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陕西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9-10-21赵权
赵权
摘 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与家庭的和谐发展,老年人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量表测量的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杨凌示范区等11个城市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自我效能和心理幸福感(PWB)等进行研究,试图探究在陕西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育锻炼如何对其PWB产生作用机制。
关键词:体育锻炼;自我效能;心理幸福感;机制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与家庭的和谐发展,老年人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
以Aristotle提出的幸福论和自我实现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心理幸福感(PWB)是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和实现。结合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1]即人们的这种自我信心的强度来源于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个体认为存在价值越高则信心越强)理论,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契合点正在于人的自我价值。本研究试图通过体育锻炼这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来探究陕西省城市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育锻炼如何在其自我效能感与PWB的相互关系中起到中介调节作用,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起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杨凌示范区等11个城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老年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法
发放基本情况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问卷共700套,回收有效问卷658套。
1.2.2 数理统计法
将各项得分的平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用以确定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产生的影响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回归方程,分别把自我效能感、心理幸福感以强迫进入的方式输入方程,将体育锻炼的不同维度,如频次、强度、时间长度等作为预测变量,并进行回归分析。数据处理系统为SPSS19.0分析软件。
2 研究结果
2.1 样本的基本情况
有效样本数共计734人,不同性别占比,男性老年人略多于女性老年人,平均年龄64.7岁,调查结果显示,調查样本显示不同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水平在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如自我价值、友好关系和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但在总维度和单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锻炼形式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差异;约28%的老年人出现自我效能感水平很低、但PWB水平反而很高的现象。
2.2 体育锻炼对陕西城市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每个星期参加锻炼的频次不同,则在他们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事后多重分析的结果显示,只有每周参加1-2次锻炼的老年人与一周参加2次以上锻炼的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处于两端的老年人,即从不参加不锻炼或者偶尔参加锻炼的老年人以及参加锻炼频次比较高的(如每周参加3次以上)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锻炼低频次的老年人之间以及参加锻炼高频次的老年人之间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也不存在差异性。另外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与锻炼频次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即频次增加,幸福感水平会随之升高。
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同实践长度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的因素,心理幸福感水平与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增加。事后多重比较的数据还表明,不锻炼或偶尔锻炼的老年人与锻炼时间长度达到或超过3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相比,其心理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但是参加体育锻炼不同时间长度的两组两两相比时,均不能看到心理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当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存在差异时,他们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事后多重分析结果为,心理幸福感与参加体育锻炼强度之间不再是正相关的关系,而是呈现为U型。锻炼强度剧烈的老年人与其他老年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但是参加体育锻炼不同强度的每两组之间相比较时,均不能看到心理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对心理幸福感影响的回归分析
陕西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被自我效能感预测的效果非常显著,也就是说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在自我效能感水平升高之后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反之亦然。
以老年人自我效能为因变量,以体育锻炼的不同维度作为自变量,如强度、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长度、锻炼的频次。经回归分析后,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只有体育锻炼的频次一个变量。标准化回归系数为:-.206,即体育锻炼频次对老年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预测作用。
将心理幸福感作为因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引入体育锻炼的锻炼频次、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长作为预测变量,考察当引入体育锻炼因素时,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幸福感水平的影响是否会发生改变。引入体育锻炼之后,心理幸福感的总解释量显示为增多,为了检验PWB的解释量比之前增多的部分是否达到P值小于.05,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F=(R2y.abc-R2y.ab)/(k1-k2)(1-R2y.abc)/(N-k1-k2)
k1 是与R2y.abc 有关的变量数,k2是与R2y.ab有关的变量数,N 为被试数。[2]得出F PWB=31.13,P<.05。这一结果表达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和PWB的中介调节作用是存在的,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其PWB的标准回归系数降低了,此数据说明对于陕西城市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解释量,体育锻炼的确有使其明显增加的作用。
3 讨论与分析
3.1 自我效能感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在前面的分析我们得知,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与自我效能感没有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却出现了有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很低,反而心理幸福感水平很高的看似反常现象,这表示自我效能感与老年人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应该还有其他原因会对其产生影响,比如体育锻炼的各个维度。
影响和改变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首要因素是个体行为结果的成功与失败。更多的成功经验能够使人增强自我效能感水平,反之则会降低,且容易使人归因于自己能力的不足。因而当老年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能得到对自我能力方面的积极肯定或者他人的积极反馈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可能会显示下降的趋势,且这种下降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的降低。
3.2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直接影响
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在老年人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以及体育锻炼与其心理幸福感水平之间相关关系都很显著,所以体育锻炼会同时增加这二者的水平,也就是对低自我效能感带来的心理幸福感缺失部分进行补偿。
4 结论
(1)陕西城市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心理幸福感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2)体育锻炼次数、时长、强度与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呈正相关。
(3)在陕西城市老年人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体育锻炼因素能够起到中介调节作用。
参考文獻:
[1]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2]杨波,张亚峰,田建君,龚明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关系调节作用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70-73.
[3]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姜媛,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04):570-576.
[5]刘国富.体育锻炼干预下农村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