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中的三个“子”

2019-10-21蒲俊杰衡婧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蒲俊杰 衡婧

摘要:通识教育要达到这三个“子”的目标,需要培养学生做到几个“统一”。脑瓜子对应的思考要与感受统一,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通过反思将问题解决。当然,也可以把“问题”悬置起来,让它在学生身体里多停留一些时间、慢慢发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受力与理解力;嘴皮子对应的说话,要与倾听相统一,说话之前学会倾听,听对方说出来的话和没有说出来的话,听对方在什么立场什么视角上说话,听对方话语的逻辑前提、逻辑论证和论点是否自洽;笔杆子对应的写作,要与阅读统一,读与写通常是分不开的,每个人都有必要梳理自己的“写作阅读史”,为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横纵坐标,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写作风格。此外,对他人的文字,应抱以“同情之理解”的态度,这样的阅读才能更客观,进而让自己的文字更有温度。

关键词:通识教育;自由表达;全面发展;自我重塑

一、促进人的自由表达

有学者说,通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说话会说话说好话。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三个子”同样能够培养学生能说话会说话说好话,促进他们的自由表达。我们知道,表达可以确认人的“在场”与“存在”。有人甚至认为,网络时代,在网上不能被搜索到的人就不存在。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其背后却蕴含着对“表达能力”的强调。倘若一个人不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他就不能将所思所想用口语用文字表达出来,甚至不能进行思考。因为思维附着在语言之上,必须通过语言得以展现,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思维能力。没有强大的中文运思能力,也就是如果没有这三个子,我们的学生就无法在现代社会自如表达。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谈论这点之前,我想先谈谈对发展的理解。我赞同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观点,他认为,发展,不是指现代必然胜于古代、未来必然胜于现在。人的发展,应是不被异化,不受工具理性控制,实现更为全面的自由。我们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意味着让学生们更有能力区分善恶、好坏、美丑。这样的“发展观”,能真正切入最重大的时代问题即“现代性的危机”和“中华文明的危机”。通识教育中的这三个子,正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这样的“发展观”,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价值观自我重塑

一般说大学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很重要的时期。这句话的潜在的意思是,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被大学的老师大学的文化和氛围等塑造的。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被塑造出来。我认为,通识教育的这三个子可以帮助学生自己重塑自己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扩充人生经历扩展生活经验,找寻到更多的生活的可能性。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只有经过“脑瓜子”反思后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有意义的人生。认识自己之后,才能准确认识时代、把握时代。我们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断裂与西方人文精神失落的双重重压之下,只有练好“三个子”,才能找回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亦才能与包括英语在内的西方语言深度对话并共建“中西文化共同体”。

如果说通识教育的这三个子具有某种普遍性的话。那么,这种普遍性是必须通过每一位老师以及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才能得到揭示。这三个子,它一定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鲜活的个体生命之上,它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落地了的。

由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通识教育永远在路上,永远未完成,但是,中国的教育者们也必将永远地追寻下去。

作者简介:

蒲俊杰,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对外传播、政治哲学.

衡婧,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7級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重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Y2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将素质教育渗透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