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健身模块组合”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2019-10-21方安哲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健身高校体育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创新,确保了高校体育运动的延伸和发展,健身模块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对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和整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健身;模块组合

为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长效发展,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常规化,本文以高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人数为样本,通过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健身模块组合”的研究,将现代科学健身理念融入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积极探索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创新模式和机制。使高校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学会科学健身。

一、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概览

1、“健身模块组合”的释义

可定义为按照健身需求为基本目的,把健身兴趣、健身习惯、健身内容、健身项目、时间等按多元目标进行优化的健身过程,它旨在把一个健身计划细化、分解组成几个健身模块,把相互交叉渗透的健身内容组成系列健身模块,通过模块优化组合“构建适合自己的健身生活”。它综合高校体育课程中各个教学专项的教学计划、内容及学习标准,作为学生健身需求设计和制定课外健身模块组合的依据,学生制定的“健身模块组合”有单元运动健身模块、多项运动组合健身模块、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组合模块等,学生完成“健身模块组合”的健身内容必须在学校课余时间完成并记录,根据一段时间健身效果及时调整健身模块组合,達到健身模块组合优质化和健身效果最大化。

2、如何构建“健身模块组合”模型

“健身模块组合”就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需要完成的不同各个健身计划库,学生的目标是尽量完成多个健身计划,如,学生完成的时间健身模块,在35分钟完成一个健身模块,经验证达到锻炼量后进入下一个模块,学生每天的目标是必须完成一个健身模块,一周至少完成7个健身模块,才能评为合格,一天的课余时间不能超过4个健身模块,即35X4=140分钟,这些所有的健身活动必须有社团或执行人签字为准,否则无效,不能进入更高级健身模块选择。

3、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健身模块的健身效果进行评价

学生在选择健身模块健身时,离不开评价员健身前和健身后的确认和评价,并要求学生定期对自己选择和完成的健身模块进行记录和评价,以及同时要求同学样本之间及时对完成的健身模块效果进行互评和总结,以达到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微信运动等软件工具组成健身模块团体效果展示,每天随时反馈和检查锻炼的成绩,以达到健身效果的最大化。

4、健身模块组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促进作用

“健身模块组合”对促进高校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不同的模块组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健身效果,充分展示了模块组合的示范健身效应,参与健身的学生在健身运动中充分享受了运动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运动习惯,提升了同学的健身效果和健康水平,同时也展现了高校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大部分学生不断进入更高级别的模块组合中,达到了“健身模块组合”的设计初衷。

二、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

1、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不同“健身模块组合”的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体现出学生对健身方式选择上的灵活性、乐趣性、自主性、特色性的特点,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遇到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形成了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运动模式,达到了体育健身课上、课下同频共振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素养,保证了学生特长发展的连续性,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2、促进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快速发展

随着课外“健身模块组合”的体系的建立,高校学生积极实践和参与,活动的逐级深入,体育锻炼的实效性逐渐显现,参与“健身模块组合”的课外体育活动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培养“知行合一、个性优长、全面发展、终身锻炼”的育人目标,贯彻了“低起点、小台阶、体验成功、促进发展”的体育工作策略,探索出了高校学生健身体系层级进阶关系,形成了“普及-特长-提高”正金字塔形的课外健身体系,促进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科学运动、健康发展”的特色之路

3、对高校学生健身效果的展示作用

丰富了校园文化和体育生活,多方面、多途径的促进了学生进行体质锻炼,坚持了“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打造了“全员参与健身”的校园体育品牌,灌输了“锻炼健康体魄,提升生命质量”的观念,充分调动了高校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广大学生参与者,体质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陈宋.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设计与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

[2]景会峰.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方安哲、1973年4月27日;男;民族:满,籍贯:山东省掖县;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健身高校体育
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合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