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9-10-21王秋铮

科技风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中小学

王秋铮

摘 要:国家发展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农村教育更是在河南省教育事业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研究了现阶段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生源流失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生源流失;中小学;农村教育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农村教育是整个河南省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地深化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中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教育的差距也日渐明显,农村中小学教育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村生源流失的问题,需引起本省重视。

一、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

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是多方面造成的,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以下将就生源流失原因进行展开,通过对教育问题的辩证分析,更清楚地深刻的展现出河南省农村教育问题,以便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农村学校生源流失的现状,进一步发展河南省的教育事业。

(一)教育资源分布失衡,教学设施落后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城乡之间的经费投入差距有缩小的迹象,但仍然呈现出城市普遍高于农村现象。教育经费的不足必然带来农村在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学设施包括校舍、食堂、图书、办公用品和计算机等多个方面。大部分的农村学校的教学楼都比较破旧,没有学生专门用餐的食堂,农村中小学更是缺少图书馆的,有的学校虽设立了图书馆但也只是用教室改造而成,里面的藏书更是少之更少,如同学校的摆设一般。多媒体教室、广播室,微机室等,这些学校必备的设施,农村学校则普遍缺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二)教师城乡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城乡经济發展之间存在差距,为教师为能提供的各方面的资源自然也是不同,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展前景等条件都吸引着各方面的人才,而地理位置处于劣势,环境交通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越来越少的师范生愿意深入到农村去教学,且更多的优秀教师跳槽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得农村地区的教师结构老龄化,在一个学校中年以上的教师占大部分,在从事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体力和经历的不足,缺乏创新。中小学教育是一个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队伍长期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不但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三)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质的提升,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具有的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农村地区家长看待教育的两极化,:一部分家长过于看重或者夸大教育在社会中的分层作用,认为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行那么人生就没有太大的希望,盲目的推崇城市教育,导致本地生源的外流,重击农村教育发展。另一部分家长对教育不看重,认为教育对孩子发展的推动是微乎其微的。其教育观念的滞后导致多数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持放任态度,普遍存在着“能学好就学”“学不好”就出去打工的心理,没有把教育看作是孩子人生中的大事和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就更难实现农村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解决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城乡教育平衡发展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农村的教育问题也较为重视,加大了教育的投资,从而也增加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河南省人口基数较大,人均教育费用就相对较低。所以准确来说,河南省的教育投入还是不能满足总的需求,因此河南省在尽力争取国家的对其的投资下也要努力地发展本省的经济,这样才能给教育以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要保证必要的教育投入,落实战略位置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要做到开源节流并举,除了逐年增加财政对农村的教育拨款外,也可以辅以社会集资捐赠和设立教育资金等多种方式来发展我省的教育,在有充足资金基础上,从政府和教育部门再到学校要严格把关把每笔资金用到位,相关策略落到实处。

(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优质师资

良好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社会和家长对农村教育的信任。而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素质则在很大部分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吸引优秀的人才,留住并积极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学校现在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的缓和学生转学流失问题,有利于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和完善福利待遇,稳定现有的师资队伍。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落实教师的绩效工资,发放教师津贴,对长期在农村边远地区任教的教师给予倾斜扶持援助,提高教师的住宿条件,保障他们的医疗卫生养老问题策等。这样才能够有效缓解农村教师向城市的单向流动的现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农村发展,调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的重视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因此,相关的基层机关和组织要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使人们耳濡目染感受教育的重要性。如学校和基层政府应该积极合作,双向引导做好教育的宣传工作,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环环相扣,来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吸引农村当地精英分子投身于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周边家长重视加强子女的学校教育,帮助其转变固有保守的教育观念,扩大教育舆论影响力,营造学习改变命运的氛围,促使农村家长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督促子女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醒东.农村学校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9:158-184.

[2]吴明永.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29-130.

[3]张守样.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5):77-78.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中小学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