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危害分析
2019-10-21江涛
江涛
关键词:黄河断流;严重程度;生态环境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蜿蜒东流,注入渤海,水面落差4480m,其流域面积79.5万k㎡,占全国的8%。全长5464k㎡,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次于长江,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发黄河每年平均输沙为16亿t左右,居世界60余条大河之首。泥沙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抬高,郑州花园口以下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大江大河的某些河段在某些时间内发现水源枯竭、河床干涸的现象。根据河流水文动态,河流分为季节河(间歇河)和常年河两类。季节河是在降水丰富的汛期有水,其他时间干涸的河流,许多山区的中小河流为季节河;常年河是一年四季常年有水的河流。大江大河流域面积大,汇水水源比较丰富,河流自身调蓄能力比较强,多属于常年河。但由于某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一些大江大河也会出现断流现象,而呈现日益强烈的季节河特征。
1.黄河断流情况
1.1断流频率快速递增
近期唐乃亥一河口镇区间实测径流量大幅减少,如唐乃亥、兰州和头道拐年均径流量与1970~1996年相比分别减少20%、21%和41%况表1)。黄河自然断流指黄河最下游一个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不足1k㎡/s。据黄河1919年以来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黄河下游在1972年以前,从1972年到1999年的27年间,黄河山东段频繁出现断流,断流时间最长的1997年达到200多天。1972~1980年间,共发生17次断流,年平均断流1.9次。1981~1990年间,共发生过14次断流,平均断流1.4次。1991~1998年断流猛增到54次,年平均断流7次;其中1998年断流竞高达16次(表2)。
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黄河发生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导致黄河流域蒸发与入渗数量和规模增大,地表径流数量和规模减少造成的.70世纪70年代以来,断流天数迅速增加。70年代,有7年发生过断流,断流天数共计94天,年平均断流约13.4天。80年代,有6年发生过断流,断流天数共计97天,年平均断流约16天。
1.3断流里程不断延长
40多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缺,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系统失衡。从2J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后期,黄河断流河段从河口逐渐向上延伸,几乎涉及整个黄河下游河段。70年代,年平均断流长度达242km;80年代,年平均断流长度为256km;到90年代,迅速向上延伸,长度达427km;其中1997年黄河断流最长,高达704km。黄河是沿黄地区的生命线,黄河下游侧渗补给影响带的含水层具有巨大的储水空间和良好的调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
1.4入海水流量越来越少
黄河下游人海水沙现今出现急剧减少的趋势。水沙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着年内的径流量、输沙量的分配情况。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而后者占主要地位。水沙的锐减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负面影响。黄河干流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尤其是龙羊峡水库对人海水沙起着负面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人海水量越来越少。50年代平均人海水量为480亿k㎡,60年代平均人海水量为492亿k㎡,70年代年均人海水量减少到371亿k㎡,80年代平均人海水量减少到286亿k㎡,到1990~1996年平均人海水量迅速减少到154.2亿k㎡。
2.黄河断流的原因
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
一是天然因素: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我国地面大气环流中的季风成分大于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如1997年黃河断流最严重)。地球上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在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大间冰期。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又分为几个亚冰期和亚间冰期,而当今世界处在第四纪的亚间冰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黄河流域,出现干旱气候。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1990~1995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12%。径流量大幅减少,为发生断流提供了条件。1960年因三门峡水库截留,使黄河下游首次发生历时141天(3月7日至7月22日)的断流。
在1972~1999年的28年中,下游共有21年发生断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断流尤其严重,其中1994年断流累计121天,1995年断流累计122天,1996年断流累计136天,1997年断流累计227天,1998年断流累计142天,断流河道从河口上溯到河南开封附近(见图21。黄河从1972年开始断流,此后至上世纪末,黄河不断发生断流现象(见图3,表3)。28年中利津站有22年出现断流,占总年份的79%。黄河断流不仅为这一地区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将产生深远的生态问题,如:黄河两岸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干燥、土地干旱、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黄河人海口一带受到海水侵蚀、黄河河道沙漠化影响泄洪等。
