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2019-10-21赵志丽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病害防治大豆栽培技术

赵志丽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而大豆以及豆制品对人身体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人民对于大豆的需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使大豆的产量越来越高,保证大豆有充足的供应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要求,本文将针对大豆展开探讨.

关键词 大豆;栽培技术;病害防治;措施

随着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豆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国内的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在东北、华北都有着大面积的种植。大豆是一种经济性作物,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因为农民没有掌握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导致各种病虫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因为种子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很大比例。积极的推广大豆栽培技术,采用更加科学的虫害防治措施,实现大豆质量和产量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 大豆栽种技术

1.1 大豆品种选择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良好品种的选择非常的重要。种植之前筛选出产量和质量较高的品种,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从源头控制好产量和质量。选种之后还要对于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在播种之前一周进行对于种子进行充分的晾晒,进一步的提升种子的萌芽率。运用晾晒的方式,杀灭种子表面的各种病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为了有效的预防病虫害的出现,常采用辛硫或者灵丹粉进行拌种处理。

1.2 土壤选择

大豆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土壤选择工作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从土壤深度、含氧量、浇灌条件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判断,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大豆种植土壤不是越肥沃越好,土壤的肥力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于植株的生长造成限制。要结合区域环境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有机质和钙质含量比较丰富的土壤进行种植。要避免在同一区域连续种植大豆,最好选择前茬作物是小麦、玉米、红薯的土地,及时的进行深耕。土壤深耕的深度要控制在30cm左右,在整地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清除杂草。

1.3 播种

大豆的播种效果会受到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的影响,因此针对两种因素进行统筹分析。播种时间的选择非常的重要,会对于产量造成直接影响。夏季播种要选择在小麦收获之后,土壤墒情合适就可以进行播种,最迟为6月下旬。夏季播种的大豆生长周期会比较短,因此要适当的进行早播种。选择恰当的播种时间,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大豆的出苗率。同时大豆苗会整齐健壮,生长发育较好。实际播种时间要结合温度、阳光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大豆的生长周期。另外,大豆的播种方式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分析。积极的制定种植方案和管理体系,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单颗、双颗播种。播种要保持距离一致,为大豆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1.4 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要根据品种进行统筹管控,保证种植技术可以落实。种植技术的选择要符合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积极的优化技术运行机制。比如采用合理密植技术,更加合理的协调植株的生长关系,充分的利用阳光和肥力。在同样的栽种情况下,尽可能的提升经济效益。

2 大豆病虫害防治

在大豆种植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大豆不同的生长周期采用阶段性质量管理措施。优化大豆种植水平,确保管理流程的合理化发展。为大豆的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2.1 大豆病害防治

大豆在生长苗期面临最严重的威胁就是根腐病,不仅会造成减产,还对于对于植株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理根腐病,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腐病会导致植株矮小变逐渐的枯萎,在重茬严重的区域根腐病的发生几率很大。要结合实际的病情进行综合处理,比如选择拌种对于根腐病进行预防。这样不仅可以对于病害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可以提升产量。

大豆菌核病也十分常见,会对于种苗的生长造成重大影响。大豆植株的上部叶片会出现絮状菌丝,大豆菌核发病在大豆的开花期,对于大豆产量的影响十分的明显。采用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具有很好的效果。

大豆的霜霉病会危害到叶片、籽粒,在幼苗第一片枕叶展开后沿着叶脉出现斑块。成株的叶片上會出现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的斑点,逐渐变为褐色。叶片背面会出现大面积的霉状物,对于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霜霉病常发生在雨季,需要及时的进行防治。采用合理的密植和施肥,可以降低发病几率。采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在发病时选择乙磷铝300溶液进行喷洒防治。

2.2 大豆虫害防治

大豆孢囊线虫主要通过是土壤传播,植株会矮小且逐渐的变黄枯萎。在重茬的区域中,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病率更高。采用轮作或者种子包衣的方式进行防治,针对病情严重的区域采用药物治疗。使用3%的克百威颗粒每亩5公斤,用细土拌匀之后撒入豆田。

大豆蚜虫常发生在6-7月份之间,采用体积分数40%的乐果乳油进行防治,每公顷要使用1.2L。针对大豆蚜虫要进行综合性防治,进一步的提升药物使用效果。

大豆菟丝子也是近年来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成严重的减产。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防治药物。针对病情严重区域可以采用地乐胺进行防治,每公顷使用3L药物兑水450g进行喷洒。对于土壤进行封存处理,减少病害对于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探讨是十分重要的。从大豆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为大豆种植效益的提升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 论大豆栽培技术与病害的防治措施 [J]. 科研农业科学,2017,9(11):78- 79.

[2] 王维利.浅谈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决策与信息,2017,2(6):77- 78.

[3] 隋杨.大豆栽培技术与病害的防治措施探究[J].咨询台,2016,11(12):70.

[4] 宋玉发. 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18):71- 72.

猜你喜欢

病害防治大豆栽培技术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