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与完善建议

2019-10-21王冰如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王冰如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改革的必要选择,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现实价值。本文结合相关调查分析结果,深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开展情况,从中发现不足,并提出针对新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1.引言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概念,此后其又在《政府工作报告》、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频频阐述这一关键词。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从成为2018年度经济类十大流行语之一。根据《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数据显示,过来一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从就业类型来看,大学生创业成为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从高校目前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2.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個案调查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及调研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明确界定,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全局性部署。随着高校不断步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但从实践来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不足,比如重视度不够、认识不全面、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不完善、校外联系不紧密等。针对这些情况,本文通过实践调研的方式,调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在明确本文调研目的后,以我校创新创业主要涉及的教师、管理者、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发放回收,然后运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还未理顺,尤其是高校各部门间与创新创业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不畅,而且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二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全面,请理论重实践,导致理论基础不牢固。另外多数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时,真正的创新创业意愿不强,很多是为了“挣学分”;三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比如缺乏实践环节、课程数目少、教学方式传统、课程内容不够新颖等;四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不健全,实践活动形式设计不合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支持力度不够,包括时间精力、资金场地、实践指导等方面均有待加强;五是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完善,教师群体创新创业意识存在差异,师资结构不合理。

对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观念方面较为落后,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而且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参与主体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另一方面,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存在缺失,比如目标短视、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等,这些都是造成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

3.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1)总体构想

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逐步实现,理清思路,营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首先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即涉及从目标体系到具体实施的各个方面。其次在目标体系的指引下,将顶层设计落实到具体实施层面,设计各主体的具体实施方案。最后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划。总体构想如下:

目标体系:包括教育目标和工作目标,教育目标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工作目标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纳入主流教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组织系统和学校非组织系统:包括五个方面,①完善组织结构,理顺组织管理;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升理论教学质量;③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加大支持力度;④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完善师资管理制度;⑤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塑造文化氛围。

(2)完善组织结构,理顺组织管理

学校层面应深入解读《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工作中,指导高校完善组织结构,即校长任“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教务牵头、团委及学生工作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此外,为保证组织管理机制的稳定,还应建立专职结构,由专人负责全面组织管理,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此外,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所涉及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需要科学定位二者作用区间,形成共享合作的关系,比如借鉴清华大学的经验,构建“三机构、一平台、多渠道”的基本组织管理模式,其中“三机构”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创新创业顾问委员会、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一个平台”是指基于全校范围的信息共享平台,“多渠道”是指各主体间沟通渠道的多元化。

(3)完善理论课程体系,健全实践活动体系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完善高校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科学知识等融入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并将课程体系按照目标分为合理的层次模块,比如创新创业意识类模块、创新创业知识类模块、创新创业实践类模块等。此外,创业创业教育不能作为“突击项目”在大四阶段集中开展,而应贯穿于整个在校期间,而且将相应课程按层次安排,比如大一大二阶段以通识教育类为主,大二大三阶段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为主,大三大四阶段则是实践阶段,可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的建立健全,可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制度体系,保证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公平性。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吸纳社会力量,与企业合作,或与其他高校合作,引进创新创业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谋求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引进国际项目,开拓学生视野。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塑造文化氛围

考虑到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可借鉴职业院校的经验,建设一支专兼职教师动态发展的师资队伍,坚持学术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结合原则,积极聘请具有社会工作背景和市场化运作经验、能力的人才,比如有经济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创业家、政府人员、校友、教师等。高校还应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质量,完善教师评估制度,激发教师热情。

为打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在观念意识、认识理念等方面的僵局,高校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类活动,使参与主体进一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重视塑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并阐明创业过程的曲折,引导学生不断试错、反思和总结,确保学生理性创业。同时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着眼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徐志怀.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式的机理及运行方式[J].教育评论.2016.6

[2]倪迎华,付晓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

[3]张国良.转型发展视阈下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4]陈羡.利用新媒体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7.1

[5]张立俊,林良盛.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