1996年三四月间,黄河源头地区最大的一对“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河段首次断流,时间两个月,断流距离三四百米,这是黄河源头干流第一次断流。1998年10月下旬至1999年6月上旬,黄河源头干流首次跨年度断流,此后三年内黄河源头干流连续出现跨年度长时间断流。近几年,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6次断流,至今断流长达5-6km(见图4)。统计数字显示,黄河断流呈现三个趋势:一是来水量大幅减少,下游利津站目前来水量已不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0%;二是断流时间逐年提前,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断流主要出现在五六月份,以后逐年提前;三是历时延长。遭
二是人为影响:具体是大河断流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干旱、流域水土环境恶化、河水补给来源不足外,因农田灌溉、城镇和工业用水等大量消耗水资源,使河流补给消耗失衡也是重要因素。土流失严重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大部分支流年均径流量也明显减少,减幅达10%-39%。但从兰州径流量组成来看,近期与1970~1996年相比没有变化,仍以唐乃亥以上来水为主,占兰州径流量的67%。近期干流年最大径流量减少22%36%;支流年最大径流量减少也在32%-46%。从长历时看,自1985年径流量呈趋势性减少(见图5和图61。唐乃亥、兰州、河口镇汛期径流量与1970~1996年相比减少21%-58%,同时,兰州、河口镇汛期占年比例分别下降到36%和41%。另外,唐乃亥一兰州各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年比例变化不大,仍然维持在60%左右;而在兰州一河口镇区的则有所降低,从而说明,经水库调蓄后对干流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产生影响。统计不同时期干流汛期各流量级历时以及相应径流量可知,近期汛期中大流量较1970-1996年明显减少,如唐乃亥2000-3000m历时减少仅为原来的43.3%,兰州和头道拐两个断面大于3000m以上的已没有出现过。
3.黄河断流的危害
大河断流的主要危害除加剧水资源危机,影响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外,还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造成生物减少、地下水位下降、风沙加剧,以及气候异常等多种效应。
3.1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但它又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土壤侵蚀会毁坏大面积的林地与草地,导致土壤植被覆盖度降低,恶化生态循环。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危机正在日益加剧,并面临着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面积增大、水污染严重、断流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给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乃至整个国家都发出了严重的警示。
3.2加重淤积。长期以来,黄河下游决溢灾害之所以特别严重,不仅因洪水大,更重要的是泥沙淤积河道,河床不断升高,排洪能力降低。黄河断流加重了河床的泥沙淤积,降低了防洪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中游连续几年发生高含沙洪水,三门峡水库汛期集中排沙,加上由于水资源紧张导致冲沙水量不足,黄河下游水少沙多的矛盾更加突出,河道主槽泥沙淤积十分严重。
3.3环境恶化。由于人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在黄河人海口,海水倒灌。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
3.4威胁健康。黄河季节性断流使其下游地区水源减少,而排入黄河的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却逐年增多,黄河的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水质恶化,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状况。黄河的季節性断流极大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5经济损失。黄河断流,造成黄淮海河流域严重缺水,电站、油田、厂矿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因黄河断流,黄河下游地区1972-1996年累计造成工农业损失约268亿元,每年平均损失14亿元以上,受旱农田累计500万hk㎡,减少粮食100亿t,1992年黄河断流,位于河口地区的东营市、滨洲市和胜利油田的生活供水几乎断绝,该年自4月份开始,油田部分油井因无水可注或注水不足,造成石油大量减产。黄河断流严重地扰乱了沿岸人民的生活,山东境内10余万居民长期供水不足。黄河下游长时间断流,导致供水紧张,对黄河下游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年均损失4亿元,90年代年均损失超过了40亿元,其中1992年-1996年为268亿元,山东省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4.结束语
从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一是增加来水量;二是减少用水量;三是调整用水时间;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从1999年8月12日至今,黄河干流连续13年未预警,连续19年不断流,为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我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拦洪蓄水;二是精准调度;三是开源节流。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