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轻易评价,便是慈悲

2019-10-21文岚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评判女友生命

文岚

“我家这个孩子看到电脑就没命了,他就是网瘾症!没救了。”

“我家老公就是懒!扫帚倒了也不要指望他扶!”

“我那个同事就是夹生,每次和她说话那腔调哦,好像欠了她钱!”

“这人就是自私!”“这人就是虚荣!”“这人就是傲气!”“这人就是不靠谱!”

生活中,充斥着对他人的评价!还不包括在你头脑里沉沉浮浮没说出口的。

我们太习惯对他人作出评价了!因为从小,我们就一直被评价着长大,家里、学校里、社会上,父母、老师、各种亲戚——“这孩子很用功!”“这孩子滑头”“女孩成绩好没用的,到了青春期脑子就不行了!”,或者,听家长评价他们的同事、亲戚,有时候,前脚人刚离开,后脚,他们就开始评价,仿佛当他们能评价一个人,他们就对一切有了把控感。

除了对外人的评价,父母更爱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判,或“贬斥”或“褒奖”,对孩子草率地进行“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局限了孩子,所以,拜托,请别轻易评价。即使正向的评价也会让他们担心下次做不了那么好失去父母的爱,或者过度在意外在评价,忽视了内在自己真实的感受。

从小在一个总是被评价的环境中长大,我们也习惯了评判他人或者“腹诽”自己。但,如评价所云:“他就是那样的!”那就盖棺定论毫无办法了!如果评价让一切就此定格,如果评价就是终点,评价又有什么意义?为了发泄情绪?同仇敌忾?难不成你还认为评价就是教育?实际上,很多时候,评价固化了不良行为,引起更大的逆反。

我的孩子初到国外读书的时候,一位老師说到“No

Judge(不轻易评价)”!他就喜欢上了这位老师。

其实,一个成熟的人,一个对生命保有敬畏和好奇的人,不会轻易评价。看到表象欲生评价时,我们可以再追问一下“为什么”?——“老公为什么懒,为什么即便天天被数落也不愿意去改变?”你也许会回答——“他就是懒哦!”看看,我们就是这样因评价而走进思维的闭环。也许在懒的后面,有他从小被父母否定、打击的创痛,有无数次努力都不行的“习得性无助”,有着深埋进潜意识,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深深的恐惧,怕自己不会做、做不好,怕如当年让父母失望一样让妻子失望,所以就藏进了懒里,扮演一个懒人。

孩子总是玩游戏?我们再追问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他总是一个人、孤独的,不吃不睡地玩?他就是上瘾了!为什么呢?是人,都会想和人玩儿,去各种人际交往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在人际交往、学业中受挫了?于是只能躲到游戏这个孤岛上,弥补现实社会中他的缺失:成就感、人际的连接。

与女友聚会,她总是迟到很久,或者答应了,却最终没有出现。朋友暗地议论,一个说,我告诉你哦,就是做了老板太太了,了不起了,不把朋友放眼里了!一个说,就是不靠谱哦,我怎么这么远都不迟到呢,我早早出发了,我重视朋友啊。人们通过评价,投射着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无预判、无评价地探寻一下。后来得知,她得抑郁症很久了,她也想通过和闺蜜的聚会,踏出家门,和社会连结,但每次出门,她都非常紧张,出一次门好难,好怕,想到不知和女友说什么,觉得好累,于是,各种准备收拾,但又磨磨蹭蹭最终没能走出去!“你要加油!”“你要突破你自己!”是的,你说得没错,但关键是,那个大家都觉得对的事,她为什么做不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为什么不做,一定有她的原因,她的能量让她做不到,她卡住了。

评价是容易的,但常也是无效的,当我们又要草率评价时,请停一停,我们可以把评价变成探寻!特别是父母,慎用你那张“开光的嘴”,别用评论肆意给孩子敲戳,让我们对另一个生命保持开放和好奇,学会问一问,听孩子真实地说说他自己。

让我们生出透视眼,更全面、更立体、更有历史观地去看待一个生命,生命因此被交还本来面目,不只是一个平面的“标签”“章印”——我们的评价。

至于为什么不要评判,《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是这样解释的: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No

Judge,不轻易评价,便是慈悲。

洛奇狮荐自《扬子晚报》2019年7月9日

猜你喜欢

评判女友生命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套路
星与花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想你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哈里的新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