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一带—路”倡议的几点思考

2019-10-21韩云飞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品牌效应话语权秩序

韩云飞

关键字:“一带一路”;中国话语权;合作共赢;

一、“一带一路”倡议要增强中国话语权

话语权落脚点在“权”字上,话语权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是国际事物的定义权,也是国际机制的制定权,同时也是国际上是非曲直的评判权。一国的倡议要想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首先应该掌握话语权。当今世界,掌握话语权就能掌握主动权,而现状国际上占主导话语体系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语义体系,维护的是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话语权当今仍是是为西方国家利益服务的工具。这对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极为不利,也使得我国在开展其他方面的活动中步履维艰,当前西方国家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抹黑与攻击就印证了这一点。这一方面是我国自身对话语权掌握不够,很难真正把我们的思想和倡议完整的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自身媒体、专家在阐释本国倡议时,没有做到系统化统一化。如一些媒体、学者倾向于将“一带一路”解读为我国的一种战略(strategy)。中国自身所谓的“一带一路战略”更多指的是在广义上的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而由于语言的差异,当国外看到“战略”一词时就会感到十分敏感,这便会使其他国家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带有攻击性,掺杂着许多扩张的意味,认为“一带一路”就是当今“陆权”与“海权”的结合主义。不管是麦金德的“陆权说”还是马汉的“海权论”,都是在探讨如何控制世界、如何进行势力扩张,特别是军事的扩张。这种认识与“一带一路”的根本内涵相去甚远。所以,将“一带一路”误读为中国的一种地缘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其本意的歪曲,也会有损于其倡导的“共享”及“合作”的理念,不利于其顺利推进,当前媒体和学者在公开对一带一路的阐述时,应该避免采用“战略…‘策略”等带有攻击性的词语,而且我们也要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在“一带一路”与建设中理论程度还不够深,而是更加倾向于一般性的政策描述,缺少不是理论的建构。除此之外,我们要继续利用国内外传播平台,准确表达诸如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等“一带一路”的核心概念,突出开放是多边和开放的;是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是利益共享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明确表达“一带一路”的内涵和理念,及时对外界的误读和曲解进行回应,适时利用合理的渠道开展对外宣传,增强“一带一路”的感召力和可信度。面对他人的诋毁我们也不能就变得畏手畏脚,甚至放弃。而是应该更加自信得去开展,当“一带一路”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欢迎时,谣言就不会不攻自破,当中国的成就在西方理解程度之外时,就会对中国的产生兴趣,从而开始讨论和分析中国的取得成就的原因,甚至当感受到中国的行动与西方也存在一定互利性,继而开始参加或者向中国学习时,话语权的主动性自然掌握到中国手里。如西方当前开始疑惑中国这样一个不“民主”、不是“市场经济”的国家,是如何短短在半个世纪就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继而目前开始形成了对“中国模式”的研究和热议,西方也逐渐改变了之前一些观念和看法,中国对自身政治体制的话语权也有了很大程度提升。综上所述,话语权的提升更多的需要自身去“做”,而不是机械的言语重复。

二、“一带一路”倡议要提升中国品牌效应

关乎世界发展的倡议必将需要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互动的程度很大方面也取决于国家形象,也就是国家品牌效应。有高国家品牌效应的国家提出的倡议必将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更少的质疑。中国品牌效应是指中国所提出的话语或制造的产品凝聚着中国风格、精神和信誉,外界对此有心理上的认同的信赖。目前中国十分缺乏国家品牌效应,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外输出时间短造成,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品牌自身缺失存在问题导致。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引进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走出去”,中国产品形象直接影响着中国国家品牌的形象,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形象。当前,中国已经在高铁、核电项目、水电建造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中国品牌效应的提升需要中国在产品输出、政府行为、人口素质等方面凝结,中国品牌形象的建立也注定将经历时长时间的积淀。有了中国品牌效应,今后中国在提出其他类似“一带一路”倡议时,面临的国际局面会更加有利,中国也能更加游刃有余。

三、新的倡议并不意味着颠覆现有国际秩序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政治秩序维护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秩序,当前的西方经济秩序也是维护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利益的经济秩序,当然也不能否認的是,二战后欧美等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的贡献,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扮演主要角色。习近平在曾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当前仍然是这些组织积极地参与者和维护者,更多的采取“搭便车”而不是主导这些国际组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不意味着中国试图颠覆或者彻底扭转世界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仍然是当今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因为短期内要想建立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完全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不切实际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并没有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中国当前仍然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而不是颠覆者,仍然要在维护当前国际秩序基础上不断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努力在现有国际秩序和体系中发挥更多建设者和贡献者的作用,“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也是对当前国际秩序的补充和完善,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提出的建设f生意见。当前,中国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一方面应积极在现有的国际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更大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改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贡献,使之朝着更有利于多数国家和多数人利益的方向发展。

四、“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需要国际组织的协作

由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是复杂庞大长期的工程,需要团结各方力量,尤其要发挥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力量。全球性组织本身就是为了世界经济稳定和人类健康发展而作为目标的,“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迎合诸如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也迎合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经济组织为推动各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共享繁荣方面的目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在政策建议、金融支持、体系建立等多个方面为“一带一路”提供很好的保障。地区组织在维持本区域和平与安全、保障共同利益及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等方面存在自身的优势和针对性,如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能源合作方面的优势,金砖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合作方面的优势,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10+1在国家经贸合作方面优势等等,所以,中国要注重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进行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建设需要中国加强与重要国际组织的交流和协作,充分发挥这些国际组织的优势,更好的保障倡议的落实和推进。

五、“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需要各国合作

“一带一路”需要各国的参与,这不仅是原则也是最终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因为在当前的世界中,任何涉及大发展的倡议都是单个国家和地区无法完成的,倡议涉及的方面也是广泛的,既有政治合作也有经济和文化合作,从低级政治的经济和文化方面人手,逐步扩展到高级政治中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对于那些在国家层面因为种种问题而拒绝参与的国家,中国也要始终坚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可以首先通过企业与民间的非官方合作逐步消除各方面的分歧,逐渐形成和谐共赢的局面。世界任何国家都应该在中国倡议中找到彼此利益切合点和最大公约数,各国在“一带一路”与建设中的共同努力,既是精神内涵的体现,也是最终目标实现的一部分。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报怀疑态度的国家,也应该抛弃主观臆断,客观分析中国倡议中可取之处和可行之机。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以来,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拥护,存在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全球化时代里,只有惠及更多国家和更多人民的倡议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也是时代所必需的。“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步,要充分认识其是通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只有确保“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得到顺利推进,才能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成功。

猜你喜欢

品牌效应话语权秩序
长寿区绿色食品企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浅析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秩序
心灵秩序
老师来审题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
透过世纪之窗再看中国南通纺织业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论新时代实施群众文化“品牌效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