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唐《万壑松风图》艺术成就探析

2019-10-21李建昕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李唐风格山水画

李建昕

关键词:李唐;山水画;风格;艺术成就

一、李唐生平经历及艺术生涯

李唐(约1065-1150),字唏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北宋画院南渡而入南宋画院的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估朝(1100-1125)补入画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一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独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并以画牛著称。李唐的画风对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画家的影响十分深远,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唐《万壑松风图》中远峰之上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的隶书款,该作也成为李唐山水画北宋样式成熟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宣和甲辰春”就是宋徽宗宣和六年,即1124年。这鸿篇巨制的《万壑松风图》,促使李唐成为开宗立派的集北宋山水画风格样式之大成者,以及已经开始向新的风格转向的大师级画家了。就这件作品而言,它也反映出李唐严谨的法度观念和高超的绘画技艺,是李唐山水画艺术早期风格成熟的代表性作品。建炎年间(1127-1130)仍然健在并南渡的李唐在画风上进入了其风格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后的时间里,李唐创作了《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清溪渔隐图》等开启南宋山水画风格的作品。

二、《万壑松风图》的绘画特点及艺术特色

《万壑松风图》为绢本,浅设色(双拼),立轴,188.7cm×139.8e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构图

此画尺幅巨大,画面描绘一处由主山与左右二山环绕,松树林立的幽谷,山峰耸立,瀑布飞泻而下,山泉奔腾,山腰间云雾萦绕,若动若静。画中山上有茂密松林,略低山头的松林与后方山体之间,以留白方式表现白云,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亦使画面有疏密相间的效果,调和气氛,不会有过分的压迫感,为北派山水的代表作。

《中国绘画全集》中提到:“他此时的画法既有范宽画风的影响,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反映出北宋末期的山水画在继承中的嬗变。”北宋郭熙所著《林泉高致集》中对北宋山水画经验的整理研究,其中强调绘“可游可居之境”的山水画,所以北宋山水画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构图。若以范宽《溪山行旅图》和此图作比较,可以看出李唐此作在构图方面不仅有对前人包括范宽的继承,同时开启了南宋山水画近景构图的格局。在构图上明显受范宽影响,一峰高耸,云雾缭绕,冈峦郁盘,峭壁如削,下面是浓密的松树林,岩间有多处泉水飞溅,汇成溪流,右边崖下有小路通幽。坚挺的皴笔似钉头、雨点、刮铁,或归之为小斧劈皴,显得石质坚硬,棱角尖锐。初看墨色浓重,实则原图敷有厚重的青绿色。两幅作品构图乍看很相似,都是以全景巨碑式构图,主山风格相近,经过比较发现《万壑松风图》里面李唐把《溪山行旅图》中的俯瞰式视点改为平视,拉近了取景角度,扩大前景,主峰相对缩小,将对高远效果的追求改为扩大林木比例的差距来达成。此图中亦将《溪山行旅图》中巍峨的山峰高度以比较合理的空间结构来表现,不突出主峰,而是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的比例表现得更为自然。此画把中心放在中景的部位,使观画者觉得如置身其中,而不是俯视雄伟震撼、高不可攀的美景。

李唐虽然“崇古”但是,他又没有崇古到泥古不化。在当时正处于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激发了李唐创新的意识,渐渐摆脱了古法,更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通过对局部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深,成为南宋院体画截景式构图的基础。

(2)笔墨

此图融合了北派山水画诸家技法,包括皴、擦、点、染、钩,等多种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荆浩的豆瓣皴和范宽的雨点皴基础上开创了“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用于描绘山石肌理,先以中锋勾勒山石轮廓,再以侧锋横刮出皱纹,最后用淡墨渲染,用笔苍劲而方直下,如截钉,方中带圆,用以描绘石头的方峻峭硬,立体感强,成为南宋画院体中重要的技法。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谓:“李唐善山水,初法李思训。其后变化,愈觉清新。多作长图大障,其名大斧劈皴。”在斧劈皴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皴法,可以看到其中间的主峰用的是大斧劈皴,這样的皴法符合北方山石坚硬的特征,可以把此种皴法用来画干燥、刚硬的山石,而此画中左右的山石用小斧劈和斜擦等多种皴法,以此表现出小块山石结构的多变,于中锋的大斧劈又形成了对比。除此以外,此画中也运用了多种皴,包括刮铁皴和豆瓣皴等,集各家之所长,为己所用而自成一家是李唐的特点。

三、总结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南渡前的代表作品。在构图上,虽然李唐采用了典型北宋的全景巨碑式构图,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相似,但已然看出李唐在构图上的创新,拉近取景角度,着重近景和局部的表现,成为南宋画院的近景截图式构图的基础。在笔墨技巧上,更开创了“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成为南宋院体画主流使用的皴法。无论从构图上和笔墨技巧上,《万壑松风图》都是独树一帜,借古以开今,集前人之所长以开创南宋山水画新风格。可以说《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南渡后作品转变的基础和前提,是中国绘画由北宋全景式的构图,向南宋“诗画江南”式构图过渡的桥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领了南宋院体绘画的潮流成为美术史上最辉煌的年代,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后人了解两宋绘画有着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李唐风格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爱在一起 感恩有你
庭院中的童年
我是这样“诞生”的
爱心义诊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