3.该生看待问题也不再极端,心态平和。
4.与身边同学相处较友善。
五、教育案例反思
1.贫困生的帮扶是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怎样以正确的思路与态度来对待贫困生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单纯地去同情他们,而应采取勤工助学、班会等多种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侧面引导,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进行有效帮扶。
2.通过很多途径对贫困生的各方面做了解。通过寝室、班级同学,家人等的联系沟通,对贫困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了解。
3.对特殊群体的事件处理要得当,教育方式需要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存在心理问题,较大多数的贫困生心理还是很健康的,我们绝不能戴着有色眼睛去看人,在面对部分自闭的贫困生时,要因人而教,积极帮助他们完善自我。
4.从物质、精神上关怀贫困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并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生学习中要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他们能真正实现自立自强、健康快乐的成长。
5.作为辅导员、班主任,对待贫困生,应注意策略与方法,不应有过多的同情,在不了解该生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主观上的倾向。
6.贫困生的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反复、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抵触情绪、或者会因为贫困生帮扶体系的不完善而感到工作的压力重,但作为学生管理一线的我们要在了解贫困生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特有性情,针对性的处理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亮.浅谈单亲家庭大学生教育的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82(5):121-124.
[2] 张婷婷.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J].长江丛刊.2018(25):278.
[3] 高辉辉.微博舆情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D]. 广东:中山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